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也有可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墨
“丝路”申遗成功之后,陕西境内与“丝路”有关的众多遗迹和遗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陕西省境内的11座汉代帝陵与18座唐代帝陵无一入选,因此引起人们的热议。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陕西省文物局申遗办主任、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兼陕西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周魁英。
2014年6月22日,对中国文物界来说,那是一个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经审议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悉,这次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简称申遗),涉及到三个国家一共33个申遗点,其中仅我国4个省就有22个申遗点。而陕西省的7个申遗点,是这次入围数量最多的一个省份。
新西部:“丝路”申遗成功不久,您应邀做过两场关于申遗的大型学术讲座,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您能给读者介绍一下这次申遗的影响和意义吗?
周魁英副巡视员(以下简称周魁英):作为一个文史工作者,毫不夸张地说,在听到申遗成功的消息时,其喜悦和激动不亚于听到“申奥”成功的消息。我们知道,陕西这次共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等7处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使我省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从一处增加为八处。同时,我省还和有关兄弟省市共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重要段落。至此,我省的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改变了陕西是文物资源大省却只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局面。
毫无疑问,通过这次申遗将会进一步提高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申遗成功还会进一步提高遗产所在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当然,申遗成功必将推动遗产地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西部:众所周知,古丝绸之路发端于汉、兴盛于唐,陕西境内众多的汉、唐帝陵与丝绸之路关系密切。但我们注意到,陕西省这次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7处申遗点中,没有一座古代帝陵。这是什么原因?陕西省申遗名单是如何产生的?
周魁英:早在2006年,我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联合启动了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最初,中国境内的申报工作涉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南等6个省份,包括48处遗产点,其中我省列入申报名单的遗产点有12处,涉及20个文物保护单位。这份名单中有一座帝陵,即陕西的乾陵。
后来,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及中亚五国政府多次协商,2012年,最终确定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政府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称定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2013年2月,丝路申遗文本由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政府共同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被正式受理。
这一次申报的名单共33处申遗点,其中哈萨克斯坦8处,吉尔吉斯斯坦3处、中国22处。中国的22处申遗点包括河南省4处(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炳灵寺、麦积山石窟)、新疆自治区6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
这个名单里就没有乾陵了,原因是乾陵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提交的相关资料,错过了这次申遗。陕西省最终的申报名单是根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程序和相关评估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产生的。
新西部:正如您在讲座中讲到的,在相关规则之下,陕西还有许多文物遗迹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么,陕西还有哪些文物遗迹有可能在以后会被列入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茂陵、杜陵有机会吗?
周魁英:汉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我省入选的7处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集中体现出陕西是丝绸之路开通时期国家层面的决策地,是开通丝绸之路第一人张骞的故乡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地。
迄今为止,我国共有47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列世界第二。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三类,每一类都很详细,很具体。
我们知道,陕西是个文物大省,历史遗址遗迹众多,仅就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古迹就可以列出长长的名单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规定,每年每个国家只有一个文化遗产的申报名额,因此中国今年的名额,给了大运河。而丝绸之路则是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名额。
但是,未能进入这次“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并不意味着再没有机会。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是动态的,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保护得好了,就继续被列入遗产名录。保护得不好了,就有可能受到“黄牌”警告,直至被开除出世界遗产名单。至于每个项目来说也是动态的,特别是像丝绸之路这种跨国大型的线路类型的项目,在申遗成功之后,第一批申遗名单之外,与这个项目有关的别的一些遗产可以在以后以扩展的方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只是这个在程序上略微有些不同。
陕西的文化遗产很多,将来有可能进入丝绸之路这个项目的遗址包括我们前边提到的乾陵,还有汉茂陵、唐昭陵,当然还包括汉宣帝的杜陵。只要在时间、地点上符合丝绸之路这个项目,按照严格的申报程序,它们都有可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西部:陕西的文物保护工作在全国地位处于什么位置?您是这次跨国申遗活动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从专业角度讲,您认为杜陵在日后的保护和申遗中,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周魁英:陕西不仅是文物资源大省,还是文物保护强省。陕西的文物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受到国家文物局的认可的,比如我们的大遗址保护,我们的科技保护,我们的考古工作,我们的博物馆建设,还包括我们的文物对外交流,这些方面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同时,我们的文物保护在全国创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比如大遗址保护的“四个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理念,在全国得到推广。陕西的文物科技保护也是走在全国前面的,我们有三个国家文物局的重点科研基地,有完备的考古科研队伍,先进的科研设施,这些在省一级的文物保护方面,都是走在前面的。
2012年,我们国家经过重新调整,拟遴选中国的100个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单,已经列入其中的有45处,包括榆林的统万城、西安的明城墙、韩城的党家村,都在这100个遗产名单里。像陕西的唐代帝陵、汉代帝陵等大型遗产,要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就要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争取先列入中国的100个申遗名单,才有可能成为世界遗产。的确,陕西是个文物大省,符合条件的遗址很多,像汉代、唐代的帝陵,这都是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产生过重要作用的遗址,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努力,争取把它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汉宣帝时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说明了汉代的中央政府正式开始了对西域的行政管理。因此,汉宣帝在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自汉武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后,以后各代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可以说,汉武帝之后,西汉各个皇帝的陵墓都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有密切关系,都具备成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具体就杜陵来讲,前期的保护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包括文物的本体,它的环境,做得都很好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按照中国文物保护的准则和世界文化遗产要求,首先做好考古调查工作,进一步明确掌握杜陵地下文物的分布,同时也要做好陵园遗址的对外展示,进一步整治和完善它的环境,使之与杜陵文化遗产相协调。总之,按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做好杜陵的保护工作,有朝一日就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