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材按需印刷的可行性分析

    

"

    【摘要】目前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呈现个性化、碎片化的趋势,这与全球出版业的现状极其吻合。职教教材出版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品种多、印数少的个性化特点?显然摆脱传统印刷的模式,选择按需印刷是必经之路。本文以江苏凤凰职教出版中心的职教教材印刷为例,试从印刷成本的角度分析职教教材按需印刷的可行性。

    【关键词】个性化;按需印刷;成本;分析

    【作者单位】刘其红,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一、全球图书出版趋势及职教教材出版现状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冲击下,出版业呈现明显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大有被数字出版取而代之的倾向。有关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受数字化浪潮等因素的影响,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2013年图书销售额呈持续下降趋势,较上一年度下降2%——10%不等。另据美国佩斯大学的资料:全球纸媒体新书品种不断增长,销售册数急速下降,退货率在30%左右,整体呈现碎片化的趋势。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引导和扶持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逐年增长。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22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139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具有庞大的市场。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职教出版中心,致力于职教教材的出版业务。

    由于职业教育涉及的专业门类广、课程门数多,地域性强,专业学科分类细。因此,职教教材品种多但需求量不高。根据2011年江苏凤凰职教出版中心的职教图书印制量统计:11%的图书印量为500—1000册,14%的图书印量为1000—2500册,66%的图书印量为2500—5000册(9%的图书印量为500—5000册以外的册数范围,暂不统计)。

    从江苏凤凰职教出版中心的纸媒出版现状和全球图书出版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纸媒图书出版与全球图书出版特点相似,呈现品种多、印数少、个性化的出版趋势。

    二、按需印刷的内涵及其在图书出版领域的优势

    1.按需印刷的内涵

    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简称POD)是指按照用户的需求,直接将其所需资料数据文件进行数字印刷、装订成纸本图书的印刷方式。在传统出版方式及传统印刷技术环境下,图书出版印刷一般是先确定印数,然后通过制版、印刷、装订等工艺成批印制。按需印刷则是先将书稿以数字形式存储,当有客户订购纸质图书时再利用数字印刷设备直接印刷数字化的图书内容,省去了传统批量印刷所必需的制版等工序。按需印刷的图书是一本本印的,印数可以随机确定,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将数字化的图书内容数据传输到异地印刷。

    2.按需印刷在图书出版领域的优势

    相比传统印刷繁杂的制版等工序,按需印刷在图书出版领域具有以下优势:(1)印刷时不出片、不制版,直接输出数据,不受时间的限制,可满足即时成书要求;(2)产品内容数据可变,能满足读者个性需求;(3)按需付印,没有资金风险,可实现零库存;(4)不受印量限制,可根据客户需要,做到一本起印,甚至一张起印,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按需印刷颠覆了传统出版生产环节与发行环节难以准确对接的矛盾,让印制与发行两个环节高度结合,将销售提到印刷之前,有了订单才开始生产。这样的出版流程有效地解决了库存积压问题,并让退货的物流成本降至最低,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大大减少了每年由于修订而需要报废的图书数量。

    三、教材按需印刷印制成本平衡点分析

    职教教材是选用品种少、印数大、库存高的传统印刷方式,还是品种多、印数少、库存低的按需印刷方式,值得我们深思。显然,印制成本的高低是我们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下文以正度16开本、15个印张、正文60克书写纸、单色印刷、封面200克铜版纸、彩色印刷的职业专业课教材为例,测算传统印刷与按需印刷各自的印制成本。

    从表1、表2数据来看,当印数为734册时传统印刷成本7876元,与按需印刷印制成本7873元持平,可视为两者的平衡点。当印数高于734册时传统印刷成本明显低于按需印刷成本;当印数低于734册时,按需印刷印制成本明显低于传统印刷印制成本。

    目前,职教教材大多印数为1000册左右,因各专业的生源有限,这1000册教材一般需要经过2年左右的消化期。若采用按需印刷,每个品种先印500册,比起传统印刷一次印制1000册,单品种可少投入资金3326元。这只是单纯的印制成本,20%的退货、10%的客户欠款、8%的仓储费等还没计算在内。如果用计算图书出版总成本的方法来核算,即计算仓库租用费、退货占用人工费、退货图书破损率、印刷用纸总成本所占用资金成本费等,这样核算的传统印刷总成本将会远远高于按需数字印刷总成本。

    以江苏凤凰职教出版中心一年出版400个专业教材品种为例,原需投入347多万元(400个品种,每个品种印制费8688元)的印制资金,现只需投入215万元(400个品种,每个品种的按需印制费5362元),释放的132万元资金又可投入246种职教教材的印制。从成本分析来看,采取按需印刷方式,职教教材的出版可进入资金的良性循环。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于纸质教材的出版,传统印刷与按需印刷有各自的优势。品种多、印数少、个性化这些需求因素长期困扰着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按需印刷技术的出现,不啻为印刷业的一次革命。职教教材印刷是选用传统印刷还是按需印刷?关键取决于传统印刷与按需印刷的印制成本平衡点,印量高于成本平衡点的选择传统印刷比较经济,反之,则应选择按需印刷。

    职教教材的出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材的初版阶段,可采用按需印刷(数码印刷)方式,开印300—500册投放市场,这样可避免传统印刷因起印量的限制而造成的亏损风险。经过调研和试用后,大约30%、年销量在3000册以上的教材经修订后成为精品,这时可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采用传统印刷方式实现大批量、低成本的印刷出版。经过3年的使用,教材进入全面修订改版期,即教材“长尾期”,但之前的教材还适用于一些学校,这时可进入第三阶段。为使教材永不脱销,第三阶段可继续采用数码印刷方式以降低印制成本。

    随着教材印数的持续削减,加上按需印刷价格更为合理,传统印刷与按需印刷之间的差距终将被填平,按需印刷将变得更受欢迎。至此,传统出版数字化进程进入了新的时代。

    [1]前瞻产业研究院. 全球图书出版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EB/OL]. http://iof.hexun.com/2015-09-18/179253336.html,2015-09-18.

    [2]牛洁颖,卢运霞. 浅谈数字印刷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J]. 今日印刷,2014(5).

    [3]陈丽. 按需印刷——传统出版业技术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J]. 印刷杂志,2014(9).

    [4]牛洁颖,卢运霞. 浅谈数字印刷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J]. 今日印刷,2014(5).

    [5]陈宁远. 国内按需出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 今日印刷,2015(4).

    [6]陈海燕. 出版的革命时代[J]. 中国图书商报,2012(1).

    [7]季苏园. 谈谈网络时代的按需时代[J]. 图书情报知识,2002(12).

    [8]昃伟. 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之博弈[J]. 包装工程,2009(7).

    【摘要】图书馆与出版企业开展数字资源共享是文化体制创新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图书馆与出版企业在数字资源共享过程中还存在重复建设、版权纠纷、利益冲突、资源浪费等问题,使双方的数字资源共享难以真正落实。为此,我们必须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图书馆;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

    【作者单位】郭立伟,高等教育出版社销售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资源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图书馆与出版企业在数字资源的加工、利用、共享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图书馆与出版企业在数字资源共享过程中还存在重复建设、版权纠纷、利益冲突、资源浪费等问题,使双方的数字资源共享难以真正落实。为此,我们必须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

    一、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意义

    数字资源共享具有资源总量丰富、传递方式多元、反馈灵活、服务及时等特点。图书馆与出版企业作为知识供应链中的重要成员,在数字资源的建设及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与出版企业之间的数字资源共享则是社会文化体制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增强双方数字资源共享力度,一方面可以丰富数字资源平台的文化资源总量,扭转互联网中文资源匮乏的现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丰富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提升民众文化素养。此外,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也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二、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1.信息技术环境对数字资源共享的影响

    信息技术将社会带进了全新的数字出版时代,并推动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图书馆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到数据库创建、服务手段等各方面均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越彻底,所能影响的服务空间就越广阔,进而为其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创造更好的途径和条件。对于出版企业而言,数字化所造成的影响也将是革命性的,如今的出版企业大多引进了数字化管理理念,创建了自己的数字书库,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一键检索,有力推动了数字资源共享的进程。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信息化在给图书馆和出版企业带来变革与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很大的挑战。首先,无论是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还是出版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都需要高科技人才的支持,涉及一些相当复杂的数字化技术,这给数字资源共享的实践设置了很大障碍。其次,数字资源所包含的信息是海量的,由于数字化进程中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协调,造成了严重的重复建设,这些数字资源在内容上分类模糊,在格式及标准上互不兼容,为数字资源的共享制造了很大困难。

    2.国家政策法规对数字资源共享的影响

    为加快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进程,国家颁布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该规划中对数字资源共享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而《文化共享工程2013—2015年资源建设规划》则为数字资源建设指明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重心及详细目标。与此同时,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和集团化发展也在稳步推进之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新闻出版行业在今后五年内的发展重点:尽快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此外,出版业的集团化发展也进展显著,既促成了出版发行机构的规模化效应,也有利于集团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给出版资源数字化带来了以下影响:首先,出版企业集团化有利于出版资源的集中、高效利用,也为出版发行资源的数字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其次,出版企业的改制和集团化发展决定其必须形成市场化运营模式,并建立以内容资源为依托的利润渠道,而文化资源本身具有稀缺的特性,这导致出版机构并不怎么拥护数字资源的共享,甚至持抵制态度,这一矛盾并非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

    3.图书馆与出版企业在数字资源共享中的利益平衡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文化资源的复制和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并使其传播成本大为降低,传播节奏大为加快。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版权制度受到了很大冲击,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对出版企业的利益造成了一定损害。而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其更倾向于限制版权拥有方的权力,最大程度保障信息的公共获取,因此,如何把握好图书馆与出版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对策

    1.实现图书馆与出版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

    解决图书馆和出版社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是实现数字资源版权转让及许可的重要前提,这要求两者从长远出发,舍弃一部分眼下利益,努力达成资源共享共识。首先,出版机构作为版权拥有方,不应过度追求版权的垄断,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谨记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为民众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当图书馆与出版企业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应该通过设计科学的制度予以解决,达成联合协议,合理均衡双方的利益分配。在数字资源的版权转让及许可方面,应同时尊重“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两种诉求,不能因版权人的利益保护而限制了资源的共享和传播,也不能无限地放大“合理使用”而侵害了版权人的正当权益。就目前而言,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借助技术手段对数字资源实施版权保护,对免费资源和付费资源加以区分。同时,将这一技术保护手段控制在著作权法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把握好图书馆和出版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点,缓解其矛盾和冲突。

    2.解决数字资源共享中的版权问题

    由于版权保护并非永久性,而是具有固定期限的,因此,开展版权保护工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公有领域的信息资源,一般都可以加入到共享之中,这部分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应当被列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点。这就要求版权部门对相关资源进行详细区分,进而对其进行整体协调、加工及利用。

    首先,图书馆和出版企业之间并非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版权所有人及社会大众之间并不存在特别清晰的界限,两者之间存在身份的交叉,即版权所有人本身也属于公民群体的一分子,对于公民群体的文化资源需求理应予以满足。就此而言,对于超出版权保护期的内容资源,出版机构要积极与图书馆联络,共同开展有关资源的数字化加工,使之得到充分的传播,对于版权保护期之内的作品也要予以“合理使用”,并借助合作共享的方式促进其传播。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