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鳢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罗俊标 骆明飞 李正光 姜文钊 周爱国 邹记兴

    

    

    摘要:为提高杂交鳢的养殖产量和效益。在杂交鳢养殖塘中混养了规格50g的鲫鱼6000尾/hm2和规格70g的鳙鱼600尾/hm2,水面种植少量水葫芦,经过8个多月的养殖,4口鱼塘杂交鳢成活率均在76%以上,平均单产61140kg/hm2最高64695kg/hm2。结果表明,杂交鳢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可以获得理想的产量。关键词:杂交鳢;池塘;生态;混养

    杂交鳢,也称杂交生鱼,是乌鳢(Channa ar-gus)和斑鳢(Channa maculata)杂交获得的子一代。与其父、母本相比,它具有能摄食膨化饵料,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等特点。目前,在顺德和中山得到大力推广养殖,是顺德当地的主导养殖品种之一。相关的试验和报道不少。但是生态混养技术少有提及,2014年5月我们进行了生态混养的试验,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更多的养殖模式与办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池塘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乾务镇大海环村,共4口塘,面积均为0.33hm2,为长方形。养殖最大水深2m。池底淤泥厚约20cm。水源方便,水质清洁,可自由排灌,进排水方便。每口池塘配备2台叶轮式增氧机。在池内种植些水葫芦,水草面积为池水面积1/5。

    1.2 清塘和肥水

    鱼种下塘前干塘彻底曝晒数天,用生石灰250kg/hm2,全塘泼洒,曝晒5d后进水1m。施发酵过的有机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5cm,水色以黄绿色为佳。10d后准备放养鱼苗。

    1.3 鱼苗分筛放养

    鱼苗于2014年5月9日购自广东中山市三角镇沙栏村华南农业大学杂交鳢课题组科研基地,鱼苗体长2.5~3.0cm,规格整齐一致,健壮、无伤、无病。共17.5万尾。集中在1#池进行标粗,养殖7d后,全池用16目网拉网,将大小苗分筛分开到事先在池塘中搭建的网箱中,小苗按规格分配到2#池和3#池养殖,大苗留下,鱼种刮入网箱时,用10%浓度的盐水泼洒。每隔7d再进行一次分筛,经4次分筛后,4个塘的放养规格和放苗量如表1,同时,每塘投放规格50g的鲫鱼6000尾/hm2和规格70g的鳙鱼600尾/hm2。

    1.4 人工驯食

    1.4.1 饵料 采用冰鲜鱼和膨化饵料,所用饵料购自广东顺德,为生鱼专用的系列膨化饵料:饵料总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

    1.4.2 食台 可用PVC管制成的矩形浮框,最高点在水面下15cm。可随水位变化而进行调整。四周有15cm的围栏。食台大小可根据放养密度及池塘大小确定。食台定期清洗,防止病菌滋生。搭建可避免饵料的浪费和节省劳动力。

    1.4.3 驯食 杂交鳢鱼苗平均规格3cm后开始驯食。每次投饵料前,通过敲打饵料桶或泼水来吸引鱼苗,使鱼苗养成听到声音就上食台吃食的习惯,将冰鲜鱼制成鱼浆,每万尾用鱼浆2.5kg投喂3d,每天定时投喂5次。4d后就可开始拌人工生鱼料0#料,减少鱼浆量。逐步提高人工生鱼料的比例,让鱼种逐渐适应生鱼料,即可不投鱼浆,完全吃膨化颗粒饵料。

    1.5 成鱼养殖

    经过4次分筛和驯食后,1口塘鱼苗培育成鱼种分到4口塘进行商品鱼的养成。期间,应注意饲养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等。

    1.5.1 饲养管理 分塘后,1#和2#塘开始投喂2#料,3#和4#塘投喂投喂1#料,初期投喂3~4次/d,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9%,后期投喂2次/d,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6%,以1~2h吃完为宜。投喂量与投喂次数根据天气、水温等因素决定。晴天保持正常投喂量,阴雨天少投;水温最佳时保持正常投喂量,水温低时少投或者不投,温度低于12℃,停止投喂。

    1.5.2 水质管理 逐步抬高养殖水位,后期加水到2m,充分利用水体容积率。一是每隔15~20d泼洒一次EM菌进行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二是严格管理水葫芦的面积,超过30%时的要及时清除,保持20%水平;三是适时打开增氧机,晴天午后开机1~1.5h,提高池水含氧量,减少有害物质和蓝绿藻的发生。投喂前半小时开机2~3h;一般傍晚不开机。每隔15d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一次。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地添加水和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1.5.3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检查塘基是否有裂缝、漏洞,并及时进行修整和加高,防止鱼逃逸;检查电路,确保增氧机随时打开增氧;及时捞取腐烂后的水葫芦,防止二次污染水质;巡塘时,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情况,进行调整饵料投喂量;经常检测溶氧、pH值、氨氮等指标,保持水体安全,并做好记录和养殖日记。

    1.5.4 疾病防治 整个养殖过程中没有发现大的病害。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害防治原则,主要通过用120~150kg/hm2生石灰进行水质改良和杀菌消毒;每15d在每公斤饵料添加2g大蒜素,连用3d,防治内脏性疾病。养殖管理中保持良好水质,注意观察鱼的摄食,不投喂发霉饵料,发现游泳不正常的鱼,应及时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根据吃食和病变情况,对症下药,不滥用药物。

    2 结果

    2.1 产量

    杂交鳢平均规格达到0.55kg以上起捕销售,采取分批捕捞收获,将大规格的鱼先行销售,逐步疏养,2015年1月初开始捕捞收获,到2月底4口塘均分3次全部捕捞收获完毕。

    3 讨论

    3.1 生态混养

    蒋艾青认为莲田中混养鲢鱼对调节水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生物互利共生原理开展莲田养虾,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增加莲田综合效益。杜淑玫在翘嘴鱼白成鱼池塘生态养殖试验中种植苦草取得良好的效益;本试验中混养了鳙鱼和鲫鱼可以有效地滤食浮游生物,调控水质,同时种植水葫芦可以有效吸收水体的富营养盐,保持持久良好水质,减少了病害,保障了养殖的高产。表2可以看出,本试验的单产高于业界。可以认为混养鳙鱼和鲫鱼,加上种植水葫芦可以有效提高杂交鳢养殖的产量。同时又多出了鳙鱼和鲫鱼的收获,达到增收的目的。

    3.2 分筛分塘的重要性

    杂交鳢在苗种阶段大小残食情况严重,为保证苗种的成活率,应尽量放养同一规格的鱼苗。马建波在杂交鳢的池塘高效养殖技术有提到分筛分开养殖,其他文献大多没有提到分筛分塘养殖的重要性,或者是没有提到具体的操作措施。由表1看出,养殖不到1个月,鱼苗平均规格已经相差3.9cm,最大最小更是相差到6.0cm,不及时分筛将会互相残食;由表2看出,经过4次分筛和驯食后,1个塘鱼苗培育成鱼种分到4个塘进行商品鱼的养成,成活率均在769/6以上,最高1#塘达到84%,笔者认为,这种1分为4的分筛分塘养殖模式是可行的。所以,养殖场应该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如果养殖户只有1~2口鱼塘,应该进行多户联营标粗苗种,或者购买经标粗规格一致15cm以上的鱼苗,减少了互相残食,才能增加养殖的成功率。

    (收稿日期:2016-03-03;修回日期:2016-04-06)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