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角度探讨高校科研管理模式

    韩雪

    摘要: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由于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采取单一的行政管理或生产经营性管理模式。集中管理型、单一服务型管理模式会给科研管理带来很多问题,高校为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应构建以服务为基础,以创新为手段,以协同为要求的“三位一体”综合性的科研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模式;三位一体

    一、引言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承担着对高校科研方向、任务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责任,对制定高校科研规划、组织项目申报、落实协调科研任务起着直接的领导作用。其能动性及科学性直接决定着高校科研工作的效能,而高校在进行科研管理工作中所选择的具体模式,决定着其工作效率与工作成绩的好坏。在西方发达国家科研管理发展比较完善,如美国高校科研管理特点是科学研究深入,引领科技前沿;研究成果实用,建立校企联盟;研究核心技术,注重专利保护;科研管理精细,评价体系合理。加拿大高校科研管理特点为强调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和协调职能,注重对项目承担者研究过程的支持。在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科研管理模式发展的道路。

    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特点

    由于各高校科研水平的不同,导致科研管理模式存在着差异性,目前可分为集中管理型、单一服务型。

    (一)集中管理型科研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官僚制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科研管理者更多的是扮演领导、管理的角色,权力大于责任,管理多于服务。科研管理者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很少站在科研人员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更多的是一味追求申报和批复的数量,忽视了科研人员压力和困难,对服务水平、工作效率、人性管理等重视不够。这种模式下科研管理者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制,从而不利于科研的健康发展。

    (二)单一服务型科研管理模式

    随着科研水平的发展,众多高校意识到科研管理过程中服务的重要性,将为科研人员做好一切服务放到首位。这种管理模式弥补了集中管理型科研管理模式制度上的缺陷,管理者认识到了科研人员的重要性,以服务为根本,为科研人员提供人性化服务和管理。在此管理模式中虽已将服务纳入到管理过程中,但也只是停留于单纯的服务层面,更多的是做好上传下达,而未考虑如何做到更好的提高服务水准,创新管理模式。

    三、目前高校科研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管理而轻服务

    科研管理者在科研管理中更多的是关注申报了多少、获批了多少,对于跟踪管理和过程评价严重缺失,这使得我们管理严重脱离实际。过程决定结果,无视过程只一味地追求结果,得到的结果也只是短暂的,到了一定的发展瓶颈,所追求的结果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缩水的状态。在集中管理型科研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保持着官僚的思维,工作态度强硬、工作效率低下,经常以命令的口吻对待科研人员,不能及时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困难,造成科研软环境差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水平的发展。

    (二)重继承而轻创新、重经验而轻学习

    科研管理者经常只是凭借着前辈或者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科研管理工作,前辈告知这项工作如何干,接班人就继承此做法,或者自己之前的做法是什么就一如既往的干下去,很少考虑此项工作的工作方式是否可以创新,考虑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很少主动学习新的科研政策、新办公软件和系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学习的匮乏使得科研管理仅停留在行政管理而缺乏学术管理,在科研工作决策中容易出现失误。

    (三)重局部而轻全局、重成果而轻转化

    科研管理者往往只注重本部門、本办公室的工作,不重视与二级单位、其他部门的协作,缺乏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工作、驾驭全局的意识,在自己的“围墙”中单打独斗,无法促进科研向着高层次方向发展。科研管理者更多的是在关注科研成果的产出数量,很少有人考虑“下游”状况,更无人主动考虑如何帮助科研人员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这就造成了科研成果的价值无法真正体现,经常出现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搁浅,而企业又缺少先进的科研技术二者相脱节的现象。

    四、构建“三位一体”综合性的科研管理模式

    (一)服务是“三位一体”科研管理模式的基础

    “人本主义”已植入现代管理理论中,科研管理同样要以科研人员为本,改变原有的强硬的、命令式的管理工作方式,尊重科研人员,关心、理解他们,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而不是以领导的角色对待科研人员。要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充分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对待科研人员要热情、耐心,站在科研人员角度考虑问题,关心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科研人员遇到在多个行政部门之间办理科研相关事务不顺畅时,科研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各部门沟通协调,了解具体事宜,解决相关问题。注重人性化服务,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不推诿、不敷衍、不拖延。其次掌握准确的科研政策,科研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国家和省、地方的科研政策,走进上级主管部门掌握科技动态和文件,为科研人员提供前沿、准确的信息。只有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确保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从而激发创造性,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二)创新是“三位一体”科研管理模式的手段

    经验对于科研管理是很重要,但科研管理工作者如果只是凭借着前辈或者自己的工作经验,是很难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突破的,常常出现以落后、重复的状态工作,如无休止的接电话都是回答同一个问题、使用人工统计数据方法、采用旧式的纸质文件留档方式等。面对快速发展的科学研究,依旧采用落后的管理方式将会被社会淘汰,因此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将经验升华到理论,从日常事务工作中多思考、多总结,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从发一份申报通知、草拟一份文案开始,都要不断思考,积极探索新方法、新理论,掌握先进的办公软件、学习计算机技术,尽量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研究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他人的管理经验,通过创新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现代的科研管理者应具备快速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对于上级部门发布的通知、指南,要在第一时间吃透,对于申报系统要最先学会并能指导科研人员,还要了解各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等,在科研人员项目申报时,帮助他们准确判断所属学科,避免错误的投选。

    (三)协同是“三位一体”科研管理模式的要求

    科研管理模式的协同本质就是使科研管理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协调配合,使系统整体功能发生1+1>2的协同效应。组织结构协同,实现校-院两级管理,更好的分配和使用科研资源,更全面的服务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任务下放到二级学院,学院设立科研管理部门,学院更加熟悉本学院的科研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将科研信息通知到各科研人员,也可以根据各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更有针对性的提供指导建议,同时校科研管理人员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解决问题上,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多做一些前瞻性、发展性研究,让制度走在问题前面。学科协同,单一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已不能满足现代研究的发展,必须构建多样化的交叉学科研究体系,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大多数科研人员只是熟悉自己的学科、研究方向,这就需要科研管理人员从全局的角度整合校内甚至校外的资源,组建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团队,能够更深入的、更全面的研究科学问题。产学研协同,从国家到地方均鼓励高校和企业、研究所建立战略同盟,促进知识资产在社会中的应用。科研管理人员应充当协调者、策划者,将科研人员研究成果与社会、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争红.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J].鸡西大学学报,2011(07).

    [2]张素智.美国高校科研管理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4(05).

    [3]张玉霞.新时代的加拿大高校科研变革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4]李爱东,刘进华.浅析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下的科研管理模式[J].镇江高专学报,2012(04).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