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分析
钟志明
从人口学角度分析,城镇化则是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的一个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报告中提到,1978年到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已经从1.7亿增加到了7.3亿,城镇化从17.9%提高了53.7%。随着新型城镇建设发展,青年人口所占比例降低、老年人口增加、劳动力转移是农村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老年人口日益增加,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教育需求越来越强烈,开展农村老年教育活动成为了必然趋势。农村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素养的主要途径,是优化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方法,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老年教育供给体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学习方式及内容日益多样化,需构建完善的农村老年教育供给体系。基于老年人学习需求,可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老年教育供给体系,以学历学位证书教育、单科专项教育、各类培训教育形成一体化农村老年教育体系。针对农村老年人休闲交往需求,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予以满足,这主要是由老年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来负责;老年人兴趣爱好的学习需求则由单科专项教育予以满足,老年大学系统负责,老年开放大学系统也承担部分;提高圆梦学习需求,则采取学历学位证书教育予以实现,老年开放大学系统负责。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老年教育相关机构应积极履行职责,认真完成培训教育任务,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三位一体”的供给体系,使得在线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真正实现互动互联,构建成多样化农村老年教育供给路径。
2、加强课程建设
注重课程建设,促使课程教学更加规范、科学与适用,以此来提高老年教育质量。例如,可长期开设老年象棋、二胡、篮球、丝网花制作、美食制作班、手工艺制作、环保生活、老年保健、现场急救等各种课程。同时,对区域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发多样化教育校本课程,例如,普通话、老年人学电脑、老年迪斯科、交谊舞基础、老年运动会、老年养生操、家居植物装饰、隔代教育、老年卡拉OK等课程,开展各种课程时需严格遵照课程交涉要求编订教学大纲,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选用规范科学的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注重教学反馈与评测,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另外,新型城镇化中,农民逐渐市民化,这一演变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居住空间、职业、户籍的转变,更需要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文明新市民教育必不可少,其教育的重點在于文明理念、文明礼仪、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法规、环保教育、形势教育、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对于老年人身心变化,应组织开展突发状况应急技能培训、养老保健养生和心理健康知识、生命教育等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第三代培养是其主要人物,接受隔代亲子教育能够引导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渐渐从“业余”转变为“专业”,从而优化隔代教育质量。
3、发挥村委会作用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为了能够强化农村老年教育,应注重发挥农村地区单位、社会组织的作用。村委会十分了解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情况、教育需求及精神状态,所以各级党委政府不得忽视村委会所发挥的阵地多样,组织农村老年人,开展针对性工作,以此来促使农村老年人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村委会应积极掌握老年人学习愿望,开设一些满足其生活所需的教育项目,迎合学习需求,激发参与热情。例如,可开设时事政策、林果管理、食用菌栽培、文艺体育、法律知识、老年保健等课程,也可开设缝纫、刺绣、园艺、裁剪、民间文艺等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另外,应善于借助互联网、电视等媒介,开设老年教育网站、空中老年教育课程,组织插花、歌舞、电脑等一系列课程,尽力地满足农村老年人教育所需。同时,地方高校应凭借自身丰富的办学经验、雄厚的师资力量,主动投身于农村老年教育事业中,积极帮助老年人,促使更多的老年人获取高等教育,共享教育成果,满足老年人就近学习的需求。
4、加强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借助老年大学师资力量,对农村老年人潜能进行深入挖掘,调动其智慧,开设特色课程。想方设法调动老年教师的余热,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老年教育事业中。其次,聘请专业教师,开设专业课程,并加强岗前培训活动。再次,邀请著名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活动,向农村老年人宣传讲解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及趋势。最后,招募实习生、志愿者设立公益性教师队伍,组织符合老年人兴趣爱好及生活的教育活动。所以,对于农村老年教育而言,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建由专家学者、专职教师、志愿者、实习生、老年教育者共同构成的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关键性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应积极关注农村老年教育事业,想方设法推动其发展,帮助老年人完成继续社会化、优化生活品质、完善自我教育活动及自主学习。
(作者单位:223124江苏省淮安市共和社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