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宋秋霖 邓永辉
摘 要:随着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加,劳动者就业观念逐渐开放。2016年以来,中国城市相继出现“抢人大战”,而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选择出省就业。但是黑龙江省的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也需要大学生提供有生力量。因此,从大学毕业生个体和就业地区两个角度归纳二者互相选择的因素,有利于客观地认识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原因,为制定适合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政策提供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人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38?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2-0065-03
根据劳动经济理论,就业选择主要受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影响。对于个体大学毕业生而言,其就业选择主要受工资收入和职业发展前景为主的微观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公路网、铁路网和空中运输网的建设,以及电话、视频等通讯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时空距离;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也随之开放。而2016年以来,中国城市相继出现“抢人大战”,优厚的经济收入、广阔的发挥前景以及气候宜居等优势,吸引了很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中国南部和中部的省份城市。但是,黑龙江省的大学毕业生出省就业对于黑龙江省是人才流失,不利于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型省份的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从大学毕业生个体和就业地区互相选择的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影响因素,有利于客观地认识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原因,对于制定适合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政策具有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关于劳动者就业的地区选择方面,国外研究认为,区域间的经济利益差异,其中主要是工资差异,是劳动力迁移的首要动因[1](Hikcs J R,1932),相对贫困作为外生经济因素对人口在地区间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2](De Haan,2000)。针对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影响因素的文献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即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和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实质是就业地区和大学生的匹配,其研究视角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就业选择地域的研究,一个是对大学生个体就业地区意愿的研究。关于前者,何仲禹等(2015)认为,大学生倾向选择比生源地的职业发展机遇和收入水平更高的地区就业,不选择比生源地更差的地区,家庭因素影响就业地选择[3];祝欢等(2019)认为,大学生就业的地区选择中,去贫穷地区就业的意愿极低[4]。至于后者,赵洁等(2014)运用态度行为关系理论分析,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地域偏好、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影响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而家人、亲戚朋友等的观点和建议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地域选择[5];李斯(2019)通过对南京、武汉、成都等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总结出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房价、人际关系和就业机会等生活层面和职业层面[6]。
(二)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研究
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论、产业吸纳不足论、劳动力市场供求论、自然地理环境论等都是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例如,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落后,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较大,职工收入水平低下,现有人才使用效益和开发效率低下导致人才外流[7](梁大战,2009);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停滞导致高素质人才外流[8](叶年炜,2016);人才管理机制落后导致人才外流[9](张康、卢新宇,2017);寒冷天气漫长,温暖时间较短,不利于生产生活。需要通过特色人才引进政策补贴吸引高素质人才,例如鹤岗市出台“金鹤回岗”“百名研究生计划”等特色人才引进政策[10](王巍,2018)。
黑龙江省的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多是省外,成为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组成部分。黑龙江省高校较多,学术氛围浓郁,但是农业、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于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优势不足[11](肖云婷,2019)。
二、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的原则下,基于对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影响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因素仍然可以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偏好等个体因素和就业选择地区因素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图1就是从这个角度归纳的二者互相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型。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更高的收入偏好、择业观念、心理和个人需求、就业发展前景等是就业地区选择的主要因素;对于就业选择地区来说,所在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的就业机会、所在地的经济社会繁华程度、地区发展机会都是影响大学毕业生是否选择就业并定居的因素。
(一)就业地区选择的个体因素
1.经济偏好因素
行动和选择是个体偏好的外在反映。此处的偏好因素是指大学毕业生在对就业地进行自主选择时意愿的外在表达。根据调查并结合自身实际,认为多数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或者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二线城市就业是追求更高的经济水平,以保证自己有品质的生活质量。所以,个人偏好因素首要表现为大学毕业生对工作薪酬的要求,这也符合市场调节就业的基本内涵。而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内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工资薪酬均处于明显弱势。例如,智联招聘《2019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数据显示,哈尔滨市白领月薪酬是6 152元,在全国37个城市位列倒数第一,比全国平均招聘薪酬8 050元低1 898元,即黑龙江省的工資薪酬水平在大学生的可选择范围内并不占优势,故不选择在黑龙江省内就业。2018届毕业后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生的月收入为6 525元,高于重庆、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 117元,远高于哈尔滨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薪酬。
2.价值观因素
大学生是自身劳动力的所有者,在市场调节就业的方式下,大学毕业生正处于自身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时间段,当然希望毫无保留地拼搏闯荡,贡献自己的才干能力,不负青春韶华,不负中国最值得奋斗的时代、最具有希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希望找到更适合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与平台。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比黑龙江省更具有优势,所以,即使生源地是黑龙江省的大学毕业生,也会在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选择经济发达就业。
3.专业对口因素
大学毕业生在大学主修的专业也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选择,大学毕业生选择专业对口的相关行业,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黑龙江虽然高校众多,但是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黑龙江的产业结构及生产经营存在错位。黑龙江省主要以农业、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技术型人才需求高于知识型高学历人才,能够提供给经济管理类、电子化工类、文化产业类大学毕业生的职位数有限,竞争激烈,所以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更倾向于“人才东南飞”就业。
(二)就业地区选择的地区因素
在就业地区因素中,城市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人才吸引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是影响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吸纳能力的主要因素。
1.城市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要高效率地运行都需要配置专业化程度高的人才,而大学毕业生更愿意进入具有市场竞争力、规模高、福利好的企业。在企业甄选大学毕业生时,更愿意聘用那些具有才干和能力,能为企业增益的人员。例如,对于主修会计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大部分都希望进入普华永道、德勤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因为这不仅是自身能力的证明,公司也能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待遇。而黑龙江省内并没有类似的专业事务所,所以黑龙江省内的中小型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受到对省外企业的竞争压力,不利于留住大学毕业生。
2.经济发展水平
从劳动力供求来看,依据智联招聘《2019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数据,哈尔滨市的人才供求竞争指数在37个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列第7位,发布职位数低于发布职位数中位数,竞争程度激烈;白领月薪酬是6 152元,在全国37个城市位列倒数第一。就业吸纳能力和工资薪酬均处于明显弱势,不利于大学毕业生留在省内就业。
3.政府人才吸引政策
经济水平是一个地区各方面发展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是政府拨款出台优惠补贴政策的物质基础。自2016年以来,全国已经有50多个一二三线城市(主要集中于环京区域、山东半岛和中西部城市群)参与到“抢人大战”中,先后出台了100多条人才引进政策(包括落户、购房补贴、项目资助、现金奖励等方式)来吸引人才。例如,深圳市市政府补贴给本科30周岁以下15 000元,最多可以拿到3万元;武汉市以低于市场价的20%买到安居房等。2015年,黑龙江省推出了“全日制硕士生、博士生到黑龙江就业有补助的“人才新政”,但没有针对本科毕业生的吸引政策。
4.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黑龙江省是共和国的长子,老工业基地,实行计划经济时间较长,在激发市场活力的营商环境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所以,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视察时,强调要改善营商环境。要在税收制度、审批制度等方面服务企业、方便企业、增益企业,则不仅能促进企业发展、增加就业,也要增加创业,增强地区市场活力,留住大学毕业生。另外,人才管理机制与发达地区有差距,地理位置造成气候条件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的选择。
三、留住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的建议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黑土资源丰富,石油产量、森林资源和粮食资源位居全国第一。作为老工业基地,正处于产业结构重组升级、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期。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工作岗位提供方面仍然逊色于其他城市,薪酬水平和工作条件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相对不足。在现有的条件下,黑龙江省可从以下方面吸引大学毕业生。
(一)从人才策略方面思考为我所用
为了促进黑龙江经济建设的持续性稳健发展成功转型,要重视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从高校饮食、高校学生交通和学习资源提供等方面为高校服务,让高校学生对第二故乡有感情、有亲情,为大学毕业生留在龙江服务打基础;即使大学毕业生到外省就业定居,也可以在成长为专业人才时,以“合作共享为所补”的人才策略打下感情基础。
(二)从自我价值实现方面为人才成长提供空间
在物质丰裕时代成长的大学毕业生是具有奋斗和奉献的情怀的,需求层次已经从物质方面上升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层次。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使他们会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如果黑龍江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空间和价值实现平台,就能为大学毕业生为第二故乡的腾飞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英]希克斯:经济学展望[M].余皖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9.
[2]? De Haan,Arjan.Migrants,Livelihoods,and Rights,Relevance of Migration in Development Policies”[R].WorkingPaper,Social Development Department,World Bank,2000.
[3]? 何仲禹,翟国方.我国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15,(2):37-42,102.
[4]? 祝欢,严丹丹,周鹭燕.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高校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21):93,173-174.
[5]? 赵洁,李晓燕,谢文婷.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35-136.
[6]? 李斯,张慧婷,张若祎,赵雪芳,李春秋.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4):155-157.
[7]? 梁大战,朱洪革.国有林区人才流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2009,(2):62-65.
[8]? 叶年炜.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人才发展规划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2):57.
[9]? 张康,盧新宇.黑龙江省技术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480-481.
[10]? 王巍.对资源型城市人口流失问题几点建议[N].黑龙江日报,2018-09-19(10).
[11]? 肖云婷.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J].商讯,2019,(1):152-153.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Employment Areas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ONG Qiu-lin,DENG Yong-hui
(Harbin Commerci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communication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the flexibility of the labor market has increased,and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of workers has gradually opened up.Since 2016,there have been“big wars”in Chinese cities,while graduate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ve chosen more jobs in the province.However,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lso need college students to provide living power.Therefore,it is helpful to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the choice of employment area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y summarizing the factors of their mutual choice from the angl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dividual and employment area,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suitable employment area selection policy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e;university graduates;employment area selection;talen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