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阳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设
张頔
摘要:自贵阳市2008年制订《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文件以来,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开始迅速发展,物流已成为贵阳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特别是在国家颁布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中,提议要将贵阳打造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及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城市,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为贵阳物流业整体发展与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与支持。文章首先通过对贵阳市物流行业现状进行调查与阐述,进一步分析贵阳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优势,进而提出建设贵阳市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贵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优势;对策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中国未来的经济焦点将渐渐转移至西部地区,同时也将带领区域性物流中心向西部的迁移。贵阳在西南地区中位处内陆交通的关键,同时也是黔中地区及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拥有成为内地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绝好机遇,其物流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黔中经济区经济与各地区、国外的经济往来。贵阳是连接西北、西南地区,珠江三角州、广州、香港、澳门地区以及西南向东的第一交通枢纽。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不仅可以使贵阳市现代物流业的质量、效率、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能够加强贵阳市在区域范围内的核心竞争力,使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贵阳市物流业及物流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以及数据查阅,本文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为物流业总产值的数据,以反映贵阳市物流业的规模。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根据表1我们可得近三年来贵阳市物流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所占GDP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但从比重具体数字上反映了物流业对GDP的贡献较小,说明贵阳市物流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2014年贵阳市货运物流总量26421万吨,相比2013年增加24.1%。近几年贵阳市货运总量及方式具体见表2所示。
贵阳市目前物流总量在逐年的加速增加,传统的公路物流量比重较高,成本低廉的铁路所占比重有限、水运物流所占比重非常小。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贵阳市共有148家物流企业。贵州省重点A级物流企业共有19家,贵阳市重点物流企业共有15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家,4A级企业3家,3A级企业11家。贵阳市目前已占据贵州省大部分A级物流企业,并以综合型为主并有少数仓储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初步开始发展。多家实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包括国药控股贵州有限公司、德邦物流、宅急送、中邮物流、中国物流、九州通医药物流等落户贵阳,这些企业实体入驻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理念。例如西南物流中心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苏宁的西部物流配送基地一期项目已完工;美安物流园区的一期项目于2013年完工,现已正式投入运营,二期项目的征地工作已完成;扎佐兴达矿产品交易中心开始进行场地的平整工作,铁路专用线也在建设当中;改貌物流园的改貌铁路转运中心和立体仓库进入运营状态,“无水港”将启动土地挂牌工作;西部化工(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工程已完工并开始试运营。
截止2014年年底,贵阳市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行业的人员共计3.95万人,占全省比重57%,较2010年从业人数增加68%。说明随着贵阳市经济及物流行业的发展,相关就业人员也在不断增加,物流市场逐渐扩大。但是贵阳市内大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大多企业只能提供基本仓储、运输、装卸等单一服务,基本是靠人力完成,与信息技术产业结合较少,以致于在出现突发事故时,不能及时反馈给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解决问题速度较慢;其次,由于物流设施老套,信息系统不健全,导致不能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二、贵阳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优势
(一)持续增长的物流需求
地区的国民经济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物流需求规模,通过对贵阳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贵阳物流需求的总体规模的变化情况。通过贵阳市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总产值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几项具体指标来反映贵阳市物流需求的变化趋势。贵阳市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的逐年增长,反映了贵阳市物流业以及物流需求规模的一个发展空间。
地区经济要得以稳定持续的增长与发展,需要有相对应的物流需求规模来支撑。因此,贵阳市的GDP、固定资产投资的迅速发展不光是物流连续增长的基础,而且也为贵阳物流需求的增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贵阳市工业总产值逐年递增,2014年工业总产值为2385.88亿元相较2010年增加了125%。工业企业是产生物流需求的重要主体,目前贵阳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转型期,工业产值的迅速增长势必带动物流需求的全面增长。为了避免竞争,很多企业开始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念,改变企业的传统物流方式,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以最大程度地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刺激了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国内社会消费品物流需求是贵阳目前物流的另一个主要来源。近年来,城乡消费品市场在买方市场继续深化的情况下,仍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快速发展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反映出对贵阳物流行业需求的发展趋势。
(二)地理区位优势及日益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
贵州省位于西南腹地的云贵高原,与重庆、四川、云南、廣西相接壤。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中心城市,距离重庆长江口岸300公里、广西北海500公里,具有临江近海的相对地理优势,有利于日后发展现阶段处于较低水平的水运系统。而贵州高铁的兴建,将使贵阳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路网结构中连接川、重、湘、粤、桂的重要节点。交通运输方面,贵州是西南地区往南的重要陆路通道。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贵阳市开始进入了以路、铁、航运输为主,水运等运输方式为辅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的初级阶段。截止至2014年贵阳交通线路总里程为9.7千公里,社会年货运量至2014年已达21281万吨;公路货运量不断递增,2014年货运量已达2115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31%;铁路货运总量至2014年货运量已达1621万吨。
(三)大数据助力智慧物流及智能物流港
近两年来,贵州省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了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将智慧物流云、电子商务云进行有效联结,助力于贵州省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建设,加强物流节点内部装备,提升设施信息化水平,实现运输和货运信息、物流供求信息、在线物流在线跟踪、物流投资项目等信息共享。同时加速建设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六盘水、都匀为一级基地,以毕节、铜仁、凯里、兴义等为二级基地的智能公路港网络体系,构成全国模范型“智能公路港”物流平台网络,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和一体化物流体系构建。
三、促进贵阳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运输体系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根据最新贵阳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贵阳市以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为目标,以打造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为途径,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贵阳市提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涵盖龙洞堡国际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改貌货运站等,对铁路、公路、水路、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等进行改良优化,实施中心城市“一横、一纵、一环”的道路网的主干骨架和“三环路十六线”的主干道网络系统。在贵阳市区域内部重点解决城际铁路与城市内轨道交通的衔接,机场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干线、支线、联络线的衔接,国家和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二)打造物流信息平台
2016年贵州物流APP正式上线,贵州物流APP使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全球定位等技术手段,尽可能地提高服务两端的整合效率以及物流配送的效率,减少物流的浪费,从而为用户和企业节省了成本。贵阳市应加大力度推广此类软件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在贵阳物流企业中加大新型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FDI等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改善货车空驶率高的现状。大力建设以电子服务系统、物流服务系统、电子交易系统等为基础的第四方物流服务,从而实现物流企业、物流园区、职能服务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优化产业结构
贵州省作为矿产资源输出大省,在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应实现产业升级,优化转型。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如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等,贵阳市物流业应联手这些新兴产业群,寻求共同发展。2014年贵阳市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497.2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4.33:39.10:56.75,从结构上来看贵阳市三产结构还较为合理,但是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居民消费水平,进而带动物流业的发展,促进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设。
(四)加强物流技术研究,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贵阳市应支持鼓励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物流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贵阳市应学习和借鉴先进物流教育方法,大力资助高校物流专业的开设和人才的培养,可将政府与学校、企业和研究单位连结起来,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着重培训适应现代物流业的高技术人才。应鼓励企业创建物流技术研究机构,提升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企业应设置专用资金来进行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知识水平。
(五)推进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标准化是物流业的基础,要想提高物流流通效率必须推进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针对物流专业术语、物流包裹及配送的计量和技术标准、物流数据的传输和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与推行,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以及相应的行业协会应该同技术标准管理部门相互协调,使现有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化。为了使相关技术标准达到一致,应在一定范围内将一般性的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进行整理。
参考文献:
[1]杜鹃,刘彤.贵州物流业发展现状与SWOT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03).
[2]陈文举.贵州物流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贸,2009(10).
[3]張绪明.贵州现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J].物流科技,2013(05).
[4]靳为公.青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构建[D].天津大学,2006.
[5]付玲馨.长沙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6]钟刚琼.襄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探讨[J].中国市场,2013(38).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