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结构、生命技术与经济增长初探

    文姿璇+王佳韵

    摘要: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对人口结构的调查数据等为依据,探究我国未来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新古典增长模型理论为分析工具,经基础数据采集,对经济增长的三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有放缓的趋势,应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命技术为突破口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结论,并从技术、经济上论证了该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了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口结构;生命技术;资本;经济增长

    一、引言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处于逐步加深的阶段。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瑞银证券《亚洲结构性问题——老龄化的亚洲》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投资风险最大的国家之一。老龄化会降低经济体的活跃度,我国重度老龄化对消费、经济、社会都有重大的影响。

    目前,中国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经历从出口导向转为国内需求导向,从投资型转为消费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的过程。

    生命科学,尤其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的迅猛发展,人类找到促衰老、抗衰老基因,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治疗技术等精准医疗,使得人类延缓衰老,极大地延长寿命成为可能。新华社2016年4月6日电,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发现了有可能让皮肤“青春永驻”的基因,该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2016年5月英国《每日快报》,弗吉尼亚大学科学院声称发现了一种被称为Oct4抗衰老基因,该基因“或许在提升健康和与逆转老龄化带来的一些健康问题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2015年4月30日《Science》,中科院、北京大学和Salk研究所宣布在Werner综合症中发现了促衰老基因;现已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能对蛋白Cas9进行操作,并先后对多种目标细胞DNA进行切除。这种技术迅速成为生命科学最热门的技术。2015年4月22日《Nature》广州中山大学完成了对人类胚胎基因组的编辑工作;2016年4月21日,美国西雅图生物技术公司BioViva宣布,该公司Elixabeth Parrish通过两基因治疗技术,成功逆转衰老,身体年龄回到20年前。

    生命科学的发展能延缓衰老,大大地延长人类的寿命已成共识。中国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启动“精准医疗重点科技研发计划”。但现在学术界的分歧仅限于伦理道德之争,还没有建立关于生命科学的经济理论的研究框架和体系。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择了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基础上和当代中国经济运行现状的视角下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延缓衰老等生命科学的运用,能极大地改善我国的人口结构,增加适龄劳动力在人口问题中的占比;以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为生产技术的广泛运用,将极大的提高经济增长;在生物技术上的投资能促进知识积累,知识又刺激投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生物技术投资的持续增长能永久性提高经济增长率;在我国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对经济增长的三个定量因素(资本投资、劳动力、技术进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有着一石多鸟的效果;生物技术的资本投资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二、定性分析

    本文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分析工具,根据我国人口结构、生物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对经济增长的三个定量因素:劳动力、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进行分析。

    (一)人口总量与结构

    本图反映了中国前后100年的人口变化,1950年时人口结构为正金字塔型,少年人口远大于老年人口;2000年,人口结构呈现梨形,青壮年人群占比最大;205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80岁以上的女性人口是各年龄段最庞大的人群。

    我国目前人口结构的主要特征有:

    1. 人口数量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长率大幅下降。主要劳动年龄人群出生于1962~1976年,6年后开始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

    2. 我国青少年人口数量(1~14岁人口)下降速度较快,从1982年的3.4亿降到2014年的2.2亿。因此,未来中国人口平均年龄增大,老龄化趋势也会加剧。

    3. 现在总和生育率只有1.67,远低于人口正常更替的2.1。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较大;居民因生活压力大成本高,生育意愿降低。

    4. 适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达到峰值9.37亿,至2015年减少到9.11亿。传统意义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年龄人群结构呈年长化趋势。

    5. 老年抚养比加速上升。

    6. 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上升,人力资本优势潜力待开发。

    (二)人口与经济增长: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的历史性转折

    1. 根據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当人口红利消失后,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转型,经济增长更加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

    2.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城乡转移和刘易斯转折点的出现,使得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

    3. 延长人口红利、提高生产率,必然出现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的历史性转折。

    4. 消费升级特征明显。40~59岁之间的中年人总消费最高,50岁以上的老年人消费倾向最高。

    三、现在我国人口结构、经济运行模式下的索洛模型分析

    (一)数学模型

    新古典增长理论主要是指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所提出的经济增长的理论。索洛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导出一个新的增长模型。

    (二)基础数据采集

    (三)数据分析

    1. 索洛模型的数学公式之一:

    Y=A*F(K,L)

    中国劳动力规模由2012年的9.37亿降至2015年9.11亿人,劳动力人口总量连续四年绝对值下降。

    2012年至今,中国经济增速呈明显的下滑趋势,GDP下滑至7%以下。

    2. 索洛模型的数学公式之二:

    Y/L=(K/L)α?y=kα=f(k)

    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i=sy=sf(k);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原则。

    由数据采集中表5至表7的数据可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社会融资规模逐年增加,尤其是货币供应量同比多年来均保持较高的增长,但近年来,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可知:(1)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多年来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尤其是近年来GDP与M2的差距越来越大,说明资本的投入(增大货币的供应量)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依靠加大货币的投入拉动经济的增长已不是理性的选择。(2)从2014年至2015年10月,M2和M1增速出现明显的剪刀差,说明大量资金并未流入实体经济,而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实体经济复苏脆弱。3.从2015年10月至今,M1高速增长,其同比增长率从14%增长至目前的24.6%;M2与M1的同比增速之差从2015年10月由负转正,且两者之间的剪刀差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与之相随的是:据彭博社数据,剔除银行和券商,中国上市公司最新财报中的现金持有量增长18%,至1.2万亿美元,增幅创六年来最高纪录,其囤积现金的速度比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企业都要快;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民间投资增速却由2015年增长10.1%下降到今年1~6月份的仅增长2.8%。

    自2014年以来,我国货币持续宽松。2015年10月前,宽松的货币主要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2015年10月后,企业史无前例地狂囤现金,民间投资增速急速下滑。即持续宽松的货币并未能有效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2015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主营活动利润增速分别为-2.3%和-4.5%,均为负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低,投资机会明显减少,这导致中资企业持币观望情绪浓厚。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有可能已陷入“流动性陷阱”:当货币政策完全没办法再刺激经济,无论降低利率抑或增加货币供应量都作用不大,这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经典理论——流动性陷阱。也说明了加大货币投放,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不可持续性。

    3. 索洛模型的数学公式之三:

    s*f(k)=(δ+n+g)*k

    稳态时,储蓄正好提供了充足的投资来抵消折旧和为新的劳动力装备资本设备。因此经济的长期增长率是由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决定的,前者不仅指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且还含有劳动力素质与技术能力的提高。经济的长期经济增长除了要有资本以外,更重要的是靠技术的进步、教育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四)索罗模型的具体运用——贫困陷阱模型

    这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一种变形——贫困陷阱模型。通过改变固定的人口增长率假设“n”,变成了和产出输入有关系的“n(y)”。

    有以下公式:k的变动大小=sf(k)-{n(y)+d}k

    经济增长有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当处于A点之前,sf(k)的增长速度快于{n(y)+d}k的增长速度;此时经济增长,人口也不断增长。经济会运行到A点达到均衡,也就是贫困陷阱点。(高人口增长率,低产出);

    第二阶段:B点是不稳定点,当A点到B点之间时,如果{n(y)+d}k的增長速度快于sf(k)的增长速度,则产出y降低,经济又会重新回到A点;

    第三阶段:B点是不稳定点,在此之前,经济有重回A点的趋势。过了B点以后,{n(y)+d}k会变回{n+d}k,不再受到人口增长的影响,经济会自动到达C点(低人口增长和高收入)。

    对比我国现状:

    1. 我国人口老龄化,适龄的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逐步放缓,必然制约我国的经济增长。

    2. 资本投资的边际效应递减,投资增速有放缓的趋势,单靠投资已很难拉动经济的增长。

    3. 中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经济增速的下滑,使我国成为第一个未富先老国家的概率增大。

    对照上面贫困陷阱模型,我国经济有可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均衡点,即B点。根据我国客观现状,不能排除沿该曲线下行,重新滑向A点。甚至有可能由更低的B点重返至更低的A点,而取得再平衡的可能性。这样就体现为经济增速L型的阶梯式下行。

    (五)官方对经济现状的看法

    习近平2015年11月初在定调未来五年经济增速时称,在处理“化解产能过剩”等艰巨任务中,允许一定程度的经济放缓,但无论如何不能威胁“到2020年经济增速不低于6.5%”的目标。李克强总理早先谈及GDP增速“破7”时曾强调:“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经济增速还要往下降,直到过剩产能基本出清才是底部:目前,工业还没有调整到位,产能过剩的问题没解决;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的调整也还没到位。所以现在投资就剩下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已稳住,但出口已基本成定局了,所以,制造业、房地产、工业的增速可能还会往下走,经济增速还要往下降。

    四、解决方案

    由贫困陷阱模型的图可知,如果要使中国摆脱贫困化陷阱,进入到C点,有两个办法:1.上移sf(k),即提高储蓄率或者提高生产力;2.下移[n(y)+d]k,即降低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

    若要上移sf(k),应大力发展有广泛运用的新兴技术、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支柱型行业,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从而提高储蓄率。要下移[n(y)+d]k,既要降低人口增长率,又要保持足够的劳动力供应。可以通过增加适龄的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来实现。治标的方法是延迟退休,治本的方法是延缓甚至逆转衰老。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使这成为了可能。

    (一)技术的可行性

    促衰老、抗衰老基因的发现;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精准医疗、定向靶治疗等新兴医学在技术上的突破;美国西雅图生物技术公司BioViva在人类活体上利用两项基因治疗技术,使白细胞的端粒由原来的6.71kb延长到7.33kb,回到了20多岁的水平。这些理论和实践已预示了生命技术的突破近在咫尺。研究人员已证明,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可以延长动物的寿命。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现在已批准该项临床试验。如果试验成功,则意味着70多岁的老者从生物学角度而言将和50多岁的人一样健康。这可能会为老年学开启一个新时代。届时医生将不必再分别治疗癌症、糖尿病和痴呆症,而只需针对衰老这一根本的机制进行治疗。

    我国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生物产业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其中,发表SCI论文总数达到世界前3位;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数总数进入世界前3位;生物技术研发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生物技术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在论文中提到,对促增殖基因c-Myc可以激活端粒酶,导致细胞永生化,避免其衰老。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与核糖体S6K蛋白激酶不仅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在衰老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实验表明,抑制mTOR或核糖体S6K蛋白可以延長小鼠的寿限。

    (二)经济上的可行性

    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年增长率高达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我国生物产业也处于迅猛的发展阶段。

    1. 生物技术已成为全球投资热点。生物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竞争战略重点,为抢占生物技术的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制订国家战略规划,发布专项政策,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把生物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

    2. 生物产业已体现巨大的经济价值。生物产业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当前,生物技术正在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2011年实现总产值约2万亿元。2013~2015年期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仍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我国生物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

    3. 与生物产业相关的企业,其并购、融资为代表的社会投融资活动越来越活跃,根本不受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

    从2013年以来,医药行业并购案例数年年攀升。2012年医药生物行业共发生并购案例100件,而到了2015年,一共发生320件并购案例,并购案例发生是2012年的3.2倍。2012年并购涉及总金额只有595.81亿元,2015年并购涉及金额达到1411.01亿元,并购涉及金额总数是2012年的2.4倍。在发生的并购案例中,细分领域里面,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占比最高,在2011~2015年这五年中,比例均超过60%。

    2015年,医疗健康领域的VC/PE融资案例共有134起,融资规模达34.72亿美元,同比上涨151%。其中,去年国内医疗健康并购市场宣布交易623起,同比上涨30.06%,交易规模247.36亿美元,同比上涨近40.87%;IPO数量为34起,同比上涨13.33%,融资规模同比上涨9.9%。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PE和VC阶段投资案例数分别为24笔和19笔,投资金额分别为7.50亿、1.78亿美元。

    精准医疗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的医学领域之一。2015年3月,科技部举办首届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并成立由19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其中央财政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筹建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华西医院将开展总数达100万人的人群全基因组测序,建立数据库和样本库,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精准医疗奠定基础。

    (三)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1. 对于人类的基因改造,学术界的分歧一直很大,关键问题就在于伦理道德。目前,有近20个国家立法禁止改造生殖细胞的基因;2015年中山大学的科研人员修改了人类胚胎的基因,属世界首次,此举在学术界引发了伦理争议,有关研究论文被《Nature》和《Science》拒之门外,道德争议就是原因之一。

    2. 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略有下降。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财政科技拨款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财政科技拨款达到645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25%。2011-2014年,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

    3.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众多活跃的学科领域中,中国学者对于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尤其耀眼。《科学》、《自然》和《细胞》三大学术国际公认的名刊,2014年发表的5774篇论文中,中国论文为246篇,单就论文数,较上一年度增加了20篇。2014年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中国论文有9.87万篇,比2013年增加了8653篇,年增长率达到9.61%。但中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这是因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及世界范围的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公司和企业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作为科研成果产出“大户”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则变化幅度并不显著,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未来需要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更大的突破,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建议

    在基因技术研究中搁置伦理上的争议,先占领科技竞争制高点;在基因技术大规模实际运用前,应由伦理、法律和社会学专家以及公众代表一起进行充分而广泛讨论,并通过立法形式,明确法律禁止的作为;政府继续加大对生命技术的投入力度;搭建多层次的生物技术产业孵化平台,实现“政用产学研”的协同发展。

    五、结论及拓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现在经济运行中存在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等问题。新动力还挑不起梁。因此,经济增速正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档。在去掉无效产能的同时,也要增加有效供给,培育新的发展动力。用前瞻性的眼光寻找和发现未来经济运行的最优路径,是我们经济研究的历史使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技术是经济系统的一个中心部分,是“内生”的。技术进步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投资又使技术进步更有价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长期恒定地促进经济的增长。我们希望能在多个新兴产业中,找到一个适合我国现状的,能把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投资完美结合新兴产业。这个产业必须在可预计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支柱产业。

    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命技术及相关产业是最应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首先,它能部份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其次,它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我们可以设想下,若让一个家族在一台电脑、一辆轿车或增加家庭成员寿命二十岁中選择,理性的人会选什么呢?肯定是延长寿命了;第三,生物技术本身就是新兴技术,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第四,基于生物技术的广泛运用前景,一直是资本追逐的热点。所以,根据索罗模型,生物技术尤其是生命技术直接、间接作用于GDP的三个因素,对GDP的提高有极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摆脱贫困陷阱有着积极的意义。

    生命技术的大规模运用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首先是它技术不完善和不成熟性,部份技术的运用还存在较高的风险;其次,它涉及相当复杂的伦理道德问题;第三是基因治疗所需设备要求高,成本高。但我们深信: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比尔·盖茨说过:下一个超我的人,一定出在健康产业。到2025年,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将成为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将达一万亿。也有预测:到2020年中国生物产业的规模可达到6万亿,超过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规模,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所以说,未来以生物技术为突破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富潜力、最具经济价值、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生物探索.美国版精准医学VS中国版精准学[EB/OL].http://wwwip.biodiscover.com/news/industry/124344.html,2015-12-06.

    [2]张荐辕.独家:生物医药产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详解[EB/OL].http://www.biotech.org.cn/information/141415,2016-05-17.

    [3]周伦.疯狂的年代:基因治疗让她年轻20岁[EB/OL].http://www.bioon.com/trends/news/622216.shtml,2015-05-06.

    [4]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成果转化率低仍是科研“短板”[EB/OL].http://www.cutech.edu.cn/cn/rxcz/2015/11/1448821406797200.htm,2015-11-30.

    [5]龚雯,许志峰,吴秋余.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N].人民日报,2016-05-09.

    [6]任泽平.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到来[EB/OL].http://www.cfi.net.cn/p20160519000313.html,2016-05-19.

    (作者单位:成都外国语学校。作者声明:本文的两位作者对本文的贡献相同,排名不分先后。)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