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

    孙风艳

    摘要: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在经费方面的收入表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对提高科研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高校科研事业迅速开展的大好形势下,经费在管理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伴随产生诸多的难题,为了进一步促进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高校应当积极建立健全与政策相适应、与自身相协调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科研经费的考核体系。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经费管理;绩效考核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概述

    (一)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的科研成果对于提高国家科技力量、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日俱进,其在科研项目数量的承接以及科研经费的筹措等方面均已显现出强劲的势头。与此同时,高校科研经费来源的广泛无疑为其管理增添难度。目前,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这项经济资源,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各方对高校经费的管理日渐重视,纵观近年进行的审计和财务检查的情况,高校科研经费在资金的管理方面仍存诸多问题,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变得刻不容缓。

    (二)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衡量科研项目成果的重要尺度,不断加强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对更好的提升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关于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不仅直接关系到科研激励政策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更是对整个高校科研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更好地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理念,推行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实现高校科研工作创新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支出与预算难配比

    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在预算方面往往是不被重视的,高校课题申报中的经费预算主要通过项目的负责人以及项目组的部分成员参与的单方面进行编制的。一方面他们对专项经费的相关管理办法知之甚少,造成预算编制与规定的有所偏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财务知识,项目组在经费预算时难以进行细分,而是凭借个人的想法或是以往的经验做出大致估计,往往会导致负责项目在经费预算执行时偏差较大,最终使得实际项目支出与经费预算难以实现配比。

    (二)内部信息沟通不畅,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科研经费在管理方面需要高校科研、财务、审计、资产、纪检监察等多个部门的协调一致。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只注重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或关注计提管理费,缺乏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跟踪监督。同时财务部门也只是注重科研经费的管理、财务核算以及业务的合法性与规范性进行审核,难以掌握在整个项目预算中的各方面支出的具体比例。因此造成科研经费在项目管理环节与会计核算有所偏差、难成一体。

    (三)资产监管薄弱,大量经费流失

    目前,高校科研资源的使用状况大多为项目组申请新课题后添置的,各项固定资产归为各组自行支配,各类科研图书以及仪器设备交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管理。每期项目结束后,高校资源管理部门并没有及時对资源进行核对和登记。在成立其它项目后,便又再次购置,造成科研仪器较高的重置率,大量固定资产经常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实现有效配置、资源共享,使得科研经费大量流失,给国家及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成本核算不准确,实际成本负担重

    高校科研项目实行全成本核算,普遍将直接、间接成本作为科研成本的基本组成。直接成本有科研设备采购费、差旅费、出版费及人员的薪酬和福利等费用,具有较强的可视性,易量化,计算简单。间接成本则包括科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费、必要的行政管理费等,很多高校对间接成本都采用简单的分摊方法,对共有的仪器、设备等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忽略其构成的复杂,实际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科学性不足,大量间接成本难以计入科研项目的实际成本核算中。

    (五)项目结余经费监管不严,经费出现个人化

    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处理滞后或是项目已结、账未结的现象。很多高校将结余经费留给项目负责人进行支配,往往个人对经费管理的法制意识不足,导致其使用不当、虚假报销时有发生,使得科研经费难以实现专款专用。

    (六)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科研成果产量低

    目前高校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普遍存在“着重数量、轻视质量,注重形式、无关绩效”的现象。科研绩效考核的指标简单化、绩效模式粗放,普遍以论文、著作、专利的数量等作为评判项目成功的标准或衡量教师科研水平的条件。科研人员也更加关注形式化、可量化的评估指标,无所谓科研奉献精神、治学态度以及学术品格的培养,真正科技创新、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产量低下。

    三、科研经费管理与绩效考核问题深度剖析

    (一)科研项目的参与方不全

    科研是一项由多种学科、不同专业、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研究活动,但由于高校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配合度欠佳,导致在项目的预算、执行、课题等活动中出现问题。在科研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经费审批到校后,财务部门才开始参与经费的管理,参与度过低,这样既不利于经费预算的编制,也不利于对经费支出的审核,造成预算与实际成本不符、与科研无关的经费被浪费。而内部审计部门监管不到位,一方面没有对科研项目经费开展实质性审计,另一方面没有参与到项目执行过程当中,很难及时发现经费支出的问题和漏洞,造成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

    (二)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

    政府部门对科研项目管理的极大重视,从上至下都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提出一系列的方针指导政策,用以规范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但是,高校在科研经费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指导意见和管理制度实施。许多高校为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知名度,忽视对经费的审核和管理,着重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奖励政策,难以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控制。

    (三)科研人员意识薄弱

    科研项目负责人个人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科研人员过于注重个人利益。面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与个人工资和考评挂钩,更多的科研人员选择“高产量、低质量”的方向,难以做到一个项目的精益求精,这也是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的重要因素。其次,科研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高校的经费管理主要建立在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基础上,项目负责人掌握经费的使用大权,出现大量虚假报销、隐匿经费、甚至触犯法律的现象。

    (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失

    目前,政策法规对纵向科研经费有明确的管理办法,高校以此为依据,对纵向经费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造成管理监督的缺位,引起全成本核算与实际成本支出差距大、无关支出大量存在等问题。而相关法律对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长期缺乏明确约束 ,近年来刚执行将其纳入高校财务进行统一管理的制度,高校针对其管理及核算问题缺乏宏观指导性强的统一管理制度,使得经费的管理过于灵活,随意性大。

    (五)科研项目自身的复杂性

    广大高校有众多的科研项目,又各自具有来源渠道广泛、专业性强的特点,客观上对每一个项目的监督便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科研成果本身具有科学、经济、社会价值滞后表现的特质,高校自身很难建立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完整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很难建立灵活性强、切合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可避免的造成科研经费管理上的“顾此失彼”,使得科研经费难以充分有效地利用。

    四、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一)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建立网络平台

    科学研究是一项综合活动,涉及到高校内部科研、财务、资产、监察、审计等多个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美国的一些大学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措施是值得借鉴的,其经费管理模式属于完全遵循项目合同,在阶段性成果审核评估达到合格后,再进行下一过程经费的补充,即科研经费的划拨与项目合同中的研究进度一致。有助于预算准确、细致地编制,实现经费的支出与预算协调一致。同时,高校内部应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网络平台,一方面可以确定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公开各项经费的预算、支出与结余等过程信息,审计部门有据可查,实现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制衡,严厉制止虚假报销、隐匿以及挪用科研经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各科研项目组购买的资产登记在案,合理调度使用,减少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

    (二)内审与外审结合,加大处罚力度

    高校应实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并提供审计报告。在预算编制阶段,及时与项目组沟通交流,了解科研任务、研究方向及成果,对项目负责人编制的预算进行合理性、可行性审查评估,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经费使用阶段,重点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核,关注是否有随意调整预算、虚列资产、虚假报销等现象。审计部门可随机组成审计队伍,不定期对购买的科研器材进行“实物存在性”抽查盘点,并要求科研人员提供报价单及最终确定供应单位的会议纪要,确定各项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及合理性。在进行经费报销时,财务人员须对每一张单据的支出情况“刨根问底”,超出预算部分绝不予报销。对大额科研项目支出进行合规性与合理性的定期专项审计,对报销的差旅费、劳务费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套取经费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国家作为科研经费的提供者、项目的支持者,更应不定期组织由不同专业人才构成的审计队伍,对各类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进行外部审计。内审与外审互相协调配合,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经费违规使用现象。对于科研项目审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给予严重警醒。

    (三)广泛呼吁,明确各方对经费的正确认识

    高校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明确科研经费的审批程序、开支范围、结余管理等问题,细化管理办法,促使科研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严格按照国家及高校财务规章制度执行,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同时应加强监管人员的知识更新教育,及时了解国家的经费管理办法及财经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将经费监管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低成本、高水平管理。

    科研人员直接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负责,高校可以凭借强大的人力和网络资源进行宣传讲解,避免项目负责人的预算“想”出来、虚假报销、经费使用个人化的错误思想,达到廉洁从业、诚信科研,為学术使命努力奉献的无私境界。

    (四)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从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做好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审计监督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用以评估科研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在对其进行的指标设计应具备分类评估、分类考核、分类管理的特性。高校在关注论文发表数量、专利情况、获奖数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对资金使用率、成本效益率、成果应用率等指标的考核,并重视对其中的指标量化。比如对于科研经费成本效益的考核,应关注项目的间接成本是否进行了多属性分析,依据项目性质和学科特点具有灵活的设计指标,真实准确的进行间接成本的分摊处理。对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考核,可以组织外请专家与校内不同层面的人员,听取科研人员的项目工作报告,明确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集思广益,提出建议。只有各方面都做精做细,才能全面、综合的判断经费的使用绩效。科研成果的检验具有滞后性的特点,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合理性,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应用来检验,并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不可一成不变。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至关重要,高校必须建立与政策相协调、与项目相适应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以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

    参考文献:

    [1]傅玮韡.关于建立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发展研究,2013(07).

    [2]王凤旭.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3(05).

    [3]鲁炜中.高校科研绩效考核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4(03).

    [4]唐思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3(02).

    [5]吴晓莉.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05).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