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创新路径探析
邹春兰
摘 要:基于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财务管理、审计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 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管控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如何在复杂的经营管理环境下,从财务管理、审计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多个方面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成为规范国有企业财务规范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举措。因此,将国有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全部纳入到统一的控制体系之中,切实做到从企业生产运营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审计的角度出发规范企业经济活动管理、从全面预算的角度完善企业预算编制成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和优化的必然路径。
一、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规避、防范以及管理过程中尚未建立完善的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相关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遵循,严重影响和妨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导致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直接影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国有企业全面预算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国有 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不能够切实的参与企业一定时期内的预算编制,直接将预算工作划分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之中往往流于表面,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明显不合理的现象也没能做到真正的落实与改正。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路径单一
部分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仅仅依赖于财务管理部门对日常发生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审计,且内部控制仅仅依靠审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审计,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提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由于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不规范所导致的资源浪费或者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
二、新常态下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需要根据经营管理活动细节以及职能部门的性质不同,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执行细则以及内控准则。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及标准化内控机制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以及综合服务效率的提升。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不仅仅是处理好内部生产运营管理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还需要对企业的相关联活动进行处理,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
通过优化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可以有效的对不同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规避不规范操作、浪费资源以及财务不规范等现象,实现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优化路径
基于当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机制运行中存在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审计工作不到位以及预算执行不合理等一系列情况,优化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应做到:
(1)首先,需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性质建立一套涵括各职能部门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其次,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执行细则,在会计内控管理制度的总框架之下根据生产管理部门性质健全相应的财务风险规避执行细则。最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体系,充分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执行情况,实施相应的奖惩。
(2)落实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预防财务风险。各部门成员按照工作的实际情况全程参与预算编制,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应当充分预算编制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预算执行情况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规范,并调查相关原因,观察是否存在不规范操作的行为存在。
(3)加强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的审计力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国有企业审计部门应该指派专门的审计人员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整改状况和进程进行及时的跟踪,督促相关部门、科室进行及时的整改。
参考文献:
[1]安学丽,安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34):64-67.
[2]王春光.如何提升国有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J].山西財经大学学报,2016,38(S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