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
南泥湾,一个伟大而又响亮的名字。提到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也是游客来延安参观时,必去的地方之一。? 有人说:“到中国如果不去延安,就不会了解中国”;也有人说:“到延安如果不来南泥湾,将会留下深深的遗憾。”
南泥湾的闻名得益于延安大生产运动。在延安大生产时期,南泥湾是大生产运动搞得非常热闹的地方之一,时常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一个僻壤的地方,为什么运动会搞得这么火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有相比于其他地方,南泥灣驻扎着两支非常了解不起的部队,一支是闻名中外的359旅部队,另外一支是延安炮兵学校。
延安炮兵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炮兵学校,被誉为“人民炮兵的摇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1944年11月底,正式组建延安炮兵学校,校址在延安东南约90里的南泥湾桃宝峪。它是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简称“八路军炮兵团”)的基础上组建的,是在毛泽东、朱德的亲自关怀下创办的。它的诞生,是革命战争发展的需要,是我军建设的需要。
一、延安炮兵学校的历史源头
1931年8月,中共中央在给苏区中央局并红一方面军临时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红军学校必须集中举办。9月下旬,毛泽东以国民党办黄埔军校为例,明确提出要办一个“红埔”。11月25日,中革军委根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将红军干部学校正式命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规定其为中革军委的直属机构,任命肖劲光为校长。1932年2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简称红军学校或红校),并在瑞金正式成立。这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学校,学校下设专门培养炮兵干部的特科营炮兵队,朱瑞、郭化若、武亭都能担任过炮兵队的教员,这就是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历史源头。
1933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红军学校中的特科营独立出来,成立直属中央军委的红军特科学校,主体是炮兵,还有少量工兵,武亭任教务处处长兼炮兵营长。1934年9月,中央军委开始筹建以特科学校炮兵营为主体的炮兵学校。长征开始前,中央军委撤销了所有学校,特科学校的炮兵营改编为军委红星炮兵营,武亭任营长。1934年12月,长征经过湘江时,炮兵损失严重,部队整编,军委红星炮兵营撤销,与红三军团炮兵营合并,组成红三团炮兵营。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炮兵损失更加严重,红三团炮兵营缩编为炮兵连,匡裕民任连长。1935年11月,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整编部队,将红三团炮兵连与红一军团炮兵连组成红一团炮兵连。1936年春,在粉碎阎部堵击的战斗中,红军在山西大宁县关上村盤获山炮3门。总部以这些火炮和原迫击炮连,组建了红军一团炮兵营,下辖山炮连、迫击炮连各1个。不久迫击炮连调出,红一团炮兵营又改回红一军团炮兵连。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红一军团炮兵连改编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炮兵连,匡裕民任连长。八路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炮兵连随军开赴山西五台山抗日前线。
随着我军火炮的逐渐增多,1937年10月,总部决定在炮兵连的基础上成立炮兵团。1938年1月28日,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在山西临滑刘村镇和卧口村之间的大庙内隆重举行成立大会。
炮兵团于1941年6月,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奉命回到陕甘宁边区。7月,进驻南泥湾桃宝峪村,由战斗转入了生产,开始了劳动生产和军事训练。炮兵团一面开荒生产,一面严防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部队刚到南泥湾,没有住房、没有道路,吃粮菜也很困难。炮兵团发扬了艰苦奋斗的油亮亮作风,全团上下一起动手,大窑洞、伐木料、做家具、开荒种地、喂猪、纺线、烧木炭、烧石灰、少砖瓦、开工厂、办合作社等,每年从3月到11月都是生产时间。
二、两位校长的以身作则
(一)邱创成——身先士卒
邱创成在炮兵团进驻到桃宝峪后,头顶毛巾和大家一起开荒、挑粪、种地,他学过工匠,亲自带领战士动手搭团部住的凉棚,还带领战士把全团窑洞和房屋的门窗都做了出来。在他的坚持下,1941年底,部队都陆续住进了窑洞和房子。
邱创成不仅重视团部的大生产,还关注工农干部的文化学习,他要求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在铁锹和镐的木把上写字,并规定每人每天学两个字。在工作之余,他也注重把握学校干部、学员的思想状况,晚上深入连队检查指导工作时,都会主动同干部战士谈心,做细致的思想工作。除此之外,他对部队的情况非常熟悉和了解,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并且知道他们的出身。
(二)朱瑞——始于斯,老于斯,终于斯
在七大前朱瑞担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职位,中央规定到延安参加七大的各地代表都要到中央党校学习两条路线斗争史,进行整风。他由于工作上的原因,进党校的时间比别人晚了许多,他为了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晚上用凉水泡头使自己在学习时清醒。在整风中,他除了学习中央规定的文献外,还挤出时间,广泛阅读了马、恩、列、斯和毛泽东有关的著作。他对自己的功总是轻描淡写,但对缺点则是不厌其烦、反复检查,总感觉自己“有负于党的重托”。正如别的同志对他的评价:“哪怕再细小的问题,他也绝不轻易放弃。”
七大闭幕后,中央决定让朱瑞担任副总参谋长,协助叶剑英负责同美方和国民党的谈判工作。朱瑞得知后,当即去找毛泽东主席,表示自己在苏联学过炮兵,可以在炮兵建设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总参谋长职位,希望中央和主席考虑更合适的人选,毛泽东对他的这种主动考虑革命需要的态度十分赞赏,鼓励他“放手做,做一个桥头堡”。
1946年在东北,是朱瑞和妻子潘彩琴结婚四周年纪念日。朱瑞为了工作,无法与分离半年的妻子相距,他便写信告诉妻子:“为了人民的事业,就是这样有意义的过吧!因为----万万千千的人民不能团圆,万万千千的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中,万万千千的战士正在前线啊!以我们的分别来纪念他们的苦难及奋斗!”朱瑞的这种公而忘私、一心为了炮兵建设的精神,对指战员鼓舞很大。“始于斯,老于斯,终于斯。”是朱瑞对自己在炮兵学校的要求。
三、学校的组织制度与民主生活
学校在成立后,共招收了1000余名学员,学制8个月,共编制3个炮兵学员大队,10个中队,1个迫击大队,1个工兵科。学校的训练方针是“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一切服从当时战争的急需。所学课程包括射击技术、战士运用、火炮操作、侦察指挥和马术、行军、宿营等,还有工兵的一些内容。教学坚持“来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的原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体学员经过艰苦奋斗、勤学苦练,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由于延安炮兵学校的学员来自各个不同的单位和岗位,其阶级出身、社会经历、政治觉悟、文化等方面凑存在这不同程度的差别,同时,其对炮兵地位和通的认识字爱不尽相同。所以在学员入学后,学校利用编制队动员等机会,对学员进行集中的思想教育,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要求广大学员及干部要牢记延安炮兵学校的“晋中职责,精通技术,遵守纪律,为民服务”的校训,成长为一个为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人。另外,在这亨氏开课前,学校还发动学员自己动手建设校园的工作,包括进行一些必要的物资准备,如整修窑洞、烧木炭、种菜种粮等。
1945年9月下旬,延安炮兵学校奉军委命令在开赴东北途中,先后把学员分配给晋绥、晋察冀和冀热辽等军区,共约5个炮兵团的各级干部,作为组建炮兵团的骨干,他们依靠在学校学到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我军炮兵的发展壮大和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后来的军委炮兵学校在总结自己的发展历史中指出:“炮兵团的成立与学校逐步发展,从徒手成家,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创造了今天的“炮兵学校”,同时也留下——也将留下了光荣的传统”。
【参考文献】
[1] 《沈阳炮兵学院院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院院史》(1944-2011),白山出版社.2008.9.第一版.
[2] 任勇编,《南泥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8第一版.
[3] 中国共产党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国党史人物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7第一版.
作者简介:席生琴(1989年-), 女,汉族,陕西人,硕士学历,单位:延安南泥湾革命旧址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