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苹果密植栽培效果的因素分析
程小应
在苹果生产中,早果、丰产是生产者所追求的两大主要目标,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密植栽培成为实现目标的首选。现在密植栽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主流,且很成功,而我国密植栽培发展缓慢,成功的几率较小,究其原因,除观念因素外,还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然条件是基础
苹果密植栽培,单位面积消耗的物质增多,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要求栽培的自然条件优越,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国际国内密植栽培较成功的案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国际上意大利、荷兰等国密植栽培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就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据资料显示,欧洲大陆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4%~6%,年降雨量在600~800 mm之间,进行苹果密植栽培有很好的基础。我国矮化密植栽培面积最大的是陕西凤翔,矮化密植种植面积近1.3万hm2,地处肥沃的八百里秦川,年降雨量在600 mm以上;我国乔化密植最好的果园在河南省的二仙坡,由于长期以来,注重土壤培肥,通过长期采用烤烟秸秆覆盖,土壤已变得十分肥沃,年降雨量在700 mm以上。我国密植栽培之所以发展缓慢,与我国的自然条件有极大的关系,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土壤瘠薄,降雨少,远远不能满足苹果生长的需要,不具备苹果密植栽培的条件。
2投资是保障
现代密植栽培以高度信息化为核心,以机械化为手段,以高投入为保障,与传统苹果生产有着较大区别。相对于传统的稀植栽培而言,密植栽培投入量大,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特别是在发展初期,资金投入量大。据海升集团在陕西千阳建园的经验,667 m2投资在6 000~8 000元之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试验站所建现代化密植园667 m2投入在 10 000元以上,这样的高投入与我国苹果以户为单位经营的现状不符,绝大部分农户不具备这样的投资能力,这是密植栽培在我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3品种是核心
密植栽培成功与否与所选品种有极大的关系。在苹果品种中,成花难易差别极大,容易成花的品种在栽植当年即可见花 ,而成花较难的品种在栽后4~5年才能见花,因而密植栽培中,品种选择至关重要,是密植栽培成功与否的核心所在。像意大利密植栽培应用的主栽品种为金冠,荷兰主栽品种为夏红,都是容易成花的品种。易成花的品种,决定了苹果树体能够尽快地投产,结果会消耗大量树体营养,有利于抑制树体旺长,控制树冠扩张。难成花的品种,枝条扩展快,易郁闭,栽培的难度较大。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静宁园艺实验站应用金冠进行密植栽培就获得成功。1986年静宁县城关镇南关村宋徐珍选用良种壮苗,采取“坑大、肥多、水足、秋栽”定植技术,按2 m×3 m的株行距栽植667 m2金冠、红星,1987年通过春季拉枝;夏季扭梢促花;秋季压枝开角,摘心、缓势;冬季轻减缓放,弯曲延伸,控前促后,到1988年结果率达55%,667 m2产量62.5 kg,栽后第3年全部结果,667 m2产1 544.6 kg,6年生667 m2产达到3 894 kg,创造了静宁密植栽培成功的典范,其后密植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由于静宁主栽品种为秦冠,密植栽培在绝大部分地方是成功的,密植栽培由于投产早,能够早受益,对于静宁苹果的规模扩张功不可没。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静宁苹果产业主栽品种开始向红富士过渡,因富士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6)
成花较难,在城川、威戎一带建园的仍采用密植模式,667 m2栽植株数83株以上,由于进入结果期迟、田间郁闭现象严重,到新世纪开始,树体竞相向上生长,树体过高,田间空间较小,树体抱合,产量和质量均很难提高,生产效益很不理想;而在同一时期,静宁南部的仁大等乡镇,在栽培红富士时将667 m2株量降到33株,由于单株所占空间充足,枝条受光充分,成花多,产量上升快,所结果实品质优,在进入结果期后,产量跨越式增加。静宁苹果产业的发展表明,密植栽培中选用易成花品种是很关键的。
现代苹果产业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千阳海升国际现代苹果示范园中,2012年栽植的从荷兰进口的许多大苗中,2013年成花容易的夏红硕果累累,而成花较难的富士坐果寥寥无几。
红富士苹果品质优良,在我国生产中的主导品种的地位不可动摇。密植栽培由于具有前期产量和效益上升快的特点,进行密植栽培是大势所趋。在红富士苹果密植栽培时应注意选择成花较容易的短枝型品种,以尽快达到以果控冠的效果,像陕西凤翔采用的双矮密植栽培模式就比较成功,在矮化砧木上嫁接短枝型品种,既有效控制了树体生长,又促进早果,各地发展时可借鉴。
品种关乎产业发展成效,在进行密植栽培时应高度重视。
4提高覆盖率是关键
密植栽培前期产量和效益提升的关键是果园的覆盖率。果园覆盖率越高,则田间枝量大,光能利用充分,光能转化率高,产量和效益上升快,因而提高果园的覆盖率是密植园管理的主要任务。生产中应通过合理密植,轻剪长放,少疏少截,对树体萌生的枝条能用尽用,以促进覆盖率的提高。
5以果控冠是有效途径
树冠的控制是密植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密植栽培中易出现树体间枝条交叉生长现象,枝条交叉生长会导致园内整体光照恶化,光照恶化则无效光区增加,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因而要加强树冠的控制,以延缓交叉现象的出现及控制交叉的程度。树冠的控制最可行的办法是促进枝条结果,使树体内的养分主要供给结果。用于结果的养分多,则用于长枝条的养分就少,枝的生长就受到控制,因而在密植栽培中要充分利用结果控冠措施,防止密植园整体光照恶化。
6枝量调节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密植栽培的优势在前期,到进入大量结果期后,枝量过多、光照恶化会成为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枝量调节应贯穿栽培的全过程。在生长的前期应以增加枝量为主,到生长的中后期要以减少枝量为主,应将667 m2枝量控制在8万条左右,特别在进入盛果期之后,要及时疏除过密的遮光枝,保持树体上下内外、南北均衡受光,立体结果,以利于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提高。枝量调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为目标,以落头、提干、开角为手段,改善顶射光、侧射光和地面反射光的利用状况,不断地优化光照条件,减少无效光区。
7培肥地力是密植栽培的根本保证
密植栽培单位面积产出多,对肥力的要求量大,生产中应将培肥地力作为主要突破口,提高土壤供给养分能力,以满足树体生长的物质需求。现代密植园生产中多推行生态栽培法,通过果园生草措施,补充土壤中消耗的有机质,以持续不断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条件的地区,在推行生草栽培的前提下,还应广辟肥源,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这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应保质保量地做好补给,为苹果生产打好物质基础。当然,苹果生产对土壤中养分消耗量大,仅靠有机肥的补充是不能满足生长需要的,化学肥料的施用不可忽视,化学肥料施用时要注意适时适量适法,以提高肥效,减少损失。
8选择适宜砧木是捷径
苹果生产中应用的砧木种类较多,不同砧木对苹果树体的控制作用各异,生产中按其对树体的控制作用不同分为乔化砧木、半矮化砧木、矮化砧木,其中矮化砧木对树体的控制作用最强,半矮化砧木次之,生产中选择矮化或半矮化砧木是密植栽培成功的捷径。
(收稿日期:20140814)
在苹果生产中,早果、丰产是生产者所追求的两大主要目标,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密植栽培成为实现目标的首选。现在密植栽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主流,且很成功,而我国密植栽培发展缓慢,成功的几率较小,究其原因,除观念因素外,还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然条件是基础
苹果密植栽培,单位面积消耗的物质增多,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要求栽培的自然条件优越,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国际国内密植栽培较成功的案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国际上意大利、荷兰等国密植栽培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就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据资料显示,欧洲大陆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4%~6%,年降雨量在600~800 mm之间,进行苹果密植栽培有很好的基础。我国矮化密植栽培面积最大的是陕西凤翔,矮化密植种植面积近1.3万hm2,地处肥沃的八百里秦川,年降雨量在600 mm以上;我国乔化密植最好的果园在河南省的二仙坡,由于长期以来,注重土壤培肥,通过长期采用烤烟秸秆覆盖,土壤已变得十分肥沃,年降雨量在700 mm以上。我国密植栽培之所以发展缓慢,与我国的自然条件有极大的关系,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土壤瘠薄,降雨少,远远不能满足苹果生长的需要,不具备苹果密植栽培的条件。
2投资是保障
现代密植栽培以高度信息化为核心,以机械化为手段,以高投入为保障,与传统苹果生产有着较大区别。相对于传统的稀植栽培而言,密植栽培投入量大,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特别是在发展初期,资金投入量大。据海升集团在陕西千阳建园的经验,667 m2投资在6 000~8 000元之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试验站所建现代化密植园667 m2投入在 10 000元以上,这样的高投入与我国苹果以户为单位经营的现状不符,绝大部分农户不具备这样的投资能力,这是密植栽培在我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3品种是核心
密植栽培成功与否与所选品种有极大的关系。在苹果品种中,成花难易差别极大,容易成花的品种在栽植当年即可见花 ,而成花较难的品种在栽后4~5年才能见花,因而密植栽培中,品种选择至关重要,是密植栽培成功与否的核心所在。像意大利密植栽培应用的主栽品种为金冠,荷兰主栽品种为夏红,都是容易成花的品种。易成花的品种,决定了苹果树体能够尽快地投产,结果会消耗大量树体营养,有利于抑制树体旺长,控制树冠扩张。难成花的品种,枝条扩展快,易郁闭,栽培的难度较大。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静宁园艺实验站应用金冠进行密植栽培就获得成功。1986年静宁县城关镇南关村宋徐珍选用良种壮苗,采取“坑大、肥多、水足、秋栽”定植技术,按2 m×3 m的株行距栽植667 m2金冠、红星,1987年通过春季拉枝;夏季扭梢促花;秋季压枝开角,摘心、缓势;冬季轻减缓放,弯曲延伸,控前促后,到1988年结果率达55%,667 m2产量62.5 kg,栽后第3年全部结果,667 m2产1 544.6 kg,6年生667 m2产达到3 894 kg,创造了静宁密植栽培成功的典范,其后密植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由于静宁主栽品种为秦冠,密植栽培在绝大部分地方是成功的,密植栽培由于投产早,能够早受益,对于静宁苹果的规模扩张功不可没。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静宁苹果产业主栽品种开始向红富士过渡,因富士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6)
成花较难,在城川、威戎一带建园的仍采用密植模式,667 m2栽植株数83株以上,由于进入结果期迟、田间郁闭现象严重,到新世纪开始,树体竞相向上生长,树体过高,田间空间较小,树体抱合,产量和质量均很难提高,生产效益很不理想;而在同一时期,静宁南部的仁大等乡镇,在栽培红富士时将667 m2株量降到33株,由于单株所占空间充足,枝条受光充分,成花多,产量上升快,所结果实品质优,在进入结果期后,产量跨越式增加。静宁苹果产业的发展表明,密植栽培中选用易成花品种是很关键的。
现代苹果产业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千阳海升国际现代苹果示范园中,2012年栽植的从荷兰进口的许多大苗中,2013年成花容易的夏红硕果累累,而成花较难的富士坐果寥寥无几。
红富士苹果品质优良,在我国生产中的主导品种的地位不可动摇。密植栽培由于具有前期产量和效益上升快的特点,进行密植栽培是大势所趋。在红富士苹果密植栽培时应注意选择成花较容易的短枝型品种,以尽快达到以果控冠的效果,像陕西凤翔采用的双矮密植栽培模式就比较成功,在矮化砧木上嫁接短枝型品种,既有效控制了树体生长,又促进早果,各地发展时可借鉴。
品种关乎产业发展成效,在进行密植栽培时应高度重视。
4提高覆盖率是关键
密植栽培前期产量和效益提升的关键是果园的覆盖率。果园覆盖率越高,则田间枝量大,光能利用充分,光能转化率高,产量和效益上升快,因而提高果园的覆盖率是密植园管理的主要任务。生产中应通过合理密植,轻剪长放,少疏少截,对树体萌生的枝条能用尽用,以促进覆盖率的提高。
5以果控冠是有效途径
树冠的控制是密植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密植栽培中易出现树体间枝条交叉生长现象,枝条交叉生长会导致园内整体光照恶化,光照恶化则无效光区增加,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因而要加强树冠的控制,以延缓交叉现象的出现及控制交叉的程度。树冠的控制最可行的办法是促进枝条结果,使树体内的养分主要供给结果。用于结果的养分多,则用于长枝条的养分就少,枝的生长就受到控制,因而在密植栽培中要充分利用结果控冠措施,防止密植园整体光照恶化。
6枝量调节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密植栽培的优势在前期,到进入大量结果期后,枝量过多、光照恶化会成为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枝量调节应贯穿栽培的全过程。在生长的前期应以增加枝量为主,到生长的中后期要以减少枝量为主,应将667 m2枝量控制在8万条左右,特别在进入盛果期之后,要及时疏除过密的遮光枝,保持树体上下内外、南北均衡受光,立体结果,以利于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提高。枝量调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为目标,以落头、提干、开角为手段,改善顶射光、侧射光和地面反射光的利用状况,不断地优化光照条件,减少无效光区。
7培肥地力是密植栽培的根本保证
密植栽培单位面积产出多,对肥力的要求量大,生产中应将培肥地力作为主要突破口,提高土壤供给养分能力,以满足树体生长的物质需求。现代密植园生产中多推行生态栽培法,通过果园生草措施,补充土壤中消耗的有机质,以持续不断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条件的地区,在推行生草栽培的前提下,还应广辟肥源,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这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应保质保量地做好补给,为苹果生产打好物质基础。当然,苹果生产对土壤中养分消耗量大,仅靠有机肥的补充是不能满足生长需要的,化学肥料的施用不可忽视,化学肥料施用时要注意适时适量适法,以提高肥效,减少损失。
8选择适宜砧木是捷径
苹果生产中应用的砧木种类较多,不同砧木对苹果树体的控制作用各异,生产中按其对树体的控制作用不同分为乔化砧木、半矮化砧木、矮化砧木,其中矮化砧木对树体的控制作用最强,半矮化砧木次之,生产中选择矮化或半矮化砧木是密植栽培成功的捷径。
(收稿日期:201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