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浅析
陈巧文 李月芳 张婕 庞玉梅
【摘? ?要】 本文试图以广西深度贫困县昭平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为例,剖析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视角为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寻求可行之路。
【关键词】 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9? ? ? ? ? ? ? ?文献识别码:A? ? ? ? ? ? ?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1-0061-62
昭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均滞后于其他地区,因此昭平县的脱贫和发展在广西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本研究试图以当前广西昭平县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为例,分析总结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剖析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视角为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寻求可行之路。
1? 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以昭平为例,当前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模式浅析如下:
昭平县位于广西东部,隶属贺州市,总人口 44.7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8.79万人。是全国29个国定贫困县之一,也是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60个贫困村,有41个是深度贫困村。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7087户,贫困人口69999人,贫困发生率18%。近年来,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迅猛发展,对促进昭平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十分显著。
1.1? 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依托县南山茶海AAAA景区、故乡茶博园AAA景区等特色旅游品牌和悠久的昭平茶文化,推进农业(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地域、民族特点的休闲农业示范点。
1.2? 依托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设以茶产业为主导,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农业(茶园)休闲旅游等多业发展的昭平农业产业园区、黄姚农业产业园区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培育专业特色小城镇。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3? 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品牌培育,打造以“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等。
1.4? 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业态
重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采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全面提升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5? 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加大智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等建设力度,以培育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等农业企业集群。
1.6? 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有机结合
积极引导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或出资扶持教育,或现身说法,传授技术和经验以提高全民素质。县七冲瑶山生态农业有 限公司董事长陆仁胜,常年下乡科普,2016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选进农村科普员”,2017年成立昭平县第一家农村电子商务 服务机构——昭平县电子商务协会,共培训电子商务人才近7000人次。
2? 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昭平县的調研,我们发现贫困地区农村通过尝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模式,活跃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但也存在不少等问题。
2.1? 融合水平有待提高
第一、融合覆盖面窄,尤其是在信息、仓储、物流等方面融合比例小;第二、融合起点低,大部分项目仍以传统种植技术为主,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加工业以初次加工为主,产业链较短,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多数经营主体整合资源要素、创造价值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市场竞争力比较弱。
2.2? 支撑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不健全
昭平县多为山区半山区,地势不平、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低;;公共和社会化服务滞后,技术创新和服务不足。
2.3? 产业融合项目自身问题
项目融资难, 缺少股权融资、租赁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营主体的资金难题;项目经营管理薄弱 ,政府管理角部门大多缺乏协同配合,项目自自身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4?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相当部分项目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力不足,普通农户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地位较低作用不大。
3? 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3.1? 培育壮大产业融合主体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充分发挥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视发展普通农户家庭的生产经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如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兴办家庭农场等。促进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拓宽合作领域,引导农民合作社从产品合作走向产业合作,从单一要素合作走向全要素合作,从生产终端合作走向全产业链合作,创新合作社试点等。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公益性服务组织,鼓励经营性服务组织建设,发展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3.2? 强化保障措施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服务投入,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农田水利建设等多管齐下;2、强化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3、提升管理水平,政府有意识的引导各经营主体通过培训和技术创新等多渠道提升管理能力;4、创新政府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
3.3? 强化利益联结机制
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村民合作社、农户等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并尽可能提高履约率,促进产销衔接和农产品流通;2、开展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
强化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引导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有机结合。 鼓励农业企业优先为流转出土地的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并聘用,增加其收入;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农户规模化、 标准化、集约化经营;积极引导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有机结合,提高全民素质。
4? 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点思考
基于昭平县的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的过程,如果只是在农村种养、加工、开发乡村旅游、收购农产品等简单的产业融合模式,整个过程农民并没有参与市场竞争,没有提升素质与能力,只是被动参与获取劳动报酬而已,也就是说农民的基本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力没有得到发展。产业融合创造再大的经济效益也无法让农民真正意义上地分享农村产业融合的红利,那么产业融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也和我国当前的扶贫精神相去甚远。日本“六次产业化”强调支持基于农业的“后向延伸”,形成立足农业资源利用的农村二三产业,让农业生产者能更好地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利润,其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工商资本前向整合吞并农业,加剧农民对工商资本的依附。昭平县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让农民分享土地资产增值收益,这些探索值得肯定,但也直觀感受到普通农户在整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较为被动,而农户作为产业融合最基本的元素,其生产力水平直接制约了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如何创新贫困地区产业融合的模式,提升农户自身能力和增强风险共担意识,让农民的角色从被动转为主动,成为下一轮农村产业融合组织和实施的主体,从而达到根本意义上的产业扶贫,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逐渐从单纯依靠外在扶贫力量的初级发展模式过渡到主要依靠内生动力的更高层次的持续发展模式,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当前精准扶贫的最本质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姜长云.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20-21.
[2] 芦千文,姜长云.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 江淮论坛,2016(1):14-16.
[3] 陈诗波,李伟,陈亚平. 新时期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8(1):5.
(编辑:李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