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导向的职业院校美术设计人才培养
刘颖鑫
摘 要:现阶段,我国市场逐步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人才培养模式也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即结合市场的供给状况来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并开展产学合作的模式,迎合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以高职美术院校为依托,最终培养高素质、符合社会需要的美术艺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院;美术设计;面向市场;人才培养
现阶段,我国经济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成就,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在这种形势下,拥有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传统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已经落伍,难以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为了弥补我国现行的高等艺术人才缺口,就必须积极寻找新的培养路径,具体来讲主要包含如下两方面:
一、调整美术各专业培养目标, 改革课程模式
调查发现,我国现行的大学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基本上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则少之又少,此外,学制非常长,专业结构设置也不够合理,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往往与现实需求脱节。当前,职业院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为这种院校的培养偏重于应用,因此必须优化这类院校的课程结构,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员。
(一)美术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层次性与多样性
截至目前,很多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高等级仍然是大专,在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这类专业院校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从而为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中国的各行各业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对于美术行业的人才尤为明显。鉴于此,很多美术院校开始调整自己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科技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现状来看,我国美术院校不断进行扩招,专业覆盖范围也逐步扩大,并且艺术院校当中的非艺术生源也一直在增加。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社会需求,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准确把握行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上岗以后迅速上手进行工作。
(二)注重课程模式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在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必须结合课程的专业特色,构建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出发点,以迎合社会行业的实际需求,提升课程教学的灵活度,及时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所设置的课程一方面要着眼于学生专业技术培养,另一方面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并鼓励学生选修多专业课程,以提升自己知识的覆盖面。
1.走出画室到市场
纯艺术与画室艺术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前者更加偏向于对个性化的追求,主张在创作的时候随性发挥。此外,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具备专业的造型设计知识是前提条件,同时这些设计师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消费心理知识,并且能了解基本的管理学原理。这是因为,如果一个设计师只拥有高超的设计能力,而缺乏了相应的用户需求预测能力,那么其所设计出的产品尽管美轮美奂,但是难以赢得市场,这也是不可取的。在传统的设计教学当中,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并没有结合市场的实际变化而调整,导致的结果就是培养出的学生与实际需要之间有很大差距,这些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后,通常很难直接上手工作,而是需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产品的产销过程都不是很了解,那么学生从这种老师口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难免会存在偏差,也无法在社会当中迅速立足。
2.设计方案与制作效果并重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往往会变得更加浮躁,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更注重对表现问题的关注,从而导致照搬照抄问题的出现,使得创新艺术形式变得越来越少。在传统模式下,包装设计等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构造的,但是现在人们更加愿意借鉴别人的观点,在设计创意方面的投入减少。在电脑设计流行起来以后,人们开展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在这种背景下,就应当投入更多的思路来研究创意设計,并且引入一些超现实设计的基本思路,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性,从而优化现行的对设计重视不够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为如果设计非常完美但是技术等方面无法匹配也是不足取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更加注重设计与制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兼顾两方面因素,设计出更加有效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在刚开始进行设计的时候,就明白设计和制作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设计阶段考虑到制作过程中的各类材料、技术等因素,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同时,教师还必须避免一味的理论灌输,要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去实践,从根本上掌握材料的加工工艺,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有用的产品。
3.融合不同艺术门类, 提高综合能力
在开展艺术设计工作的时候,必须广泛地关注日常生活方面的各类素材,在现阶段的艺术教育中,仅仅关注学生的获奖次数以及考过的等级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学生拥有更加新颖的思路和良好的创造力,以及更加符合实际的审美眼光,并且对社会和自然有积极的态度。事实上,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了美术、影视以及音乐等学科知识。艺术表演、艺术史论等之间不断进行着融合与交叉,而且很多非艺术学科也已经开始与艺术学科进行对接。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创造出一套能够融合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教育体系,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培养出符合大众审美又拥有较强创造力的人才。
二、美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面向市场,
开展多元型产学合作
从1960年开始,终身教育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职业教育院校逐步拓展多元化办学模式,并且逐步摆脱了学校的限制开展教学工作。在西方国家当中,兴起了一种名为“合作教育”的教学方式,实现了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之间的高度融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之余,可以同时到企业进行锻炼和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德国的高职院校开展了名为“双元制”的办学模式,即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事先让学生与企业签订合同,然后再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特点,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总之,不同国家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基本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学生能够同时享受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从而避免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脱节,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一)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 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高等院校在开展设计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充分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但是却过分关注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虽然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设计的要点,但是在生产细节方面却存在非常大的欠缺,导致理论与实践产生脱节的问题。此外,中小企业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通常缺乏长远眼光,希望自身的投资能够在段时间内得到报偿,但是这种设计对应的技术含量不高,准入门槛也不高,因此竞争非常激烈。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公司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实操基础,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工作。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向学校提供相应的设备设施,以方便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而且可以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学校在获得企业的支持以后,可以给企业源源不断地输出迎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使得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从而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学校的老师可以定期到企业当中进行学习,并充当顾问,以了解企业最新的劳动力需求,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到高校定期给学生开展讲座,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校的教育是否与自身的需求存在偏差。这种方式对于企业和高校而言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二)建立多功能美术设计工作室
学校在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时候,可以结合美术行业的特点,设置更多的多功能美术工作室。这种工作室需要同时融合科研、设计以及培训等工作,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从而优化教育环境。同时,学校可以主动与合作企业共同出资,构建相应的联合美术工作室,从而克服实践与理论不统一的问题。这类工作室可以独立承担一些项目,由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与学校的学生共同完成,这样可以在学校学习期间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给企业额外创造一些收益。在参与项目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都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在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单位以后,能够非常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而且由于其拥有的综合素质,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生學习的兴趣能够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注重设计的细节,因为一旦出现细节处理不好的问题,就会迅速在项目实践中被发现,从而做到及时纠正,这对学生培养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为了实现社区人体总体素质的提升,必须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美术设计培养应当着眼于社区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服务社区,并帮助学生解决好就业问题。学生也更加愿意在本土工作,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军.关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03).
[2]郑雨田.探索高职美术教育专业多模式的毕业创作[J].美与时代(中),2015,(02).
[3]张群.以“美育”代“说教”——谈大专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几点感悟[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
[4]熊轼.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外美术史课程的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
作者单位: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