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

    【摘要】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在于包容。首先,对作者要一视同仁,对文章要求同存异,尊重作者劳动;其次,与同事相处,要能容同事的言语过失,能容同事的行为过失,能容同事的快速成长;三要能容事,有容心,能识己,能悦纳自己。

    【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成长;容人;容己

    【作者单位】李官,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探索》杂志社。

    学术期刊编辑的成长之路是什么?不少研究人员和编辑从不同视角、层次、分类等方面,提出了学术编辑成长的“参照”。有的认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期刊编辑人员构建相应的创新素质,这种素质由特定的情感储备、能力储备、知识储备、意识储备等诸要素组成,它的构建必须依附于编辑人员和相关部门双方面的配合和努力[1]。有学者从学术研究行为和学术期刊出版行为的基本特征出发,梳理了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和内生条件,提出了期刊编辑素质的提升路径[2]。也有作者认为,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学术鉴赏力和学术判断力,应从提高学术素养、掌握学术动态、强化责任意识等方面来培养自己敏锐的学术眼光[3]。但是,编辑能否成长为优秀编辑,并非仅仅通过培养各种素养和能力就能实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从另一角度给出了答案: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就在于“有容乃大” [4]——容人、容事、容己。容人主要包括容作为服务对象的作者和作为合作对象的同事;容事则因事在人为,事必有人,容事必容己,容事即容己;容己重在宽己,悦纳自己。

    一、能容作为服务对象的作者

    面对成分复杂的作者,面对质量差异巨大的文章,编辑要做到对作者一视同仁,对文章求同存异。

    1. 对作者要一视同仁

    编辑对任何作者都应保持人格平等的尊重,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应有的职业道德[5]。作者把自己的稿件交给编辑,这本身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任,是对编辑的一种高度尊重[6],编辑也应该把同样的尊重给予作者。

    (1)从审稿角度看。普通作者多为需求一方,导致编辑对普通作者的来稿不够重视,这直接影响审稿的态度和结果;对待特殊作者,不把自己当编辑,而把自己当学生,不认真审稿便直接发表。这种对作者不一视同仁的态度,不仅是对普通作者的不尊重,也会因此失去很多有价值的文章。如《学术探索》2015年第5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作者就只是厦门大学的一个博士研究生,但其对“泰国与缅甸国家发展道路”的研究[7]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目前学界的研究水平。编辑对作者一视同仁,首先要做到对待普通作者“不傲”。普通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阅历、学识等方面的局限,写出的稿件可能达不到要求,编辑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遇到寻求帮助的作者,还应帮助他们,不能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要避免让作者产生巴金先生所说的“衙门感”。其次要做到对专家学者“不惧”。编辑不能总是用仰望的姿态对待专家学者,不要被他们的学术权威影响,保持一种平和、客观的心态对他们的稿件进行审阅,把专家学者与普通作者放在平等的地位,要敢于假设他们的文章质量并不总比普通作者的文章质量高。

    (2)从培养作者角度看。专家学者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一些专家学者曾说“我的学术研究都是伴随着××杂志一起成长起来的”。很少有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能够离开期刊,他们大都需要期刊来宣传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研究成果。因此,现有的专家学者也是以前普通作者中的佼佼者,而现在我们每天面对的普通作者,他们当中肯定潜藏着很多将会成名的专家学者。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服务作者、奉献读者的事业[8],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发表和宣扬学术研究成果,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工作是培养作者。从培养作者角度来看,普通作者不仅应该与专家学者是平等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高于”专家学者,只有把普通作者与专家学者放在同一平台,甚至稍微抬高普通作者的位置,才能更有益于培养作者。

    

    2. 对文章要求同存异

    “求同”主要指编辑在对作者文章进行编辑加工时,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的原意;“存异”则要求编辑对不同于自己思想观点的文章,要能用客观、平等的态度对待,不仅允许在刊物上发表有“异见”的文章,还要为存有“异见”的文章“作嫁衣”,要有一种“以德报怨”的精神。

    (1)选稿时要能容作者的异己观点。与科技期刊相比,社科期刊选稿更容易受编辑好恶、学术水平等因素影响,看到与自己观点见解相近或相同的稿件时会比较重视,而所持见解与编辑不同的文章可能会被轻视、歧视甚至会直接被否定。编辑要树立和强化文章的“求同存异”意识,决不能让与作者见解的异同成为对作者劳动成果尊重或轻视的借口。编辑作为文化传播的组织者和中介者,应尊重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有一种随时反思自己思想观点的意识。如果两个人可以看同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两人可能都错了,因为他们都只是各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一面;如果两个人看同一个问题结果相同,那说明他们两人可能都看到了事物的本质。选稿也是一个道理。如果编辑有不同意见,可以写文章进行批驳,而不应该因此影响自己选稿的态度,要能容纳作者不同的思想观点。

    (2)校对时要保持作者的原意,不歪曲、篡改作者的观点。有的编辑认为自己有较高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见解比作者高明,胡乱行使自己的编辑修改权,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强加于作品上,甚至随心所欲地删改作品;与作者沟通时,往往带有一种傲气,特别是一些“老编辑”,以一种“长辈”“老师”的语气教训作者,根本谈不上商量和交流。甚至常常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暗示”或“逼迫”作者放弃自己的研究视角和观点。这完全有悖于作者的意愿,有悖于期刊发表文章的目的,有悖于编辑的本职。编辑要达到对文章能求同存异的境界,先要明白自己并非百科全书,不可能了解所有的学科领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树立不断向作者学习的意识,形成“不器”的理念。只有达到“不器”之境,才能对存有异议的文章保持公平、客观的态度。

    二、能容作为合作对象的同事

    同事作为与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个群体,会有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这个过程中, 同事之间总会有出现过失的时候,就需要能容同事之言语过失和行为过失。

    1. 能容同事之言语过失

    人各有别,同事与自己的思想、言语不同在所难免。这种不同更多的会表现在审稿方面,尤其是集体讨论稿件之时。如一次集体讨论稿件时,一个同事对笔者选的一篇稿子发表意见:“这个稿子用不成!”。一般而言,对责任编辑选出的稿件提出异议需要说明具体理由,再由责任编辑加以解释,但讨论会上这个编辑没有说明理由,只是直接提出“否定性”意见。当然,事后我们相互交换了各自的看法,笔者也接受了同事的建议。一个人能当面给自己提出建议或意见,说明他信任自己,把自己当朋友,这样的人才值得信赖。尤其是同事,他能当面对你提出意见或建议,不管其表达方式如何,我们应从心里感谢他,他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人只有在与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找到真相,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2. 能容同事之行为过失

    可以说同事是与自己相处时间较长的人,同事的行为举止,无论自己喜欢与否,总会在我们面前不断表现出来。相反,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在同事面前展露无遗。如果我们看同事不顺眼,同事也会看自己不顺眼。工作中,自己和同事都会犯一些错误,关键是别人犯错的时候自己能否理解,能否容纳。如果自己能容纳同事的错误,同事也能容纳自己的过错;如果不断给同事“挑刺”,同事也一样会不断给自己“找茬”。笔者所在期刊的某期内容,由于撰稿编辑张冠李戴,把作者弄混,责任编辑当时没有发现问题,结果出了编校错误。领导事后召集大家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以后如何改进,并没有具体批评某个编辑,但每个编辑均刻骨铭心地记住了这个教训。

    3. 能容同事之快速成长

    有的人可以与人同甘共苦,但总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快速成长。编辑要成长,就需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专业技术职务和学历层次。但各人能力不同,编辑成长有快有慢,尤其在同一个编辑部,同事之间往往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利益关系,当同事成长比自己快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羡慕、嫉妒之情。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过于羡慕、嫉妒,则可能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编辑应该把同事的快速成长作为鞭策自己进步的动力,把快速成长的同事作为榜样和朋友,不应该当作对手。编辑工作是一种合作关系,编辑之间不仅仅是同事的关系、合作的关系,还需要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才能保证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能悦纳容己

    编辑要做到“律人之心律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是太难,而要做到“悦纳容己”就困难得多。容己不等于纵己,而是既要容己,又要严于律己。

    1. 容己先要容事

    容事,是心里要装得下事,包括悲愤之事、悲伤之事、不明之事、不实之事。要心平气和,以平常心处事,只有容得下事,才能成事。人难以容己,常因不容事。编辑工作需要全神贯注,不为外事外物干扰,如编辑不能容事,总是心神不定,无法专注,将严重影响工作,更谈不上编辑成长。遇悲愤事要平心静气,遇不明事要理智去办,遇不实事要不挂在心上。容己之基在容事,容事关键在于不惑。近一年来,笔者由于担任编辑部主任,工作中事情比较多,家事也比较繁杂,工作、生活、学习三方面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常忙得焦头烂额。因为三方面的事情同样重要,只能按事情急缓做出工作计划表,按部就班,终于慢慢有“不惑”之感,自己也随之感觉轻松许多。

    2. 悦纳自己要有“容心”、能识己

    悦纳自己,需要编辑以容人之心容己,以恕人之心恕己。要有“容心”,不仅要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还需要有一颗宽容自己的心。有过失不过于自责,但也不放纵自己,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容心”,关键要能识己,要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劣,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有两种情况较为常见,一是编辑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对自己不自信,但当领导有事交办时,虽历经艰辛,也总能顺利完成;二是编辑自觉能力很强,但办任何事情总是虎头蛇尾,结果不尽如人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真正识己,才能坦然面对自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接受和承担相应的任务,做事总能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握中,从而达到悦纳自己。君子不知而不愠,就是悦纳自己,本质上就是达到了不忧之境。当然,不忧不等于不在乎,不忧是遇事之容,不在乎是遇事之不容。不为事忧,是因为任何事总有解决之道,只要抓住事情关键,努力去做,虽可能历经千难,但总能解决。相反,即使再忧,若不一心一意做事,只是忧也无补于事。既如此,何忧之有?

    包容是一种法则、一种慧智;包容是一种品质、一种美德;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包容是一种境界、一种升华。有容乃大是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路,是形而上之路。对比周瑜、诸葛亮和司马懿,司马懿的容己“吾不如孔明”是高明之举;周瑜有虽才干,但不容人,英年早逝;诸葛亮是神人,却不容事,积劳成疾而终。容人需要雅量,容事需要肚量,容己需要海量。编辑需要不断体会,不断实践,不断领悟。只要能容人容己,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不器、不惧、不争、不惑、不忧之境,自然能走上成长之路。

    [1]李学琴,商韵. 期刊编辑的素质培养及构建[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5).

    [2]赵文义,赵大良. 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与内生条件[J]. 出版发行研究,2014(6).

    [3]杨荣华. 期刊编辑应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J]. 学术探索,2014(1).

    [4]赵少勇. 做个积极向上的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陈桃珍. 编辑应强化作者意识[J]. 中国编辑,2006(3).

    [6]许清茂. 杂志学[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7]王玉娟. 从传统到现代 二战后泰国与缅甸国家发展道路比较研究[J]. 学术探索,2013(5).

    [8]张西山. 编辑的文化视界[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