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将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并轨运行
苏琳杰
2011年以来,洛南县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按照“城镇引领,以城为主”的思路,坚持“集中安置、城镇安置、楼房安置,避灾搬迁优先、特困户搬迁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迈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在促进了城乡面貌大改观、民生保障大改善,实现了陕南移民搬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互促共赢。2011年至2013年,全县共完成搬迁安置9600户38588人,建成集中安置点81个,集中安置8214户33000余人,集中安置率85.56%。其中:统规统建安置点31个,安置6548户26174人,统规统建率68.2%;城镇安置点25个,安置搬迁户6828户27300人,城镇安置率71.13%;楼房化安置点22个,安置5153户20312人,楼房化率53.7%;全县城镇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资金兑付率100%。
一、突出“三化同步”,精心编制规划。立足于从根本上改变“出了城市就是农村”和“复制农村”的现象,通盘考虑城镇空间、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口布局,把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作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主攻方向,确定了以县城为中心,以石门、保安、永丰、景村、古城、灵口等镇为副中心的集中安置格局,高标准编制了《洛南县移民搬迁总体规划》,计划从2011年到2020年累计搬迁安置3.3万户13.2万人。其中2016年底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580户10320人、洪涝灾害避险搬迁3970户15880人,实现避灾移民搬迁应搬尽搬目标。针对年度规划的集中安置点,先后聘请西北建筑勘察设计院等单位编印了《洛南县陕南移民搬迁规划图册》,以规划详图引导房屋布局建设。重点在县城规划建设阳光庭园、栖凤湾、花石浪等1000户以上移民新区4个,结合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旅游景区,在永丰、景村、灵口等镇政府驻地和集市周边规划建设500—1000户移民新区8个,在巡检、三要、保安等镇规划建设200—500户移民小区5个,统一建筑风格、房屋户型、安置形式,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低标准建设和盲目推进。
二、突出“政策扶持”,引领搬迁安置。为了推进农村居民进城入镇搬迁,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步伐,县政府在充分消除搬迁群众顾虑和解决实际困难的基础上,出台了《洛南县鼓励搬迁群众进城进镇上楼十条优惠政策》,从资金补助、户籍迁转、宅基地、承包地、林坡产权流转、抵押贷款、就业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有力调动了群众进城进镇上楼搬迁积极性。同时,衔接理顺、创新整合,制定出台了《洛南县整合两房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关规定》,按照“政策整合、对象拉通、优惠一致、城乡一体”思路,整合“两房”(移民搬迁房和城镇保障房)政策和整合配套社保政策,县陕南移民安置与县保障性住房办公室合署办公,创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五统一”工作格局。对症施策,制定了“补助首付”、“以补代租”、“前置办证”等政策性举措,努力破解“两房”建设、分配、筹资等现象难题与困难,使两房结合、农村特困危房户免费住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突出“产业培育”,保障移民增收。围绕“能致富”目标,坚持把陕南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农业园区、工矿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紧密结合,按照“依托城镇、依托园区、依托景区”的思路,在县城周边,古城、景村、三要、保安、石门等集中安置点同步配套建设设施蔬菜、特色养殖、食药用菌等农业园区、旅游农家乐集群,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县财政每年设立3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投资项目引进、品牌创建等。重点扶持“洛猪”、“洛桑”、“洛果”、“洛烟”、“洛薯”五大“洛牌”产业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引导搬迁群众实现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富民”。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8.3万亩,建成省级农业园区1个,建成家庭农场82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395个。2014年将新建1个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10个县级园区,实现全县三分之二的镇都有一个农业园区;依托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载体,共办培训班200余期,累计培训搬迁群众8000余人,户均实现1.5人以上转移就业。
四、突出“后续管理”,服务安居乐业。为化解搬迁后群众生产生活面临风险和困难,从根本上保障搬迁户定心、扎根。着力在加强移民新区服务管理上下功夫,使搬迁群众尽快适应迁入地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对此,洛南县从房产、户籍、民政、扶贫、社保、医疗、教育、信贷等方面入手,落实优惠政策,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两证发放、户籍迁转、子女上学等一系列关于搬迁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建立移民搬迁便民服务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主动上门排忧解难。同时,在安置点配建了卫生室、健身广场、农家书屋、幼儿园和垃圾台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聚集了人气,增添了生气。对阳光庭院、古城街社区、景村街、石门街等统规统建楼房化的移民安置小区,支持就近并入所在地社区或组建新型社区,采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规范化管理,为搬迁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的舒心。
五、突出“试点示范”,创新突破提升。着眼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从2013年4月开始,在巡检镇启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城乡一体化试点,在石门、古城镇启动实施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发放试点,在县城阳光庭院启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结合试点,在古城镇启动实施社区管理模式试点,在三要镇启动实施移民小区与农业产业园结合试点,在景村、保安、柏峪寺镇启动实施特困危房户搬迁等六项试点工作。2013年在阳光庭园保障房小区落实进城搬迁户600户,2014年计划再落实500户,有效破解两房资源并轨难题。在保安、景村、柏峪寺3个镇建设特危户免费住房138套等,为今后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持续健康推进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总之,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实施以来,洛南县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工作一盘棋、干群一股劲,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移民搬迁工作实现了从艰难起步、全面实施到纵深推进的重大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好评。下一步,洛南县将认真总结,坚持推广和完善好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跨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一是抓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按照省市陕南移民搬迁考核验收标准,全力做好2013年项目收尾工作,确保省市核查验收顺利通过。加快2014年项目建设进度,年底前房屋主体建成率达到80%以上。坚持进城为主原则,强化政策宣传,打破镇村界限,落实搬迁对象,力促进城上楼搬迁安置再上新台阶。
二是抓设施配套,确保群众及时入住。紧紧围绕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建新不拆旧、搬迁入住率低等问题,着力完善移民点配套设施建设,特别要尽快启动大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设施配套促社区功能完善,以社区功能完善吸引移民户尽快入住新居,正常开展生产生活。
三是抓后续发展,确保搬迁户能致富。抓园区、建基地,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吸纳搬迁群众就地就业。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实用性培训,逐步提高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群众从事种养业规模化经营和三产服务。进一步解决进城入镇搬迁群众的户籍、医疗、养老、社保等问题,让搬迁群众均等享受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