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专业出版社的品牌特色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新形势背景下,小型专业出版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再加上小型专业出版社受自身出版规模比较小、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力比较有限、缺乏较高的读者认可度等因素影响,其在改革浪潮中可谓举步维艰,有的甚至面临倒闭之境。要促使小型专业出版社走出这样的困境,加强品牌特色资源库的建设是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小型专业出版社;品牌特色资源库;建设

    【作者单位】夏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改革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小型专业出版社开始感觉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具体表现为经济实力薄弱、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和出版领域狭窄等,再加上小型专业出版社受自身出版规模比较小、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力比较有限、在大众读者中缺乏较高知名度等因素影响,其在改革的浪潮中可谓举步维艰,甚至濒临倒闭。要使小型专业出版社走出困境,加强品牌特色资源库建设是有效途径之一。正所谓“有价值才会被认可”,小型专业出版社只有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加强品牌资源库建设,使社会和读者认识其功能与价值,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提供更有价值的读者服务体验[1]。本文浅谈几点加强小型专业出版社品牌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型专业出版社加强品牌特色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出版领域,对出版资源的占有和控制是出版社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出版机构对优质出版资源的争夺,其激烈程度几乎相当于“没有硝烟的战争”。凭借雄厚资本、大规模和大背景,大型出版集团(下称“大社”)对出版资源的掌握占尽先天优势。

    大社以出版门类齐全、出版领域宽泛见长;小型专业出版社的办社方针则决定了它们主要是为专业领域内的科研工作服务,资源库的专业性比较强[2]。20世纪70年代中期,阿金森提出了图书馆 “稳态理论”,认为馆藏图书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应该控制其增长速度,同时要增加特色资源,使资源库整体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实现“藏有所用” [3]。这一理论借鉴到出版领域,亦显示其可行性与科学性。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相当一批小型专业出版社在特定专业学科和技术领域达到一定的出版规模,能满足相关读者大部分的信息需求,因此,小型专业出版社进行品牌特色资源库建设是有出版规模基础的。在一定出版规模的基础上,小型专业出版社若是仍一味追求资源库的面广量大,必不能彰显其特色,从而陷入“千社一面”的困局。将各方信息集合起来,紧密围绕专业核心,发挥学科优势,建设灵活精准的品牌特色资源库,这不失为当前形势下小型专业出版社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小型专业出版社的品牌特色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积累、挖掘、更新、共享的动态过程。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型专业出版社只有不断剔旧增新,优化、强化资源库的特色,通过整合库中资源,生产出独特、创新的出版产品,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对小型专业出版社加强品牌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建议

    比起大型出版社,小型专业出版社有其自身优势,在建设品牌特色资源库方面,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拳头资源”建设

    出版内容的资源浩如烟海,出版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出版资源的门类,“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类有选择性的资源就是“拳头资源”[4]。

    众所周知,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图书,特别是专业出版社,即使规模有限,其在专业领域也总有“专”字称道、不可替代的强项图书。这类图书艺术性高、科学性强、思想性好,名列同类图书之首,有着良好的社会评价,畅销不衰,比如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原子能工业》、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采矿学》等。正是这类大社触角难以企及、专业知识门槛较高、对编辑能力要求严格的“拳头资源”,支撑着小型专业出版社的品牌美誉度。这类资源有极高的再生价值,小型专业出版社应对其精心维护,使其占据品牌特色资源库的首席位置。

    一方面,小型专业出版社要不断提高“拳头资源”的质量,通过建立和完善作者资源动态数据库、高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动态数据库、目标读者动态数据库等子库资源,抓住高端作者和特定读者,使“拳头资源”库更具权威性。另一方面,小型专业出版社要竭力挖掘“拳头资源”的深度,拓宽边界;实时跟踪学科发展动向,及时对现有出版物内容进行更新、完善和充实;充分重视技术设计和装帧设计等外在形式的创新,精益求精,提高品牌特色资源库的社会认可度。

    2.加强差异化资源建设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出版社追逐市场热点在所难免,比如低幼读物受欢迎,就一窝蜂去引进国外绘本;《三体》一红,就争先恐后出版科幻题材图书,这些跟风行为导致出版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特别是在原有专业领域出版形势不佳的时期,很多小型专业出版社盲目转型,舍长取短,追求短期利润,忽视自己的专业特色,这不仅会对小型专业出版社的品牌特色资源库建设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将小型专业出版社的经营发展逼入死胡同。

    事实上,科学技术发展越蓬勃,各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和联系就越密切,从而不停激发许多新学科门类的产生,使出版内容资源极为丰富。任何一家出版社都不可能涵盖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全部出版领域,市场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供应缺口和产品空白区。这就需要小型专业出版社深入研究市场需求,采取比较定位的方法,找准出版资源的细分门类;掌握学科领域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收集学术信息,并由专业编辑或委托专门机构对信息进行分析,发掘最具出版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蓝海”,形成与众不同的差异化资源库;和“拳头资源”互促共建,为一批特定受众提供精准的出版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小众市场赢得良好口碑。

    3.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正如一股洪流席卷各行各业,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也使得知识获取途径逐渐从纸质材料转向网络资源。相关调查显示,科研工作者的学历越高,从事的研究工作越多,其对专业信息的需求就越强烈,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5]。互联网使科研工作者的知识获取方式和科研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改造和重塑着出版产业。这就要求专业出版社根据科研工作者的信息要求,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和快速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服务。

    小型专业出版社的出版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内容资源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小型专业出版社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标引、知识关联、信息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将传统出版资源转化为数字信息,完成资源库的数据积累。相关统计显示,61.7%的读者认为出版社应该建设电子版文献库,41.4%的读者建议出版社提供更便利、细致的网络推送服务,他们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版社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小型专业出版社建成的数据库要从“保存为主”的模式转变为“推送为主”的模式,这样才能在品牌特色资源库积累建设的同时实现数据的流动,将资源库的价值发挥到极致。鉴于小型专业出版社规模小、专业强的特点,其资源库的数字化建设应该做好这几方面工作:建设网络版数据库;加强资源数字化转化;增加网络版全文图书资料;收集网络化服务资源;加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6]。总之,小型专业出版社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实现品牌特色资源库数字化建设方面下功夫[7—8]。

    未来的出版市场必将成为商业资本的角力之地。钱少力弱的小型专业出版社应另辟蹊径、谋求发展,满足特定读者的深度专业阅读需求,走品牌特色之路。品牌特色资源库的建设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涉及的新技术比较多,对编辑和信息处理人员的数据再加工能力要求也较高。小型专业出版社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品牌特色资源库;建设完成之后,可以设置较高的专业准入门槛;设立专职资源库管理员,由有计算机专业背景、懂出版、善沟通的人才担任。如此,小型专业出版社可凭借过硬的特定领域资源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实现选题结构的优化和出版效率的提高,促使自身的知识资源往更深层次发展[9]。

    [1]常汝吉. 关于美术专业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 美术之友,2007(3).

    [2]袁国女. 专业出版社或成数字出版发展最佳突破口[J]. 中国出版,2011(1).

    [3]汤鑫华. 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模式推测[J]. 科技与出版,2011(1).

    [4]伊静波. 专业出版社学术图书营销策略初探[J]. 出版广角,2011(8).

    [5]卫广刚. 小型专业出版社如何明确市场定位[J]. 全国新书目,2006(20).

    [6]张国强,林江发. 数字出版资源库建设实践[J]. 出版参考,2010(11下).

    [7]董良广,宋永刚. 图书数字出版资源库建设实践[J]. 科技与出版,2013(2).

    [8]由佳鑫. 数字出版资源库建设中的知识管理[J]. 出版参考,2014(24).

    [9]萧宿荣. 浅议总编辑如何整合出版资源[J]. 出版广角,2010(2).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