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下美术专业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探索

    李蕾

    摘 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下,创意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文化艺术产业推动的意识经济、产业创意经济是当今社会推崇创造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文化艺术对于经济呈动力推动的实践。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迅速使其在经济领域占领关键位置,以创意、文化为关键施行点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进行财富创造。因此,加强文化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而美术专业作为文化产业创新的主力军更是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很多艺术设计室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艺术设计产品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由于我国美术教育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人才短板导致很多工业艺术品的质量不过关亦或是产品设计理念缺乏时代新意。从目前的美术、艺术行业发展境况来看,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美术人才是美术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对文化创意产业下美术专业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进行探索研究,以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创意经济;美术教育;人才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是社會转型阶段的“解毒良方”,缓解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就业岗位,响应了国家号召“文化创意发展”的需求,加大了本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多运用“个人创意”“个性文化”进行经济创造,但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过快,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且产业生命力不持久。

    例如,文化创意“抄袭”,美术设计“抄袭”,创意泛滥,缺乏新颖力。这些问题严重打乱了我国文化领域的发展步伐,导致我国文化创造领域发展难以更上一层楼,产业更是难以走出国门。因此培育专业美术人才,创新性应用人才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加强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其视觉设计艺术感,从而真正改变目前混乱的美术设计市场。

    一、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院校开设泛滥

    美术专业基本在各个高校都有开设,而部分院校的美术专业建设尚不成熟导致该专业教育体系存在缺陷,又由于扩招、滥招导致的专业教育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而高考后学校择校则容易忽视这一教育现状,学生对所选择的院校缺乏了解易导致择校错误。这些“徒有其表”的艺术院校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不能带来“质”的飞跃。没有艺术教育背景,艺术专业教育形式过于落后,课堂局限课本,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前沿时尚信息有限,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差,院校教学思想僵化导致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依旧处在原地踏步的位置。

    (二)教师教学方法“雷同”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灵感迸发的过程,灵感来源可以是人亦可以是物,受到他人作品启发也是灵感来源。“抄袭”则是一种带利益目的性的剽窃原创作品的行为,其行为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原创”。艺术创作如若陷入抄袭的漩涡,那么这个艺术创作就是没有灵魂、没有价值的。艺术层面的抄袭不仅仅是法律知识产权侵袭的问题,更是背弃艺术创作精神的。部分高校学生的作品出现雷同的状况,其艺术表现方式相似,图像描绘相似,色彩绘图基本一样,其创作思想、观点也近乎相同,如此作品简而言之就是“抄袭”。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学生独有,在部分高校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也采取相似的美术教学方式,教师的作品也有“重复”现象,而教师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创作行为的。

    (三)缺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仅仅有教授绘画是远远不够的,新时代需要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而部分院校在培育人才时,对于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差,美术专业技能无法结合其他领域,学生的思维空间受限。学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教师和学校教学大方向上的培养目标的。学校对创新艺术理念不够重视,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规划性指导,亦或是教师本身的思想界限狭隘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思想束缚。教学资源的匮乏不仅仅导致学生学习失去动力,更易使学生的艺术视野狭窄,而学生本身缺乏创新思维意识,没有养成实践探索的能力,无法将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那么在实际的创新艺术设计领域又如何占得一片天地。

    二、文化创意产业下美术专业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原则

    (一)重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教学培养中,必须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保证学生的教学资源充足,为学生提供素质化教学方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专业的美术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保证教学信息的前沿化,帮助学生构造多元化知识结构。

    (二)保障学生的教学资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民办院校越来越多,招生人数也逐渐扩充。高校教学资源却面临着“良莠不齐”的状况。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必须要对学生的基本利益予以保障,针对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现象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加大对于教学资源的输出。同时加强对于教学资源的监控,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不被侵犯。教学资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各高校、社会、学生主体都应该加强对于高校教学资源的监督,保证教学资源的充沛,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三)专业教育和社会人才需求相联系

    在进行专业的美术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对于现实社会人才需求的研究。在保证专业性美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授学生美术专业技能时,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必须跟随时代大潮流进行教学创新,将专业化教育和社会化人才需求相结合,将专业知识插入实际运用中,对教学课程进行横向纵向切分,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社会化人才的需求认知。对学生进行计划性、目标性培养,将实践充分融入到每一个课堂中,使课堂完整化。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时,也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专业学科审美融入日常生活,提高自身的竞争价值。

    三、文化创意产业下美术专业创新性应用人才

    实际培养措施

    (一)优化教学培养

    在大环境下,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理念,优化教学培养。美术专业作为一个个性化学科,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从事艺术设计领域。因此其艺术设计理念要从实际环境出发,根据目前的市场动态和主流文化进行艺术创新设计。因此,在美术教育上,专业化教育必须与实际市场相结合。而美术专业化教育对于学校的要求较高,没有艺术背景的院校增设美术专业过于功利性。泛滥的艺术专业导致学生择校差错,因此目前的教育市场必须要优化教学培养。优化教学培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质量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

    (二)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培养美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必须对学生进行實训,制定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而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个适合的选择,通过建立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加强学生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和当地的文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美术设计导向。鼓励学生以班级的形式建立美术设计工作室,通过班级团体模式进行协作教学工作,教师可以作为领导者带领班级学生做项目,将教学企业化、个性化,让学生体验实际文化工作。制定适合学生、符合专业追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趣味,同时也是对艺术专业的深层解读及对本专业行业的直观性理解。工作室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

    (三)知识、技能、素养三项平衡发展

    对于美术专业创新性应用人才的培养要保证其知识、技能、素养三项平衡发展,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平衡素质发展。知识是全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进行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的前提,必须加强对于美术专业人才的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加强对于通识性知识的学习以及其他交叉性学科的学习,避免学生文化知识不足。对于艺术生的定义要进行纠正,不能重专业技术而轻文化素养。技能是在掌握了知识后对知识进行精炼训练,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形成稳定的技能结构。素养是在对知识、技能的充分掌握下进行身心升华,将从外界获得的所有艺术知识和非艺术知识沉淀到内心,不断地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对于学生最有利的培养是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技能专业性塑造并对学生的个人素养进行培养,因此,知识、技能、素养三项平衡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四)校园设计大赛

    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实际知识的运用能力,学校可以以校园设计大赛为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一个考量。同时参考国内外设计大赛的模式,将企业的实际项目直接利用作为赛事项目,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设计在现实设计中的应用方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加强学生之间的艺术交流,同时鼓励学生跨界合作,也就是和非本专业的人才合作,知识的互补往往更能激起思维的火花。

    (五)国内外知名高校交流

    国内艺术专业发展较晚,相对国外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交流活动,学生可以到国内外知名院校交流学习、锻炼。通过交流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以便学生艺术创作思维更加宽广。

    (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为了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加大对艺术类院校的资金投入,对于学校的教学设施进行完善,不断地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同时,院校可加强对于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争取拿到教育补贴,亦或是加大对于校企合作单位的人才输送,企业对学校的教学投资也会相应增加。同时,为了保证师资力量,学校必须加大对于教师的培育经费的输出,通过教师这个教育桥梁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下美术专业创新性应用人才的培养研究必须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这是打造新时代美术人才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美术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对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更加有利于学生美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了加强我国的文化输出,必须加强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而学生也需要不断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现代文化的优秀之处。

    参考文献:

    [1]邵文红.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3,(11):168-171.

    [2]谢姬.基于市场为导向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品牌,2015,(05):182-183.

    [3]邓嘉琳.构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模式[J].大众文艺,2012,(03):251.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