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龄枣树修剪要做好5个转变

张建成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1004502中图分类号:S665.1文献标识码:B
枣树进入成龄盛果期后,修剪的目标不再是增加枝量、扩大结果面积,而是控制枝量,调节生长与结果矛盾,全方位提升成花结果能力,实现丰产优质。具体修剪方略,要着重做好下列5个转变。
1 树体高大向低矮转变
落头去顶,把树高压低至3.5 m以下,清除拖地枝、拦路枝,把干高和冠厚分别控制在1 m与2.5 m为宜。这样的树高冠幅,能使根系吸收的水分、无机营养物和叶片制造的有机养分,上输下运联通,平衡给养,上部下部都能正常生长结果。同时地下树上作业也能有效进行。
2 留枝量由稠密向稀疏转变
幼龄期整形留的枝轴多,随着分枝生长,枝量逐年增加,进入成龄期后,自然出现树冠外围小枝稠密,内膛光照不良,大量的二次枝衰老枯死,结果部位外移。看上去树势旺盛,结果却少而小,树与产极不般配。因此,控制枝量,优化通风透光,清理有碍结果的多余枝势在必行。
在落头去顶的同时,疏除树干上一些大枝,拉开层间距,变一层叶幕为多层叶幕,疏通侧光源;接着疏除过密枝、竞争枝、重叠枝、交叉枝、残弱枝、直立枝、回头枝以及枣股拐头枝,造就“枝不磨,梢不碰,多数果实见阳光”的空间环境。
疏枝要适量,对小枝尤其是枣股拐头枝,要一次疏光。而对基径3 cm以上大枝,一次疏除制造的大伤口多,会使树体养分跑冒,刺激隐芽大量萌发,应分年进行。最终1株树上保留3~6个枝轴、15~20个大结果枝即可。
3 直立枝向平斜枝转变
直立枝只贪长不结果,浪费养分,扰乱树形,人们叫它“树上长树”。这种枝多由背上芽形成。因此,生产上除下垂枝抬角用背上芽当头外,一般不能用背上芽育枝。相反用背下芽或侧芽当头,能够预防延长枝直立。对已经出现的直立枝,1~2年生的拉成水平;3年生以上的若前方或两侧有发展空间,其基部留桩重截,刺激潜伏芽萌发,选留1个培养成平斜结果枝,没有发展空间的就从基部疏除。倘若枝轴延长枝也直立,可在适当位置短截,用外芽当头,并加开角措施,改变延伸方位。总之,一株树上除中心枝直立外,再不能有别的直立枝,以免扰乱树形,白白消耗养分。
4 细弱枝向粗壮枝转变
枣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着生位置和养分供应等因素制约,最易出现一次枝冗长、二次
枝稀疏短小的细弱枝,尤以山梁薄地树上居多。这类枝复壮和培育壮枝的唯一手段就是采用“一剪子堵,两剪子促”的修剪技术:对多年生细弱枝,回缩至健壮二次枝处,堵截住养分,加强后部复壮结果。第2年冬剪疏掉剪口一个二次枝,放开主芽萌发生长。为培育壮枝,当年新生枣头长出6~7个二次枝时摘心,增强留下的二次枝粗壮发育,当年即可见果。冬剪时,剪掉剪口下一个二次枝,促使主芽萌发生长。
经过“堵一年放一年”或“夏堵冬促”的结果枝,二次枝排列紧凑,枝条长而壮,结果能力强,结出的枣果个大、肉厚。因此“一剪子堵,两剪子促”的修剪技术,值得在同一枝上年年应用。
5 结果老枝变新枝
枣头枝上的二次枝是结果基枝,二次枝上的枣股是结果母枝。他们的有效结果枝龄随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鲜食品种为1~3年,制干和兼用品种一般为2~7年,但制干品种赞皇大枣可达2~9年。枣股超过有效结果年限时结果能力衰退,甚至枣股萌发小枣头,出现自然更新。因此,必须适时更新换枝。识别枝龄,一看年痕,二看枣股形态:凡自由生长的结果枝,春秋梢连接处两个二次枝明显弱小,并有环状纹痕,这样子一段就是1年。经过“一剪子堵,两剪子促”的结果枝,看不清年分界,就看枣股形态,其特征:2~3年生偏圆形,4~5年生圆球形,6~7年生圆锥形,再以上是高塔状。
老枝换新枝方法:邻近有新生枣头的将老枝从基部疏除。没有代替枝,老枝基部留桩重截,刺激潜伏芽萌发,选留一个培养;也可以在老枝基部疏除一些超龄二次枝,夏季在主芽上方刻伤促芽。新生枣头生长2年后,再将老枝锯掉,能够更新结果两不误。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全树1/3壮枝结果,1/3老枝更新,1/3将要超龄枝预备。三套枝轮流转换,保障当年和来年连续丰产优质。
综合实施上述修剪技术,要坚持冬剪打基础,夏剪巩固扩大冬剪成果。主要事项有拉枝开角、刻伤催芽、选留育枝芽,抹除无用芽以及摘心复壮等。夏季修剪细,冬季修剪就省事。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