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色彩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 要:在我国高校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要在色彩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当要做到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打破常规的写生对象的选择和组合方式;尝试多种工具、手法进行基础训练;注重对画面各因素构成规律的教学。

    关键词:色彩基础教学;创造性思维;改革

    [基金项目:安顺学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艺术、体育类专项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14ASXYJG)]

    在我国高校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基础教学阶段常常过于注重训练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在高师类院校的美术专业尤其明显。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理解过于简单,所掌握的绘画表现语言贫乏,艺术上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发展。对于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这种模式已经显得过于陈旧和教条,关注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偏离了艺术的本质,脱离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与生活经验,不仅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消磨了学生对艺术的敏感度,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被动而思想懒惰。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阶段的美术基础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从传统、单一的技能学习转变成一个丰富的体验学习、创造性学习,为学生日后的艺术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培养出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美术人才。从这些年从事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切身感受出发,我认为要在色彩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注重有统一标准的所谓基本功训练,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别。个性是一个人创造力的出发点,个性差异是艺术作品丰富性、多元性的本质原因,单一的或者说单调的美术作品,是没有艺术性和生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在对学生个性的挖掘,最忌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在美术的教学中,将学生的个性发掘出来,加以打磨,可成为学生的闪光点;与此相反,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湮没了学生的个性,从而限制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色彩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偏向追求色彩的造型能力,有些同学善于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加以引导,使其走上个性化的绘画道路。教师在备课、上课、指导、评价等教学环节中,都应该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视,要充分体现民主,给他们营造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禁止根据自己的审美理念约束学生对色彩的运用,干涉其个性化的审美偏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个性的扶植和爱护,从而自觉地保持和发展自身的独特个性,在色彩感觉和审美兴趣上凸显出个体差异。

    需要强调的是,尊重个性差异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不是对立的;相反,在艺术的创作中,任何个性的表现都建立在相应的基本功之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尊重个性差异不等于是放任自流。

    二、改变写生对象的传统选择和组合方式

    色彩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课堂静物写生。传统的色彩课些写生对象,熟练而机械地加以描绘。老套的写生对象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间接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唯美的组合方式也模糊了日常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美”的界限,生活中的“美”与绘画作品的“美”往往是不一致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不被人注意的事物,甚至是我們认为丑的东西,都可以作为绘画作品的创作元素。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变革常规的对于写生对象的选择和组合方式,让学生多写生一些日常生活中寻常的、不“美”的物事,启发学生将自然形态转化为形式要素,训练从自然形态中获取深入形态表象的洞察力,从而超越表面的描摹,表现出对象的本质,以培养学生对自然形象的提炼、概括的能力。另外,在课堂上要更充分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挑选用于写生的物体,并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所选物体加以组合,这样就不光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选择及组合写生物体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学生自身的创作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工具、表现技法进行基础训练

    传统的色彩基础教学中,教师通常让学生用画笔在画纸上采用块面的方式摆放颜料,来对物象进行写生。这种固定的绘画方式导致了学生选用色彩绘画工具的单一性。大多数情况,学生会选用水粉颜料、水粉笔等常规工具来进写生训练,而丙烯颜料、油画棒、色粉笔等绘画材料很少出现在学生的基础训练中。同时,学生往往会被告知用什么工具来画都无所谓,关键是表现出对象的各种关系。但对于绘画作品来说,不同的工具、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当代绘画对此尤其重视,并将其看成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基础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打破单一的写生工具选择方式,引导他们尝试运用不同材质的媒介和工具,以丰富色彩绘画的表现语言,使其自身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地体现,从而有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表现技法上,除了传统的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涂、抹、刮、擦、印、堆等方式,以使色彩作品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

    总之,在色彩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引导他们勇于尝试多种绘画工具、媒介和表现手法,能够促进他们认识到绘画表现语言的多样性,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固有的思维模式被瓦解,思考如何采用新的绘画语言来处理客观对象,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力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组成画面各因素的构成规律

    画面中各种视觉因素的构成关系是绘画艺术所传递的美感的本质。任何形式的绘画都不能回避对构成法则的运用,它是绘画艺术所必须遵循的规则。我们在进行色彩基础教学的时候,要把造型基础训练同构成法则的学习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在绘画中既不能完全脱离客观物象自由发挥,也不能过多地被客观对象所束缚,画面的一切视觉元素都必须符合构成的规律。

    要引导学生注重绘画本身的构成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备良好造型能力的学生,如果同时对于画面构成的一般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则能够表现出更高的绘画水平。对于初学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代大师的作品进行分解,从中剥离出黑白灰、点线面等元素,对它们的搭配关系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加强对画面各因素构成感的意识。学生在基础训练中的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画面构成法则的理解之上,只有通过构成法则的必然王国才能抵达创造的自由王国。

    五、结语

    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基础课程,色彩基础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代社会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当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从多个角度探索提高色彩基础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在基础训练的同时,要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些粗浅看法,有很多欠周之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兵.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改革的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6):130-132.

    [2]王少伦.美术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122-124.

    [3]梁蓝波.西方教育理念和方式给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J].美术观察,2011,(06):128-130.

    [4]王文俭.高校美术基础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艺术百家,2007,(02):155-156.

    作者简介:

    何谦,硕士,安顺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