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九江在发力
马达 水木 邵猷芬
当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扶贫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向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转变,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转变,开创了扶贫开发的新战略、新模式和新路径。
近年来,九江市扶贫开发工作在“精”字上下狠功夫,在“准”字上做足文章,走出了富有九江特色的扶贫新路子。
尤其是近3年来,九江市共解决了15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45.34万人下降到现在的30.33万人。仅2014年,全市顺利完成减贫任务6.2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18%下降到8.2%,下降了3.98个百分点,重点贫困县修水、都昌两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达到15.8%,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5个百分点。
“扶贫攻坚只能加强,投入力度只能加大,贫困地区发展只能加快”,时任九江市委殷美根书记多次要求,要认准形势、瞄准目标、选准路子、找准方式、定准机制,按照“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决策部署,下大决心、加大投入、花大力气,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
时任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钟志生表示,要进一步强化认识、强化举措、强化领导,立下愚公志,提高“精准度”,打好“攻坚战”,走出一条具有九江特色的扶贫道路。
打好新时期的扶贫攻坚战,九江正在精准发力。
敢于创新 创造“九江样本”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九江市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打出组合拳,推出新模式,全力打好安居扶贫、产业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战役,打造了一个个江西扶贫攻坚的“九江样本”。
2014年11月15日,全省首个搬迁移民进城进园安置小区——修水县良瑞佳园安置房摇号分配仪式,来自该县溪口镇榨下村的村民夏国虎说:“良瑞佳园建得快、建得好、建得美,是广大移民户的梦想家园”。围绕着让贫困地区出新貌、换新颜,贫困群众迁新地、住新房,九江凝心聚力,坚决打赢安居扶贫攻坚战。
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孙丽敏介绍,九江市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的困难群众有将近20万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等各种因素,要就地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难度极大,成本极高。如何实现这部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为摆在扶贫攻坚过程中跨不过去的一道坎。
为此,九江市不断开拓思路,创造性地提出整体移民搬迁进县城,进工业园,进集镇,进中心村,用改革的办法统筹住房、就业、发展、户籍、教育、医疗和保障问题,解决边远困难群众的长远生计的新路子,得到了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拥护。
仅2014年,全市就完成4693户19308人搬迁任务,其中贫困人口占48%。2014年4月1日,省委书记强卫深入修水县调研,特别指出:九江市修水县将整体移民搬迁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结合起来,系统考虑安置住房、就业保障、公共服务、土地流转等一系列问题,做法很好。
针对难以实施整体搬迁的落后村庄,九江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就地开展村庄整治。全市在1579个自然村实施村庄整治项目 4798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69亿元,项目覆盖395个贫困村。在永武、杭瑞、九景等高速公路沿线高标准打造村庄整治生态示范村100个。
九江始终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协调推进,统筹贫困地区一体化发展,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实施精准改善条件扶贫。
在修水县黄溪村,走村串户,看到的是,焕然一新的村貌,四通八达的路网,高耸气派的移民别墅新居,如火如荼的特色产业……昔日的一片荒岭、荒洲不见了,替代的是一幅幅催人奋进的新变化,目不暇接的新发展画卷。每个村民总是一脸的灿烂,感激地说:“我们居住移民新村已建到第三期啦!移民搬迁户都搬到楼房里和城里人过一样的生活!不同的是,我们还有土地,发展种养业。这几年产业帮扶,算是帮到了根本上!让大家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日子过得红火。”
产业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的希望。孙丽敏介绍,九江市委、市政府结合九江自然禀赋,创造性地提出全力推进“一塘鱼、一亩果、一棚禽、一处景、一个人”“五个一”产业扶贫工程,破解“造血功能”不足难题,帮助贫困百姓脱贫致富。
“从2009年到现在,养鸽的效益很不错,年出栏乳鸽在3万只,加上鸽子的附加值,平均每户社员年收入可以达到2.8万,今后,我们将继续发展更多的社员加入合作社,养殖更多的鸽子,把产业做大做强。”九江县白合村养鸽合作社社长黄长江自信的说。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九江市着力打好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在产业布局上,着眼加快增收步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倾力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着力打造“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产业帮扶格局。近年来,全市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040万元,扶持产业项目1723个。扶持合作社101个,家庭农场10个,受益贫困人口达到12万余人。
“雨露计划”是九江市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又一亮点。为更好地实现转移,更快地脱贫致富,探索异地培训新模式,推动贫困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有效对接。自2009年起,九江市在深圳技师学院开设“九江扶贫班”,选送贫困地区子女赴该校学习深造,这在全省开创了将贫困地区子女送到沿海发达地区培训就业的先河。
“能到深圳读书,是我一直以来不敢想的梦。此时此刻我心里更多的是感动和感激。没有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爱,就没有今天我们向梦想走出的第一步”。采访中,来自修水县农村的杨松充满感激地说。
同时,九江市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各项救助制度,全力打好保障扶贫攻坚战。3年来,全市发放低保金近15亿元;累计投入 1784万元,完成学历培训5109人,技能培训 12529人;实施医疗救助近90万人次……
一个个“九江样本”凝聚着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工作者全部的心血。变化的背后,是九江市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有益探索,是促进精准扶贫走在全省前列的发奋图强。九江市精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为全省扶贫攻坚提供了有益借鉴,即:坚持树立精准扶贫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坚持整合资源合力突破;坚持激发内在发展活力;坚持创新扶贫攻坚机制。
凝心聚力 上下联动齐攻坚
采访中记者还现,近年来,九江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门扶贫工作会,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市级38个领导包乡、市直单位包村、干部扶贫到户等定点帮扶制度及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将扶贫重心真正下移到贫困村、扶贫措施落实到贫困户,九江市决定从2015年到2016年底安排市四套班子成员和152个市直单位对“十三五”贫困乡、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市级领导率先垂范,携同定点扶贫的市直部门和国有企业,深入定点扶贫联系村调查指导,助推形成了多方支持、上下联动、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思扶贫、议发展、奔小康的良好格局。
谁说穷在深山无远亲?2014年,为深入推进省委“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九江市开展了“帮百企、进千村、联万户”活动。帮扶过程中,全市169个市直(驻市)定点扶贫单位舍得出人、舍得出力、舍得出钱,帮扶力度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市参与贫困户结对连心的党员干部达到12000人,筹集帮扶资金和物资共计4882.6万元。各定点扶贫单位帮扶工作形式多样,支持推进了贫困地区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
“住房难、治病难、上学难”,一直是藏在贫困群众心头最隐的痛。近3年来,随着圆梦行动、微笑行动、爱心包裹、危房改造等活动相继开展,一个个大型公益扶贫行动在九江大地快速推进,“住不起房、上不起学、治不起病”正在得到有效改善。三年来,全市共计投入扶贫资金近九百万元,扶助贫困大学生、高中生700余人,危房改造300余户。
攻坚克难 放飞贫困群众小康梦想
由于自然禀赋、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制约,九江深山多,灾害频,这里扶贫攻坚,困难重重。截止2014年底,全市仍有2个贫困县,333个贫困村,30.33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8.2%。
2015年,九江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精神,制定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18年,提前两年摘掉贫困的帽子,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意味着九江市将勇啃“硬骨头”,通过创新扶贫机制,一场向贫困发起的最后“总攻”的大幕正在快速拉开。
为此,九江市将认真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扭住扶贫攻坚的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制定到村到户减贫计划,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责任到人,限期脱贫”,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地帮助贫困群众“造血、换脑、增智、夯基、融资”。
孙丽敏介绍,下一步九江将全力打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一塘鱼、一亩果、一棚禽、一处景、一个人”“五个一”产业扶贫工程,确保产业扶贫精准到村、到人;认真开展好村庄整治建设,重点选择和打造好一批农户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国道、高速路沿线为佳),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扶贫村庄整治示范村;全面整合搬迁资源,对地处边远、条件恶劣、就地扶贫难以凑效的贫困群众,实施搬迁移民扶贫,力争到2018年,全市再搬迁扶贫6万人;深化市级领导包乡、市直单位包村、干部联户机制,示范带动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攻坚,建立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扶贫,确保对贫困村全覆盖。
一场“亮剑贫困、告别落后”的扶贫攻坚战正在九江大地全面打响, 我们有理由相信,全面小康的中国梦,一定有九江的铿锵足音!
[作者简介]
马达,九江市扶贫和移民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