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摘要】本文整理了现存民国老课本的出版情况,总结了民国老课本的编写特点,然后对现代社会的民国老课本热潮进行了分析,通过探究其中缘由,反思我国教材的编辑出版问题,以期为出版机构出版适合现代社会实际需求的中小学教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国老课本;编写;出版;教育
【作者单位】郭亚楠,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
民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而这一时期的教材编写则为我国现代化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对现今的教材编写尤其是中小学教材编写仍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民国时期老课本的编写特点
1. 编辑标准和宗旨
民国老课本在编写过程中,一直没有偏离教学章程这根准绳。因此,虽然民国老课本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每一种课本的编写都有明确的编辑标准和宗旨。这不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2. 编写者学识渊博
民国时期的编写人员大多数是当时的文化大家,如叶圣陶、朱自清、蔡元培等。他们文化底蕴深厚,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不断向当时的西方国家学习自由、平等、民主理念的新思想。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大家能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因此,他们编辑和出版的教材质量好、影响力大,得到了广泛认可。
3. 图文并茂,言语形式改变
民国老课本中有很多插图,这不但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新中国成立后,教材编写基本沿用了这种模式。
民国的言语形式历经了文言文和白话文两个阶段,是中国言语形式发生转折的重要时期。业界普遍认为,言语形式的改变是实现教材编排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言语形式、语法结构、用语习惯、行文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但教材所传递的文化核心始终没有变。直到现在,民国老课本仍对现代人的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4. 重视出版发行
在近160年间,编写和出版教材的出版机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19世纪中期,我国是由公立出版机构(如京师大学堂等)编写教材。而后,民间团体(如商务印书馆等)为教材编写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民间资本的介入,加剧了市场竞争,使得近代教材逐渐转变为商品。如此一来,出版机构的发行模式就变得很重要。当时有不少出版机构主动出击,向学校寄送教材目录和样本,让学校能快速、准确地了解教材的出版信息和动态,以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二、民国老课本分析——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例
1. 中西兼修,以寓言故事倡导道德教育
《开明国语课本》中的寓言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具有直接教育意义。我国自古以来有很多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开明国语课本》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做了精选,选入了《龟兔赛跑》等一批优秀的、有较强教育意义的故事。另外,《开明国语课本》不但重视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也非常重视国外经典民间故事,选入了《达尔文》等优秀故事。学生学习这样的教材,可以汲取中西方文化精髓,扩大自身的知识领域范围,中西兼修,全面发展。
2. 站在儿童视角选择教材内容
《开明国语课本》充分重视儿童心理,课文多采用儿童文学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阅读。在编写民国老课本时,具有文学大家和编写者双重身份的叶圣陶先生对教材的编写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他认为:小学生是儿童,儿童的世界里充满了欢乐和美好。只有符合他们特点的儿童文学,才会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3. 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仁”和“孝”是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将《诗》《书》《礼》《乐》《春秋》作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传授知识时,他强调道德教育,主张学生要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才是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开明国语课本》沿袭了这种对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视,如其选入的《中华》里的描述:“中华,中华,我们大众的家!高大的山岭连延南北,广阔的江河滚滚东下……中华,中华我们爱护它!”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4.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开明国语课本》中,很多课文非常贴近当时的大众生活,其不但描写了生动的生活场景,而且还富有审美情趣。作为文学家和编辑家的代表,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课本中插图的运用。他强调课本里的插图和文字一样,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插图能生动形象地展现文字叙述的情景。所以,现代的编写者在教材编排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插图和文字配合,以表现课文的深层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民国老课本的借鉴意义
这些年来,出版业界对民国老课本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有的出版机构在网上发布微博、微信图片对民国老课本表示赞赏;有的出版人玩起了民国老课本的收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中国现行教材内容的思考。笔者研究和分析《开明国语课本》的编辑和出版情况后,总结了一些经验,以供现在的教材编写者和教材出版机构参考。
1. 教材内容贴近民生,反映真实生活
《开明国语课本》中选取的课文很多出自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作为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文学家,一位具有深厚民族感情的教育家,他所写的作品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叶圣陶先生编排教材,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处处充满智慧。他编排的教材内容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由常识到科学,由人伦纲常到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阅读这样的课本,能受到正确的引导,不断扩大自己审视世界的角度,最终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站在儿童视角,尊重儿童的生活体验
民国时期,文学大家对教材的编写一般遵循三大准则:尊重儿童的生活体验;尊重儿童的口语能力;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和民国时期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儿童本位原则密不可分。在《开明国语课本》中,儿童的童年缩影随处可见,如稚嫩的童言、快乐的游戏、丰富的想象、纯洁的童心、有趣的寓言故事等。最关键的是,在教材编排过程中,民国的文学大家常常以儿童的角度来描述文中的事物,课文里包含很多天真有趣的想象场景。儿童学习这样的课文,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并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3. 激发儿童审美情趣,培养儿童审美能力
民国时期的老百姓生活水平远没有现在的好,但乡土文化非常浓厚。在《开明国语课本》里,我们可以领略很多美丽的景色。这些景色多为乡村风景,如乡村的四季——春、夏、秋、冬。这些课文内容大多数是对农村美丽景色的描述,当时的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堂上听到,而且可以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这些风景的美。现代城市的学生多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过风雨的考验,对乡村那种劳作之美和恬静的夜色之美感受非常少。因此,我们不妨借助民国老课本将这些美丽的乡村景色带给现代的儿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让现在的儿童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4. 重视传统道德教育和常识教育
《开明国语课本》选取的课文充分展示了儿童生活,在内容上非常重视生活常识教育。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主张的影响,民国时期的教师在讲解教材的时候常常采用结合游戏的方式,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印象,这不但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而且还锻炼了儿童的心智。我国民国时期非常注意对儿童的教育,特别重视对其道德和行为的培养。这启发我们在现代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知识点,注意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
追根溯源,民国老课本在现代仍然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和其教材质量好、编辑水平高、当时文化氛围相对自由等因素息息相关。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将民国老课本和现代中小学课本进行对比,认为现代中小学课本应取民国老课本之精华,搭建良好的讨论和反馈平台,集中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将现代中小学教材编写得更好,使其更符合现实需求。
[1]岳上铧. 民国老课本“出版热”对语文教材编订的启示[J]. 出版广角,2014(5):44-45.
[2]朱自强. 开明国语课本——能否拯救今日小学语文教材[N]. 中国教育报,2011-02-17.
[3]吕波. 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J]. 榆林学院学报,2012(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