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的猜想》:爱情、金钱、人性的三面交锋

    罗莉

    

    《李米的猜想》原名《李米的遭遇》,是继《光荣的愤怒》之后,导演曹保平又一部值得称赞的电影。由于华谊公司的投资仅有1200万,影片并未做大规模的宣传,但影片凭借“电影首先要好看”的理念,首映之日就卖出了800万的票房,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小成本电影的一个成功典范。影片讲述了女出租车司机四年来苦苦寻找和等待失踪男友的故事。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叙事、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当代社会中人们在爱情与金钱里的艰难抉择和苦苦挣扎的困境。

    一、 既藏又露的他者叙事策略

    影片以一连串的数字开始——“9,38,52,69,80,83,193……1460。”开着出租车的李米下意识地念出了一串毫无规律的的数字,随后车子驶进了城市的夜色里,瞬间把人拉入了大卫林奇式的诡异梦境之中,明与暗的快速切换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从而引起观众强烈的猎奇心理。几个简单的镜头,三两句画外独白,把故事的缘由交代得十分清楚,同时又意味深长,藏而不露地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伏笔。接下来,李米与农民工,马冰与女伴一一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此时的镜头运用了交叉剪辑的方式自由切换,实际上是在无形之中使这些人产生某种联系,导演这样的安排十分巧妙。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有以下几点:(1)从李米与天水、火贵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小香的妈妈为了钱让小香和别人睡,天水为了赚钱才走上这条道路的,而憨厚的火贵是为了凑足1万块钱才来的,金钱使他们道德沦丧,踏上了一条不归路。(2)当李米拿着方文的照片给火贵和水天看时,他们都摇头,但他们却在李米换零钱时慌忙逃跑,并拿走了杂志。如果方文就是马冰,也即是他们的接头人,但他们却不认识,真可谓是十足的讽刺,这也预示着他们的这次接头必将失败。(3)在车里马冰的女伴向他描述着一些以往的经历,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女人并不简单。影片中这种既藏又露的铺垫,能够更好的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引发强烈的观影快感。随着诗人忽然从桥上跳落自杀,故事进入紧张激烈而又扑朔迷离的阶段。

    两个农民工无奈之下劫持了李米,却只要2000块钱用来买去广州的机票。一方面表明他们还有一丝未曾泯灭的良知,另一方面也引起了观众一系列的疑问和猜想。显然,他们的目的不会仅止于此,那么接下来他们要做什么?我们无从知晓,观众迫切的想要寻找答案,在这里导演成功的设置了悬念。接着,农民工一人毒发而亡,一人被抓,贩毒案渐渐浮出水面。影片最终迎来高潮,李米在公安局遇到了为车祸录口供的方文,他们终于相遇了,李米歇斯底里,但他却说他是马冰,不是方文。当李米红着眼眶与他对视,他下意识一个吞咽动作出卖了他,他明明就是在隐忍否认。这一幕,让无数心软的观众泛起了泪花。之后的笔记鉴定否定了李米的猜想,但马冰再也没有逃出警方的视线,而贩毒集团也想要将他灭口。关于这一转变,李米画外的适时解释使影片更加连贯完整。影片的结局是悲伤而温暖的——李米在公安局看到方文留给他的录像终于明白,他一直深爱着她,一直陪伴着她,从未走远,她的苦苦等待和执着寻找是值得的。结尾如采访一般,李米站在桥上诉说着他俩的往事,黑白色的画面,像是穿越时光将观众带回到那段纯真的青春。寥寥数语,简单却又真的很美好。李米那句“我们都不起眼,没有人在乎我们”久久的回荡在观众的耳边,道出小人物的辛酸与不易。

    二、 气韵生动的编演节奏把握

    人物是一切以叙事为特征的生命所在。人们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记忆既依赖于它的精巧细节,也取决对其中独特人物的感受。《李米的猜想》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一些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片中运用了许多肖像描写,在影片的开始,观众看到的是头发乱糟糟、满脸雀斑的李米,她熟练地吞云吐雾,嘴里念着一串无规律的数字,和不同乘客说着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这一形象带有几分神经质,一个女人去开出租车,既表现了不顾一切的执着寻找,也折射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对方文深沉的爱,描摹出她随性、率真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让观众产生疑问,好好的女孩怎么会如此呢?被劫持后,李米用血在车门上写下110,吸引人报警,体现了她柔中带刚、胆大心细、临危不惧的性格。周迅饰演的李米比较成功,首先是表情,无论是恐惧、愤怒,还是紧张、歇斯底里,她演绎得都十分到位。影片最多的便是哭戏,害怕的哭,难过的哭,无奈的哭,无助的哭,悲喜交集的哭,无论哪种哭,难度都非常的大,但是周迅拿捏准确。还有许多奔跑的镜头,瘦小的身躯,不顾一切地跑,似乎把我们带回了那段执拗的青春年少的时光。那种失去后拼命想要追回的感觉,都被很好地表达出来。

    邓超此前出演的电影并不多,在该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进步,但有些时候仍然给人在演电视剧的感觉,比较慢热,爆发力不足,总体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跳桥自杀的诗人,可以说是影片的一个转折点,他让本来毫无关系的人之间产生了联系。他死前朗诵的诗出自爱尔兰·希姆博尔斯卡的作品《用一粒沙观看》,诗句“湖底对自己是无底的,岸对自己也是无岸的”透露出孤独而又绝望的情绪,社会中的小人物,就像一粒沙,没有人在乎和关注,默默无闻,来了又去,悲剧而又无奈。张涵予饰演的警察叶倾城,性格冷静深沉,理智中带着一丝感性,没有太多的表情,但目光犀利。张涵予有着深厚的表演功底,虽然这一角色并不是很重要,但是他演绎得却十分出彩,观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存在的价值。王宝强称不上什么演技,让他来出演裘天贵这个角色十分合适,基本上是本色出演。为了一万块钱去贩毒,其实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要跟小香在一起,淳朴憨厚。由喜悦到愤怒到疑惑再到伤心难过,王宝强对这一角色的节奏把握十分精准,演绎得惟妙惟肖,自然真实。这一悲剧人物也向观众们展现了农民工生活的辛酸和无奈,以及文盲的愚昧与无知。王柠饰演的菲菲是剧情所需要的角色,但王柠差强人意的表演又让人感觉有些画蛇添足。

    影片的一大出彩之处就是音乐。音乐是用来叙事的。窦唯的音乐给人以神秘空灵之感,配上民族乐器的叮咚之响,不紧不慢地飘扬在观众的耳畔。外加一段让人听不懂的RAP,恰当地展现出云南这个地方的特点——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美丽淳朴却又龙蛇混杂,贪念横生,毒品交易泛滥。多数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人注意,贫穷使人疯狂,金钱使人迷失。在影片的结尾,李米K歌时唱的是王菲的《当时月亮》,影片结束时响起的是窦唯的《窗外》。王菲与窦唯以一种较为含蓄的方式出现,他们在现实中的故事,呼应了李米和方文的爱情——无所谓悲喜,只是曾经的美好存在心中,让人念念不忘。

    三、 触目惊心的生活内核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现实的生活中“物质至上”的观念风行。为了金钱人们可以抛弃感情,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金钱成为衡量价值成功的最高标准,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导演曹保平选择了那些处在社会边缘的平凡人物为主体。影片中的故事虽然发生在美丽的云南昆明,但影片中却包含了毒品、毒贩、劫匪、警察、爱情等复杂元素,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性。《李米的猜想》就像一面明镜,映照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现状。为了得到爱情与认可,取得所谓的成功,他们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却走向幻灭。导演通过表现他们痛苦而执着的的生活经历,反映出当今社会人们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时的苦苦挣扎和艰难抉择,透露出现代人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在金钱面前的自我迷失,令观影者感慨万千。

    纵观整部影片,前半部分情节十分紧凑、自然,但到了影片的后半段,就显得很仓促,情节上也有断片,很多地方让观众疑惑不解。在采访中,导演曾经表示,该片删减了大概50分钟的内容,这就能解答观众的疑惑了。曹保平是学院风的代表,而投资方和制作方更看重的是票房和利益,要将自我表达和商业相结合,就必须要面对取舍。投资方、发行方、思想、市场需求、观众诉求等方面很难达到一种平衡态,所以,导演曹保平必须作出一定的妥协。最终,影片只能以一种虎头蛇尾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相信这并非曹保平的本意,他自己也曾承认,《李米的猜想》并没有达到最极致的状态。直至如今,我们依然无从知晓:在导演曹保平最初的故事创作中,马兵到底是不是方文,李米与方文的爱情最初是喜剧还是悲剧?就像我们无法假设如果没有金钱的诱惑,方文没有离开李米,他们是否现在已经幸福快乐的生活?如果小香的的妈妈没有提出1万块钱的要求,火贵是不是可以一直过着平凡安宁的日子?生活中不存在假设,只有猝不及防的现实,所以影片最终向我们讲述的就必然是一个这样的悲剧故事。不可否认,虽然存在种种不足,但《李米的猜想》仍然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导演曹保平以其独到的创造力和复杂的叙事揭露了在金钱至上的观念下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辛酸苦辣与悲欢离合,以及人们在金钱和爱情面前的艰难抉择和痛苦挣扎。让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去思索那触目惊心的生活内核,从而引发人们对当今社会问题和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

    结语

    概言之,《李米的猜想》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云南昆明的爱情故事,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而是一部将艺术与商业相融合的影片。片中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既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当下一些社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尽管在商业性质的影片中观赏性和个人表达两者之间很难达到平衡,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该片看到曹保平的坚持与努力。在商业大片横行的时代,《李米的猜想》是商业与艺术融合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对中国商业电影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