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型美术馆公共教育设计

    吴翔+唐丽青

    摘 要:在我国美术馆建设热潮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建造起来的小型美术馆,正逐渐被高成本、大制作的“超大体量”美术馆所淹没,鲜有为人称道的建树。小型美术馆受制于场地、资金、人力等资源上的不足,一方面疲于追赶大型美术馆的脚步;另一方面其公共教育项目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难以建立自身形象。因此,小型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建设亟需找准定位、发挥所长、与大型美术馆进行差异化竞争,填补公共文化服务的空白。通过对徐汇艺术馆公共教育项目的分析,为国内小型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型美术馆;公共教育设计

    美术馆发展的历程就是其职能不断延伸的历程。从最初仅有收藏、研究、展示三大职能,到后来引入公共教育和对外交流,美术馆与社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这其中,公共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今,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权威,他们需要与公众交流、互动甚至合作,公众在艺术项目中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美术馆自19世纪末开始就把公共教育列入发展章程,使其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历经两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各类美术馆形态多样、特色鲜明。而在我国,美术馆的发展历程不足百年,公共教育实践还处在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导向方面不但扶持公立美术馆免费开放,还对各类美术馆的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设立专项资金,使美术馆迎来了全新的时代,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参观美术馆的意愿和热情,也对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公共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小型美术馆所面临的公共教育现状

    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扶持文化场馆建设,一线城市更是着力打造艺术区块,促使美术馆发挥联合效应。这些美术馆投资不菲,体量大、功能全、硬件设施先进,很快成为城市的文化亮点,举办各种大型展览和活动,其中一些甚至成为旅游热点,备受游客追捧。而事实上,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固然需要“高大上”的美术馆与世界对话、树立标杆,但更需要深入社区、具有亲和力的小型美术馆融入公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拉近艺术与公众的关系,增加所在区域的文化底蕴,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目前国内无论展览还是公共教育活动,相关标准都以大型美术馆马首是瞻,在这种评价导向下,小型美术馆往往寻求公共教育活动主题大、门类齐、范围广,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力不从心,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还因为内容的同质化和低水准而浪费了大量资源,受众的认可度和粘附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小型美术馆如何挖掘自身特色、明确定位,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差异化竞争,做好大型美术馆的补充,满足来自社会各类群体的需要,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徐汇艺术馆公共教育设计分析

    (一)徐汇艺术馆公共教育情况概述

    在我國美术馆建设热潮中,被《中国文化报》誉为“中小型美术馆的标本”的徐汇艺术馆是公共教育活动较为活跃的一个,取得了颇多成效,其中“美育卡美术创意体验活动”在2014年入选文化部优秀公共教育项目,“素描与中国画——吴作人作品展及公共教育活动”“第四届上海铜版画展及公共教育活动”“徐汇慢生活艺术季暨徐汇艺术馆建馆十周年系列活动”“上海屋里厢展览及公共教育活动”等多个项目获得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并从2015年开始策划举办“美术馆里上美术课”的版画和漆艺等专题项目,是公共教育活动开展较具代表性的小型美术馆。

    (二)徐汇艺术馆公共教育设计分析

    1.结合区域资源进行公共教育定位

    徐汇艺术馆公共教育项目的发端,源于其分馆土山湾美术馆的历史——土山湾美术馆,因地处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绘画摇篮”的“土山湾”地区而得名。19世纪中叶,天主教神父创办的孤儿院搬迁至此,称“土山湾孤儿院”。院内设立的工艺院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雏形,首次将西方工徒制的教学方法引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画教学强调师徒同体、体验妙悟的一对一传授形式,带来了教育效率和受教育范围上的极大突破。

    尽管与土山湾工艺院的美术职业化教育不同,美术馆更侧重对大众审美的普及性教育,但作为继承了“土山湾”这个厚重名称的土山湾美术馆,从建馆之初就确立了打造青少年活动基地的定位,加之毗邻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地理优势,更是把公共教育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放在首位,并以“土山湾”作为大讲堂、美术馆里上美术课等项目的名称,积极设计、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

    2.根据自身特点明确受众群体

    徐汇艺术馆日均参观量100-200人,其中周边居民(包括办公人群)超过一半,学生集中在双休日和寒、暑假,艺术从业者集中在展览开幕或有交流研讨活动的时间前来参观,游客则相对较为分散。公共教育的受众定位以此为基础,但针对性更强,以青少年和周边居民为主,对区域内老年大学和社区敬老院、驻区部队以及特殊人群只能做到相对兼顾。尽管在2014年也曾尝试将区域内的白领吸引进来,为他们设计专门内容和时间的活动,但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这一做法很难持续下去。可见面面俱到的公共教育定位对小型美术馆来说是不现实的,只有抓住最主要的受众群体,把面向他们的活动设计好,才能使其公共教育职能发挥最大的能量。

    3.有侧重地设计公共教育项目题材

    对于小型美术馆来说,其自身的最佳资源和核心信息输出是建立在展览基础上的,如果公共教育撇开展览另辟蹊径未免南辕北辙。因此解读展览内容成为徐汇艺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的首选题材。此外,一方面因为青少年对体验互动类活动的喜爱,另一方面也因为家长们很难找到像美术馆这样低门槛又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美育机构,所以青少年美育类型的题材也被较多地采用。

    在徐汇艺术馆推出的各类公共教育题材中,值得探讨的案例是“2015年土山湾美术馆里上美术课”项目。该项目把徐汇艺术馆十年来收藏的版画系列作品作为公共教育的题材,与区域内中小学校的美术老师、上师大版画系的教授和研究生建立三方合作,共同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前进行专题研究和内容拓展,形成教案,把在学校教室里只能进行理论教育的美术课转换到美术馆的展览场景下,在理论铺垫、展览鉴赏和制作体验中,创造一种有较多思考空间和发挥空间的互动式美术教学,展览还留出专门的展区,用来展示学生们每一堂版画课上创作的成果,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和直面交流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在项目结束后的论坛上,教育界和美术界的专家充分肯定了这次文教结合的尝试,并纷纷为美术馆情景下的美术课提出了更多实验的方向。未来,这一尝试还将普及到成年观众群体,向更多渴望进一步接触和尝试艺术创作的人敞开大门。

    4.有选择地设计公共教育活动形式

    随着受众需求的快速发展,仅仅看展品、听讲座已经成为十分局限的公共教育手段,也远不能满足受众对美术馆的需求,许多观众希望美术馆能为他们提供更多与策展人和艺术家直接接触的机会。面对这样的趋势,徐汇艺术馆正逐渐改善公共教育的形式,更强调活动的互动性和体验性。由于没有独立的公共教育空间,展览档期又比较短,因此徐汇艺术馆紧紧围绕展览设计小型的版画印刷、跨界对话、摄影分享会等活动,既不“求大”,也不“求全”,而是在与展览的结合点上做文章。事实证明,此类活动从实际操作或现场讨论中拓宽了受众对展览的理解,更加深了他们对展览本身的认知,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传统的教育形式。

    三、对小型美术馆公共教育提出的建议

    相对于大型美术馆来说,小型美术馆在资金、人员、场地和合作机制上都受到诸多限制,但笔者认为,小型美术馆的存在本身就不应与大型美术馆进行抗衡或比拼,而应当在整个城市的文化构成上弥补大型美术馆的不足。小型美术馆的地理位置往往深入社区的能力更强,其空间体量对受众来说也更具亲和力,因此并非毫无优势可言。以下对小型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设计提出三点建议:

    (一)建立平台,增进交流与合作

    小型美术馆由于缺乏专门的评价体系,因此在确立发展方向、争取社会资源的过程中不得不参与和大型美术馆的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型美术馆的“先天不足”就使其极难脱颖而出。笔者认为,小型美术馆应当联合同类美术馆形成联盟,基于相似的条件和共同的目标,建立符合小型美术馆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全面反映小型美术馆的发展动态,鼓励特色化建设,树立标杆、交流经验、探讨方法、寻求合作、集体发声。

    (二)立足社区,强调定位的差异化

    小型美术馆所面对的受众大都来自周边社区,因此小型美术馆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联系的主要实现方式就是公共教育活动。由于各方面条件的有限性,小型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不必求大、求全,而应专注于与自己定位相符、且容易进行资源组合的题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以专题的形式持续性地设计公共教育活动,不但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还可以在同一个题材上针对同一类受众进行循序渐进或发散式的活动设计,如此才能对受众产生源源不断的吸引力,真正达到提升受众审美素养的目的。

    (三)多元探索,拓展公共教育的新视角

    在项目构建上,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公共教育往往是美术馆单方面设计、发起、组织的活动,但多方面资源和能力都有所欠缺的小型美术馆应当打开视野,争取与各类专业机构的通力协作,明确自身在公共教育中的角色和功能,把专业的部分交给专家做。而小型美术馆通过其艺术和场馆资源提供一種开放式、非强制的公共教育氛围,和多方交流合作各显其能的文化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打造优质的公共教育项目。

    四、结语

    如果说大型美术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标杆,那么小型美术馆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温度。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要树立标杆是容易做到的,而提升整体的文化品质和大众的审美水平却需要更多小型美术馆填补许多公共文化服务的空白,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型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将与大型美术馆一起为我国建立多层次、多元化、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人群需求的良性文化艺术生态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

    吴翔单位:东华大学

    唐丽青单位:上海徐汇艺术馆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