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黄滔
摘要: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如此蓬勃的发展,是因为它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民生新闻的播音工作中,播音员主持人也要坚持这种“三贴近” 原则,才能够将民生新闻播好。
关键词:民生新闻 播音 人文取向 观众
江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新闻晚高峰》关注百姓身边事,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民生色彩,让百姓从电视上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新闻的情感价值、娱乐价值和实用价值成为该栏目的看点,而这样的新闻文体也对播音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生新闻的播音要更富有交流欲望与亲和力,从中体现对观众的人文关怀。
坚持平民的立场
播音员、主持人要树立与观众平等的观念,以平视的眼光看待新闻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物,关注人的命运,关心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发扬平实诚恳的作风,真正做到与观众心心相印。在宣传上,我们一直提倡“三贴近”。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正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很好体现,与之相应的表达方式也必须要去适应民生新闻,这就需要主持人、播音员有亲和力,需要平民化的播音、主持风格。新闻播音的行为只有严肃、认真负责,观众才会产生信任感。但是严肃不等同于板着脸孔、端着架子,而是指庄重性。播音员、主持人叙述新闻事件应该有声有色,有新鲜感,以一种亲切的态度来表达新闻,以避免生硬和刻板。当然每一则新闻有每一则新闻的政策分寸和艺术分寸,针对不同的新闻,应该有不同的播报热情,这种播报新闻时的热情是有分寸的,既不能言过其实、故弄玄虚,也不能随心所欲、轻描淡写。播报时政性的新闻要端庄而有气势,讲述故事性的新闻要动情而体贴,调侃趣味新闻则需要俏皮而逼真。
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人本思想在我们国家近年来更是得到充分而全面的认识,电视新闻也开始向“人本思想”回归。在人本思想的影响下,电视新闻从内容到形式,从常规报道到各种节目形态都呈现出了“关注人、表现人、为人而存在”的面貌。因此,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改变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强化以人为本的平民意识,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重视每一个人的生存意义,坚持平民立场,坚持平民化的主持风格。
真正让观众听明白
播音是电视媒体连接观众最直接、最活跃的交流中介,新闻传播中记者的采访、写稿、编辑等,都需要通过播音员的播音传播出去,因此播音要把是否能让观众听明白放在重要的位置。新闻播音又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它需要政策意识强、语言功力扎实、心理素质成熟、知识面广,这些因素都直接与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紧密相连。
语言功力扎实。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功力是基本功,语言表达不仅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反映主持人个性和才学的重要方面。首先语言要通顺流畅。主持人要口齿伶俐,表达清楚,尤其较长篇幅的串场词更要说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才能让观众有信服感。倘若吞吞吐吐,语流滞涩,前言不搭后语,观众如何能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如何能进一步了解编导的意图,又如何能够同你一同溶入节目的氛围中?更有甚者,会给观众一种错觉:主持人的素质如此低下,那节目如何可信?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言语用心,加强吐字归音的基本功训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主持人应该“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述,经常表现出思想的敏锐与睿智,特别是在充满思想交锋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思维的敏捷与精神的超越;富有文化感的语言表述,更能体现主持人的智慧与才华;富有生活气息的美的语言表现,往往能够使人感受到主持人的亲切和平易;富有幽默感的语言风格,能把受众从一个沉重和压抑的境地引导到和谐充满谐趣的氛围。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主持人与观众得以沟通心灵的良好前提与保证。
语速要适当。现代化进程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这也要求各行各业提高效率、加快速度。为了适应观众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不少新闻节目的播报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快并不是目的,快要时刻以观众是否能够听明白为前提。如果一味加快速度,走入“动嘴不动脑,张嘴念稿不动心”的歧途,播出的内容就会含混不清,没有具体感受就不能感染观众,如此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应该把握住民生新闻的观众特点,播音员、主持人要以目标观众群的感受力为尺度,选择合适的语速,字斟句酌、清晰明快,既不拖泥带水也不囫囵吞枣,保证把“音”和“义”同时送到观众的心里。此外,播音员、主持人就是观众的语音老师,在稿件中如遇没有把握的字词一定要及时查询,确保读音的正确。这也需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积累多音字和生僻字的读法,以备高效地新闻播音。
关注观众,加强互动
新闻是对“重要事实”的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新闻的重心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因此,新闻要体现栏目的人文精神,要关注观众,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在民生新闻报道中要体现人文意识与人文关怀,注重人、贴近人、关照人、关心人,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这应该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自觉意识。要使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程度地被观众接受并认可,为他们关注并喜爱,就必须加强与广大老百姓的联系。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要加强与观众的互动,采用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在这里,“民众话语”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报道民生内容,如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与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特别是在电视民生新闻中,主持人多采取“说新闻”的形式,使观众产生“拉家常”的亲切感和收视愉悦。二是让民众在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再加上电话热线、短信平台等交流形式,使媒体成为民众言说公共事务的公共领域,较好地发挥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从创建良好的舆论氛围功能方面来看,可以说“民众话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观众积极性,尽可能发挥电视媒介的特长,积极引导观众参与,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互动,让观众感受到人际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使观众成为传播链条中的一分子。正如传播学者乔治·米德所说的:“传播的理想状态是受众对传播者态度的强烈共鸣和大量复制,任何传播都必须依赖这种合作,必须以个体本身积极参与的某种合作作为参与交流的惟一可能基础。”现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方向是互动,节目与受众的互动,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那种主持人坐在演播室里,观众只见画面不见人的模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亮出自己的观点
任何一条信息、任何一则新闻都必定是有所为而传播,虽然“无态度”本身也是一种态度,但是如果播音员、主持人追求平淡、毫无态度的话,这样的传播者就成了生活的旁观者,而这样的播音也可以说成了文字的传声筒。从传播效果上来看,观众不喜欢这种传播方式。现在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现场直播以及主持人在演播室与现场记者、外地嘉宾的连线等,就很受观众的欢迎,原因是这种方式符合共时性传播的特点,更加及时、更加真实客观,从而满足了观众的知情权。目前,不少民生新闻都采取了直播方式,同时适当地增加主持人的评论和个人感受。如“编者按”“小评论”,播音员主持人适当亮出自己的观点,对于突显栏目的特点、表达编者的观点、体现主持人的个性以及引导社会舆论都非常重要。把正确的观点流露出来,更容易使传受双方达到“认知共识”,同时也是栏目人文精神的体现。但是在亮出自己的观点时不要说的太多,太随意,要恰到好处,所谓言多有失,严重的甚至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政策性强、心理素质成熟。具备这些优秀素质的播音员、主持人还要有与民众心心相印的感情,正是因为有这种感情,播音员、主持人才会在主持节目的时候,融入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批评和抨击社会丑恶现象,为弱者伸张正义,关注民生疾苦,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民生新闻的播音主持应着眼普通老百姓的精神环境与时代心理,体现大众化的伦理道德准则与美学原则,真正担负起构建社会伦理道德新秩序的重任,不断地奉献给观众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引导激发他们积极向上。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曾 鸣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