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与功能探究

    帖伟芝

    

    一、 主旋律电影内涵之丰富性

    对于“主旋律”电影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改革开放前,“主旋律”电影为红色经典革命影片的独特表达方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人们精神需求日益多样化,人们对主旋律电影的界定逐步延展。2006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原副局长赵实在全国电影创作会上表示,一切反映真、善、美的影片都属于主旋律影片。[1]依据这一概念,主旋律电影可以界定为:以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表达主流意识形态,关注人性,凸显人文关怀,富含正能量,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为核心话题的电影作品。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红色电影与主导文化电影。

    红色电影突显革命主义与英雄主义,主要内容为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的电影,譬如《建军伟业》《穿越硝烟的歌声》《黄克功案件》《百团大战》《古田会议》《决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主导文化电影则主要表达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旨趣的电影作品,旗帜鲜明的体现影片的意识形态功能,推动电影的政治性、工具性、道德性、社会性与主导性实现有机整合,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杨善洲》《任长霞》《焦裕禄》,包括当下正在热映的《我们诞生在中国》等优秀影片。

    二、 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之独特性

    主旋律电影不仅仅是“红色”的代名词,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主旋律电影逐渐实现教育性与商业性的契合,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与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中表达情感诉求,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高校运用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教育通道,具有极强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优秀的主旋律影片包含着丰厚的政治、哲学、军事、传统文化、艺术等维度的知识,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的尝试新的领域,逐渐实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主旋律电影,因汇聚众多大牌明星而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明星效应”为这部历史剧带来了年轻的观众,却没有削弱其厚重的历史感。当下热映的影片《我们诞生在中国》通过娓娓讲述中国三个野生动物家庭大熊猫、雪豹与金丝猴的故事,向观众展示出“万物有灵”的自然环境及我国的独特物种,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深刻的阐释了大千世界生命之蓬勃张扬,绵延不息,世代相传,有力的表达了古老东方哲学中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思想;电影《红河谷》通过对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及伟大爱情故事的描述,全面展现了不为人知的藏族文化及风光旖旎的西藏美景;《紫日》通过多画面的、气势恢宏的镜头向观众展示了大兴安岭迷人的白桦林景色,记录一方美景。此类种种,主旋律电影承载着丰硕的地域文化及历史知识,以电影艺术的模式向大众传播并更易于为其接受,在历史性与现实性间寄托创作者的理想情怀。

    (二)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当前的主旋律电影不断进行着自我转向,更加注重市场的走向与趋势,不再一味地唱独角戏,而是在“拍什么”及“观众趣味”之间探寻到了一种动态平衡。单一的、浓重的说教或抒情的主旋律电影已经大为改观,更注重美的传递与再现,得到了受众更大程度的关注与反馈。电影中蕴含了丰富的暴力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这对每天在课堂、食堂、寝室三点一线重复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通过赏析此类主旋律电影,大学生可以培育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同时还能够愉悦身心,释放消极情绪,推动心灵的净化与自身品格的不断完善。比如《警察日记》一片中立体式的展现了警察神兵天降时的暴力之美,“浪漫写实主义”渗透其中,给大学生以视觉震撼,也在大学生心中塑造了一个嫉恶如仇、尽职尽责人民警察的形象,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出判断的方向。

    主旋律影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丰富塑造,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观众面前,把人物的个性及价值观贯通于人物的命运走向及个人选择之中,以引人入胜的幽默与精彩故事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升华,并自觉进行比对,自觉接受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一次精神洗礼。譬如在2014年安徽本土娱乐公司拍摄的校园毕业题材青春电影类主旋律影片《花开与你的半夏》中,男主角郑艺博才华横溢,坚守自己的音乐梦想,并积极努力,超越自我,最终实现梦想成为一名歌手,表达了“有梦想的人才能拥有的青春”这一主题。因演员自身的荧幕形象同大学生年龄相近,极易产生情感共鸣与代入感,做到商业性与艺术型的成功结合。

    三、 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实践性

    (一)观念变革:政治娱乐交融

    就创作者来说,在创作主旋律电影时须变革固有理念,突破“高大正”的既有模式的拘囿,打破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及集体利益无情分离的固有表达模式。新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应当打造具有多面个性的角色。在政治性正确的基础上,他们不是完美无缺的理想代言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缺陷、错误、彷徨与烦恼,甚至个别正面的角色让人“爱恨交织”,呈现于观众面前的是立体式的丰满的人物形象,是真实国人生活的投射与再现,使得观众感到可亲、可信,更易获得青年大学生的感情共鸣,实现情感升华。以往对革命领袖多进行教条化及概念化的塑造,聚焦于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与伟大革命历程描述,疏忽了对革命领袖情感世界深入开掘,使革命领袖高远而难以亲近,而在主旋律影片《古田会议》中,突破了这一固有模式,从多方面展现领袖的兄弟情、夫妻情,展示领袖的家国情怀外的个人情感,独辟蹊径地呈现了毛泽东的“诗人气质”,这样的革命领袖角色是鲜活与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更能贴近大学生的心灵。

    (二)氛围营造:整合教育资源

    主旋律电影作品内容十分丰厚,主题的表达也是多元化的。其中有不少影视作品与时代性契合度不高,或者某一部电影作品内含的某些思想与时代脱节,这就要求创作者厘定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内在实质,对这些影视作品进行分类梳理与总结,主动解放思想,积极开拓视野,破解已有模式之困囿,“注重为广大青年学子树立优秀的学习样板,重视弘扬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完善大学生内在的道德理想人格为旨归,”[3]满足与迎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历史照亮现实,使优良的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相通相融,创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表达转换:叙述方式多元化

    故事性为一部电影获取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情节单一、矛盾设置同质化,已难以适应当前多元化社会下大学生的需要。近期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电影无不以多元的叙述方式赢得观众认可。电影为高雅的艺术,主旋律电影“重生”的关键在于能够运用使观众理解的语言、可接受方式去讲故事,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价值目标。传统的主旋律电影的意识形态性表达过于直白,个别影片出现了“祖国万岁”“我是党的人”等空洞乏味的政治语句,显而易见,在当前这样一个时代境遇下,这种叙述模式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为突破这一瓶颈,影片《智取威虎山》的制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导演徐克依托熟稔的商业片叙述方式,将解放军大胆卧底匪巢的情节讲述得跌宕起伏、令人着迷。与过去不同,在这部电影里,杨子荣这个英雄人物也有了少许的个人主义,少剑波为了带好队伍也表现出一些小心计,原著中一带而过的配角八大金刚在电影中人人个性鲜明,甚是出彩讨喜。[4]徐克把老一代人喜欢的偶像请下神坛并被年轻人喜欢,力戒了单调乏味的政治说教,把理想、信仰、国家等主流价值观融入了大学生的血脉,以“清流”浇灌电影,重品味,讲艺德,推动大学生自发、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模式创新:互联网平台的融合

    高校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生态居民,对互联网高度依赖。大学生网民对互联网的关注度与期待度都相当高。毫无疑问,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主旋律电影与互联网的融合势不可挡。其要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取向殊途同归,都是依托新技术,取得先机,开发思想领域的新平台,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与时尚化,达到“吸睛”与“育人”双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旋律电影网络播放同步的耦合对接,必然使线上与线下的教育资源有效的联动整合,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集合效应。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以主旋律电影为中心话题,让大学生在“大学贴吧”中自由发言,对见解独到的发言整理成文,公开发表,做到“有视觉,有故事”。在此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再讨论、谈心得体会,指导大学生明努力方向、树可行性的奋斗目标,增学习动力,推进大学生对主旋律电影的内涵进行深入思考,把握其精神实质。

    结语

    大学生是一个新鲜的群体,拥有较高的好奇心与行动力,依托高校的科技与人力资源,大学生可以把大学生校园中充满正能量的感人事迹,制作为高扬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旋律型微电影。大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身影视实践,对正向的价值观主动体悟,能够主动甄别影视文化中的不良信息,摒弃影视文化中的糟粕思想,丰盈自己的人生体验,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效能也由此得以显现。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