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培养模式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建设研究

    刘敏

    摘 要: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有所改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内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4+2”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讨出“4+2”培养模式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教学;“4+2”培养模式;建设;研究

    现阶段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日常教学中以理论为主,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实际工作岗位需要,而校内有限的设施条件也限制了实践性课程的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高职院校内并未获取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目前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实习培养多采用放羊式的顶岗实习,不利于学生社会实践和生产实力的提高,学生在用人单位经历长达半年的磨合方可适应工作岗位。在此教学背景下,本文提出了“4+2”培养模式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建设研究。

    一、“4+2”培养模式

    “4+1+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高素质技能培养,此培养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而在层层递进的培训过程中实现学生在岗技能的强化。培养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学生在前四个学期在校内进行物流专业方向课、物流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其中专业方向课建立在“项目驱动”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实训和教学活动。第二阶段:学生在第五学期进行短期顶岗、轮岗和练岗,均以准职业人和模拟者的身份进行,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三阶段:学生在第六学期时进入校企合作的单位内顶岗实习,实现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强化,为步入社会需求工作打好坚实的技能基础。

    二、应用“4+2”培养模式的考虑因素

    1.基于学校、学生实际基础进行。较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短,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方面较弱。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需建立在师资情况、实习资源和校园设施的基础上进行,避免理论课程安排过度而实践活动过少的现象出现。高职院校在制定方案时,需认清本校实际情况,在参考本科院校的同时实现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以利于学生接受。教师在对相同课程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需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对理论知识进行扩展、补充和筛选,注重实训、案例和趣味教学活动的开发。

    2.基于社会需求调查基础上进行。专业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为“4+2”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设计方案,通过学生的就业情况、市场的需求情况和人才的培养标准确定出总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实践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的制定。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可建立起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组织学生进入到企业内,实现企业内部与师生的面对面交流。;良好的沟通交流能让学生切实了解到物流类行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而对自身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此外,教师通过与企业间的沟通,能够明确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可将重点放置于学生创新思想和信息管理的培养,顺应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实现配送、管理、运输和仓储等物流系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在物流管理方面的时间操作能力。

    三、“4+2”培养模式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建设

    1.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4+2”人才培养模式若要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得以良好的运用,需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了解用人单位对技术性管理人才、现代物流思想型人才及物流方面人才的需求。从目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企业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30%,高职院校可通过此调查结果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规划和安排,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且具有现代化物流技术、素养和思想的综合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需以培养目标为基础,只有制定出培训要求和教学要求明确的相关课程,才能构建出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2.培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在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在鞋内的实训和企业的顶岗等活动,都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和教育。学校可选派和组织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到企业,让师生共同积累经验,在增加学生工作经验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高职院校可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外聘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逐渐实现丰富实践经验和丰富理论知识的结合,构建出兼职和专职并行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需大力培养兼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规范,在校内师资培训计划中加入对兼职教师的综合能力辅导,以便更好的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

    3.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可通过选取个合作企业的方式,实现校外实践基地的构建,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在选取合作企业时,需从主流技术、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考察,通过互利互惠的合作方式,实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在“4+2”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在第五个学期便可在企业内完成临时顶岗,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而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实现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赢。高职院校还可与学校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将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以获得法律的保护,为学生的切身利益寻求保障。高校在构建校外实践基地时,需以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向为主导,分别培养出满足商贸物流、企业物流和国际物流三个职业发展方向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严霄蕙,马骏,马洁.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92-93.

    [2]李中全,许彤.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38-39.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