电视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代维利
摘要:电视散文把文学与电视相结合,它改变了散文原有的文学形态呈现方式,以优美的语言、隽永的意境、精湛的音画和丰富的内涵给亮丽缤纷的荧屏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本文以近年来笔者主创的电视散文作品为例从四个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视 散文 创作
电视散文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自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推出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后,电视散文便在全国观众中形成强烈反响。随后,这朵荧屏奇葩在众多电视文艺工作者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之下,不断成长壮大且日臻完善,凭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较高的文化内涵有力提升了电视的品位,为观众开拓出一个崭新的艺术空间。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新人新作,都力求达到既立意新颖、联想丰富,又文采飞扬、制作精良,使之成为广大电视观众普遍认可和欣赏的一种舒缓、淡雅、优美的艺术形式。
电视散文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和有机结合,反映创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再现以至升华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灵,旨在表现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的电视文学样式。作为一名电视记者,笔者在繁忙的新闻宣传工作之余于2012年开始致力于电视散文的创作,先后尝试撰写了《心中的湖》《阿山情愫》《福海雾凇》《草原福地》和《丝路胡杨》5篇电视散文解说词,至2016年已与同事合作摄制完成了3部电视散文,分别在新疆伊犁州和阿勒泰地区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比中获奖。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优美的语言
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电视散文而言同样如此。要想创作出令人满意的电视散文作品,首先必须撰写出高质量的文字稿。电视散文中的语言也是经过作者加工,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阿山情愫》是一部反映阿尔泰山区草原的风光片。笔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阿勒泰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树木林地以及吹过草原的风和风中奔驰的骏马,哈萨克牧人粗犷豪放的热情和冬布拉悠扬欢快的琴声……
要创作一部好的电视散文不仅语言要优美,而且要符合电视特性。也就是说在撰写或选择文本时,创作者必须要有构图意识、画面意识,要因地制宜地充分考虑拍摄条件的许可性。笔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阿勒泰人,在近二十年的记者生涯中拍摄了大量关于阿尔泰山水风光的画面素材,《阿山情愫》的创作特别是后期制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积累。经过精心剪辑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天然画卷:“远山、毡房、孤烟、波光粼粼的河水、婀娜多姿的花海、碧绿的高山草甸、尖顶木屋和白色毡房、沾染着草原清香芬芳的牛羊和迂回盘旋的牧道”等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
其次,电视散文在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是造型语言而非纪实画面,这种造型语言具有某种像征性、隐喻性甚至模糊性。造型语言本身不限于屏幕上具体展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能让观众感受到什么。在《阿山情愫》的片尾,创作者用一组虚实变幻由近渐远的长镜头、阿肯的深情歌唱、冬不拉悠扬的曲调和舒缓朴实的解说揭示出阿尔泰山“神奇、迷离如梦境却又真实确切到触手可及,哪怕只是茫茫红尘中的一眼对视……就像草原阿肯心中的阿依特斯一样令人难以忘怀。”
隽永的意境
电视散文作品的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境的有无和高低。清代绘画理论家方熏说过:“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有意境则有魅力。通过电视对散文进行艺术化的二度创作,倾力将中国美学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及“画面的诗意追求”自觉地融为一体。它声、情、画并茂,在诗意的画面当中产生动人心脾的艺术境界。电视散文《福海雾凇》演绎了在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福海这片神奇广袤土地上一个冬天的童话,向观众展现了“采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灵气的瑞雪,不再任性的冰封雪覆的田野,身披白色铠甲正在等待检阅的白杨树,一团团、一簇簇宛如怒发的野生植被,在雾凇间悠然觅食穿行的阿勒泰大尾羊、牛、马、骆驼以及静穆的自然中的雾凇和张扬着生命力的人”,这样一种“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
如何用电视画面语言来表现电视散文的思想感情?在创作电视散文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文学的诗意到镜头的诗意、诗意的想像到具像的转换,也就是作品所体现的景与情、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所创造的统一而又独特的艺术境界。它给予观众的不是简单的思想主题的诠释,而是深沉的艺术审美和感情。电视散文《福海雾凇》片尾是这样解说的:“看雾凇日上枝头,玉树琼枝菊绽放。风光无限丰韵生,流连忘返醉其中。雾凇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饕餮盛宴。我不愿像一只迁徙不定的候鸟,怎么可能甘心只做一个匆匆的过客呢?因为美轮美奂的福海雾凇带给了我各种各样幽妙的奇思遐想。”结尾与开头的解说“每当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劲寒潮掠过浩淼的乌伦古湖,就在冷与暖的一次次亲密交错中,晨雾与雾凇便相约而至,演绎出一个冬天的童话。栖息在这里的天鹅便开始恋恋不舍离开湖的怀抱,展翅南飞。”正好形成呼应。解说这段文字时画面上依次出现了明媚阳光照耀下挂满雾凇的河谷,一组银装素裹的芦花、胡草、杨树和毛柳,从晨雾浩淼的乌伦古湖展翅南飞的天鹅……构成了全片最美最诗化的一笔,配以抒情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独特、隽永的意境。
精湛的音画
电视散文的文字稿确定之后,画面构图是它的重要元素。首先拍摄者要对文字稿的内容和语言进行研究,文章的内容要在画面的配合下,让思想和意境得到延伸和扩展。鉴于以上要求,创作者在进行电视散文《心中的湖》画面的摄制时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拍摄选取了一组航拍镜头,从空中鸟瞰,逐步锁定乌伦古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二、拍摄时间多选择在早晚或雨后,这时的光线最柔和,层次最分明,色彩最艳丽,空气最清新,景物最通透,画面也最唯美。三、画面剪辑采取多角度长短镜头结合,忌讳画面节奏跳跃过大,让观众难以理解。
通常情况下,文字稿和画面出来之后,就要考虑配音、音乐和字幕的问题。电视散文《心中的湖》片头是一首短诗:“福海,/大漠之海。/一个意外的惊喜;/一个奇异的温柔。”为突出浓郁独特的西部地理风情,创作者选用了富有磁性的男播,并进一步探讨了用什么样的情感、声调、语速朗读。根据季节和场景的不同,创作者选取了五段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般叙述阶段留下些空白,故事进入高潮和抒情阶段,让音乐进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字幕及其字体、颜色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风格去设计,总体上的要求是要有美感。
丰富的内涵
电视散文的创作还要注重人文和历史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电视散文的内涵。作品《草原福地》不仅有对于福海这座边城的景物描写和感受,更多地表现了福海的人文和历史。诸如:“福海地处阿尔泰山脉南麓,作为阿尔泰文明的结点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存繁衍、多元文化共同交织融合之地。悠久的草原文化、恢宏的大漠气象、旖旎的海滨风光、古老的渔猎文明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使福海成为了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紧接着用四个段落展示了“福海是大尾羊之乡,是达斯坦之乡,是中国驼奶之都,是新疆北部最大的天然渔业基地。”这无疑增强了作品的情韵和内涵。
单纯的景色描绘会使电视散文过于空洞和单调,更重要的是要传递出一种人文精神。而这种精神是蕴涵在屏幕画面和造型之中的,需要电视观众自己去感受、领悟,这就体现出作品的哲理性。这种哲理意识在作品中的渗透,体现了创作者对题材本身的思考,表现了在更高层次上把握生活的意向。正是这些意蕴深沉,耐人琢磨的画面语言,使得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审美情趣的观众获得不同的感受。作品《丝路胡杨》实际上就是讲述了笔者三访胡杨林的情况。反映了这片胡杨林由过去遭受肆意践踏、破坏到如今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而得到有效管护的喜人变化。片尾的“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这片丝路胡杨必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更加明媚的春天!”预示着这片胡杨林欣欣向荣的明天。
文化造就了文学,文学则拓展了文化,而电视散文让文学通过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今,我国正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电视文艺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经过文字音画的唯美组合,把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人生的真谛、隽永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融于电视,创作出更多更好寓教于乐的电视散文,通过正能量的传播不断增强广大观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身为电视人我们责无旁贷。(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电视台)栏目责编:曾 鸣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高 鑫,周 文:《电视艺术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张风铸主编:《中国电视文艺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摘要:电视散文把文学与电视相结合,它改变了散文原有的文学形态呈现方式,以优美的语言、隽永的意境、精湛的音画和丰富的内涵给亮丽缤纷的荧屏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本文以近年来笔者主创的电视散文作品为例从四个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视 散文 创作
电视散文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自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推出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后,电视散文便在全国观众中形成强烈反响。随后,这朵荧屏奇葩在众多电视文艺工作者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之下,不断成长壮大且日臻完善,凭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较高的文化内涵有力提升了电视的品位,为观众开拓出一个崭新的艺术空间。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新人新作,都力求达到既立意新颖、联想丰富,又文采飞扬、制作精良,使之成为广大电视观众普遍认可和欣赏的一种舒缓、淡雅、优美的艺术形式。
电视散文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和有机结合,反映创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再现以至升华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灵,旨在表现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的电视文学样式。作为一名电视记者,笔者在繁忙的新闻宣传工作之余于2012年开始致力于电视散文的创作,先后尝试撰写了《心中的湖》《阿山情愫》《福海雾凇》《草原福地》和《丝路胡杨》5篇电视散文解说词,至2016年已与同事合作摄制完成了3部电视散文,分别在新疆伊犁州和阿勒泰地区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比中获奖。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优美的语言
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电视散文而言同样如此。要想创作出令人满意的电视散文作品,首先必须撰写出高质量的文字稿。电视散文中的语言也是经过作者加工,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阿山情愫》是一部反映阿尔泰山区草原的风光片。笔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阿勒泰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树木林地以及吹过草原的风和风中奔驰的骏马,哈萨克牧人粗犷豪放的热情和冬布拉悠扬欢快的琴声……
要创作一部好的电视散文不仅语言要优美,而且要符合电视特性。也就是说在撰写或选择文本时,创作者必须要有构图意识、画面意识,要因地制宜地充分考虑拍摄条件的许可性。笔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阿勒泰人,在近二十年的记者生涯中拍摄了大量关于阿尔泰山水风光的画面素材,《阿山情愫》的创作特别是后期制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积累。经过精心剪辑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天然画卷:“远山、毡房、孤烟、波光粼粼的河水、婀娜多姿的花海、碧绿的高山草甸、尖顶木屋和白色毡房、沾染着草原清香芬芳的牛羊和迂回盘旋的牧道”等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
其次,电视散文在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是造型语言而非纪实画面,这种造型语言具有某种像征性、隐喻性甚至模糊性。造型语言本身不限于屏幕上具体展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能让观众感受到什么。在《阿山情愫》的片尾,创作者用一组虚实变幻由近渐远的长镜头、阿肯的深情歌唱、冬不拉悠扬的曲调和舒缓朴实的解说揭示出阿尔泰山“神奇、迷离如梦境却又真实确切到触手可及,哪怕只是茫茫红尘中的一眼对视……就像草原阿肯心中的阿依特斯一样令人难以忘怀。”
隽永的意境
电视散文作品的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境的有无和高低。清代绘画理论家方熏说过:“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有意境则有魅力。通过电视对散文进行艺术化的二度创作,倾力将中国美学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及“画面的诗意追求”自觉地融为一体。它声、情、画并茂,在诗意的画面当中产生动人心脾的艺术境界。电视散文《福海雾凇》演绎了在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福海这片神奇广袤土地上一个冬天的童话,向观众展现了“采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灵气的瑞雪,不再任性的冰封雪覆的田野,身披白色铠甲正在等待检阅的白杨树,一团团、一簇簇宛如怒发的野生植被,在雾凇间悠然觅食穿行的阿勒泰大尾羊、牛、马、骆驼以及静穆的自然中的雾凇和张扬着生命力的人”,这样一种“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
如何用电视画面语言来表现电视散文的思想感情?在创作电视散文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文学的诗意到镜头的诗意、诗意的想像到具像的转换,也就是作品所体现的景与情、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所创造的统一而又独特的艺术境界。它给予观众的不是简单的思想主题的诠释,而是深沉的艺术审美和感情。电视散文《福海雾凇》片尾是这样解说的:“看雾凇日上枝头,玉树琼枝菊绽放。风光无限丰韵生,流连忘返醉其中。雾凇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饕餮盛宴。我不愿像一只迁徙不定的候鸟,怎么可能甘心只做一个匆匆的过客呢?因为美轮美奂的福海雾凇带给了我各种各样幽妙的奇思遐想。”结尾与开头的解说“每当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劲寒潮掠过浩淼的乌伦古湖,就在冷与暖的一次次亲密交错中,晨雾与雾凇便相约而至,演绎出一个冬天的童话。栖息在这里的天鹅便开始恋恋不舍离开湖的怀抱,展翅南飞。”正好形成呼应。解说这段文字时画面上依次出现了明媚阳光照耀下挂满雾凇的河谷,一组银装素裹的芦花、胡草、杨树和毛柳,从晨雾浩淼的乌伦古湖展翅南飞的天鹅……构成了全片最美最诗化的一笔,配以抒情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独特、隽永的意境。
精湛的音画
电视散文的文字稿确定之后,画面构图是它的重要元素。首先拍摄者要对文字稿的内容和语言进行研究,文章的内容要在画面的配合下,让思想和意境得到延伸和扩展。鉴于以上要求,创作者在进行电视散文《心中的湖》画面的摄制时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拍摄选取了一组航拍镜头,从空中鸟瞰,逐步锁定乌伦古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二、拍摄时间多选择在早晚或雨后,这时的光线最柔和,层次最分明,色彩最艳丽,空气最清新,景物最通透,画面也最唯美。三、画面剪辑采取多角度长短镜头结合,忌讳画面节奏跳跃过大,让观众难以理解。
通常情况下,文字稿和画面出来之后,就要考虑配音、音乐和字幕的问题。电视散文《心中的湖》片头是一首短诗:“福海,/大漠之海。/一个意外的惊喜;/一个奇异的温柔。”为突出浓郁独特的西部地理风情,创作者选用了富有磁性的男播,并进一步探讨了用什么样的情感、声调、语速朗读。根据季节和场景的不同,创作者选取了五段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般叙述阶段留下些空白,故事进入高潮和抒情阶段,让音乐进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字幕及其字体、颜色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风格去设计,总体上的要求是要有美感。
丰富的内涵
电视散文的创作还要注重人文和历史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电视散文的内涵。作品《草原福地》不仅有对于福海这座边城的景物描写和感受,更多地表现了福海的人文和历史。诸如:“福海地处阿尔泰山脉南麓,作为阿尔泰文明的结点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存繁衍、多元文化共同交织融合之地。悠久的草原文化、恢宏的大漠气象、旖旎的海滨风光、古老的渔猎文明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使福海成为了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紧接着用四个段落展示了“福海是大尾羊之乡,是达斯坦之乡,是中国驼奶之都,是新疆北部最大的天然渔业基地。”这无疑增强了作品的情韵和内涵。
单纯的景色描绘会使电视散文过于空洞和单调,更重要的是要传递出一种人文精神。而这种精神是蕴涵在屏幕画面和造型之中的,需要电视观众自己去感受、领悟,这就体现出作品的哲理性。这种哲理意识在作品中的渗透,体现了创作者对题材本身的思考,表现了在更高层次上把握生活的意向。正是这些意蕴深沉,耐人琢磨的画面语言,使得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审美情趣的观众获得不同的感受。作品《丝路胡杨》实际上就是讲述了笔者三访胡杨林的情况。反映了这片胡杨林由过去遭受肆意践踏、破坏到如今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而得到有效管护的喜人变化。片尾的“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这片丝路胡杨必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更加明媚的春天!”预示着这片胡杨林欣欣向荣的明天。
文化造就了文学,文学则拓展了文化,而电视散文让文学通过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今,我国正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电视文艺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经过文字音画的唯美组合,把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人生的真谛、隽永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融于电视,创作出更多更好寓教于乐的电视散文,通过正能量的传播不断增强广大观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身为电视人我们责无旁贷。(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电视台)栏目责编:曾 鸣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高 鑫,周 文:《电视艺术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张风铸主编:《中国电视文艺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