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李捷+李庆亮+张未仲等
摘要:对国内外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技术(植物抗虫性、不同作物间作、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并针对生态防控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为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果树害虫;生态防控;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当前,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性品种选育、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是主要病虫害防控手段,由于防治效果、使用成本等因素,我国田间病虫防控以化学防治为主。我国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量非常大,国内农药企业的总产量都在百万吨以上。但随着化学农药的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安全问题,如环境污染、土壤退化、3R ( 3R,Resistance,Residue,Resursence,即抗性、残留、再增猖獗)等。
作为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我国果品出口率只有1%~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农药残留超标是主要的制约因素[1]。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瑞典、比利时等国对自己国家生产的水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出率低于10%,超标率低于5%[2]。2000年,爱尔兰对苹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发现,检出率为59.5 %,而超标率为0[3]。而我国主要苹果产区的苹果果实中的样品农药残留的检出率为96.08%,农药残留超标率为13.07%。因此建立果园虫害综合生态防控体系非常有必要,果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对植物抗虫性、果园间作、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科学调控,实现果园虫害的可持续控制,维护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是目前我国果业发展的关键。
1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应用现状
1.1植物抗虫性
在害虫综合治理过程中,抗虫品种的合理使用是最关键的技术,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技术。种植具有抗虫性的品种后,在防治害虫过程中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同时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和使用,并有可能逐步代替化学农药,进而减少化学防治手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早在19世纪后期,就有了法国使用抗葡萄根瘤蚜的品种遏止了根瘤蚜的危害,进而挽救葡萄酿酒业的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不断有关于果树抗虫性相关研究的报道。如目前对葡萄根瘤蚜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是使用抗根瘤蚜葡萄砧木,研究表明5BB、SO4、1103P、河岸葡萄 580以及甜冬葡萄等品种对根瘤蚜表现出较强的抗性[4]。苹果绵蚜严重危害造成的苹果减产[5],已经影响了我国的苹果产业的发展。选育具有抗性的苹果品种是一项有效防治苹果绵蚜的措施,20世纪30年代Lindlye发现苹果品种Winter Majetin能抗苹果绵蚜。目前国内外已经在不同苹果品种上研究了苹果绵蚜的发育速率、繁殖力、存活率以及为害率,为选用抗性品种提供了依据 [6-7]。枣树上使用茉莉酸甲酯诱导树体抗虫性反应后,日本龟蜡蚧的取食和消化受到了明显抑制[8]。蒙古扁桃叶片用 MeJA 处理后,黄褐天幕毛虫出现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食物利用率降低、死亡率增高等[9]现象。
1.2果园不同作物间作
通过增加果园植被覆盖和植物种类,进而使果园生态呈现多样性,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是目前对果园害虫进行生态防控的有效方式之一。
草本植物可为天敌昆虫提供良好的蜜源和栖息场所,可增强果园生态系统对农药的耐受性,并且扩大生态容量。因此在果园增加不同类型的植物对于建立昆虫群落多样性,同时对于天敌种类和数量有着巨大作用。目前在苹果园种植的植物种类以豆科牧草为主,严毓骅发现果园种植紫花苜蓿与夏至草、泥胡菜结合,能够增加小花蝽的种群数量[10-11]。冯建国发现果园间作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后,天敌数量相对于清耕园明显增加,而蚜、螨及金纹细蛾等害虫数量减少[12]。伊兴凯发现梨园生草后,增加了果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了害虫天敌(蜘蛛、食蚜蝇等)[13]。卢向阳研究发现在栗园种植黑麦草的针叶小爪螨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而捕食性天敌栗真绥螨的种群数量增加[14]。宋备舟研究发现通过在梨园间作芳香植物(薄荷、孔雀草等)可以控制梨园害虫(梨木虱、康氏粉蚧等),增加天敌数量(瓢虫、食蚜蝇等),且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15]。在柑桔园中种植新罗顿豆后,捕食性螨类的种群密度明显增加,对柑桔叶螨能够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16]。
果粮间作能改变系统的生物种群结构,使系统生物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6)
种群增多,动物种群中益虫种群增多,增加系统的稳定性。果园间作小麦、油菜,捕食性天敌草蛉增加134%,瓢虫增加100%[17]。苹果园间作小麦、花生,可提高天敌种群数量[18]。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果园间作生草后,并没有增加天敌数量,对主要害虫没有起到控制的作用,这可能与当地降雨量有一定关系[19]。
1.3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是同种个体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作为第2代杀虫剂的昆虫信息素具有用量非常小、活性高,只针对靶标而对其他生物基本无影响等优势。昆虫信息素主要用于虫情调查、干扰交配、直接诱杀等方面进行害虫防治。目前国内外信息素作为商品销售的已有60余种,而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有10多种,主要用于鳞翅目害虫如食心虫、苹小卷叶蛾、舞毒蛾等[20]。
1.3.1虫情调查将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制成适当剂型,选择合适的诱捕器,于成虫发生期之前放置于田间,逐口调查诱虫量,根据诱虫量的变化情况确定成虫羽化高峰,从而做出虫情发生预测,以指导化学防治等工作。此法既可监测成虫群体的发展趋势,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进行预测,帮助判断施用杀虫剂的时间;也可用于害虫分布区域调查,特别是判断检疫害虫的发生范围,这对于防止苹果蠢蛾、美国白蛾等重要检疫害虫的疫区扩散情况调查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目前已有百余种昆虫的检测诱芯产品,国内的类似产品也有80多种。
1.3.2干扰交配干扰交配技术又名迷向法,指将大量含有合成性信息素的载体,置于害虫大量发生的大田或林间,使性信息素组分弥漫于大气中,从而干扰破坏雌雄蛾有效交配,降低交配率,达到减少下一代幼虫数量的目的[21]。曾有人用此法防治舞毒蛾,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日本已有斜纹细蛾等11种交配信息搅乱剂获得登记[22]。葡萄小卷蛾(Lobesia botrana)是欧洲的大害虫,德国BASF公司通过试验证明利用葡萄小卷蛾的信息素( E7,z9-12:Ac) 散发器进行干扰交配,能够很好地控制葡萄小卷蛾[23]。荷兰TNO塑料橡胶研究所J.J. de Vlieger等报道,1990、1991和1992年在西班牙用交配干扰技术防治苹果蠹蛾,效果与化学防治的结果相当。1992年在荷兰进行了利用苹果蠹蛾和卷叶蛾信息素同时防治两种害虫,防治效果与化学防治区相当。
1.3.3直接诱杀在田间设置大量性信息素诱捕器引诱雄蛾,再采用粘胶板、水盆或与杀虫剂结合等方法杀灭诱集到的雄蛾,造成雌雄比例失调,减少雌雄交配几率,降低下一代虫种群密度,进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24]。
1.4生物防治
1.4.1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靶标特异性强,环境友好度高,不易产生抗药性,是目前国内外绿色有机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武器。微生物杀虫剂包括昆虫病原细菌杀虫剂、昆虫病原真菌杀虫剂、微孢子杀虫剂、昆虫病毒杀虫剂等。目前研究和使用较多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素,其对40多种害虫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 [25]。而防治昆虫病原菌主要是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菌、座壳孢菌、多毛菌等。但是由于微生物农药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见效慢、防效不稳等,因此筛选环境相容性好、见效快的微生物农药是科研工作着今后努力的方向。
1.4.2植物源农药利用植物的根、 茎、 叶、 花、 果、 种子或者提取其活性物质制成的对有害生物有一定活性的物质称之为植物源农药。人类采用植物控制虫害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报道的有2 400余种植物能够对有害生物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而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就有1 000多种。万寿菊的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对不同叶螨的卵都有一定生物活性[26];苦楝种核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不同虫态均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并且对二斑叶螨成螨、卵也有较强的触杀及驱避活性;川楝中的川楝素对咀嚼害虫具有胃毒作用与拒食作用[27];鱼藤酮是传统的植物源杀虫剂,其防治谱较广,达800余种害虫[28];14种唇形科植物精油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具有熏蒸和忌避的防治效果[29]。
1.4.3天敌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大致分为2种方法:一是人工饲养天敌形成规模后投放在田间,进行害虫防治;二是通过人工手段吸引天敌定居在目标地块,进而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第1种方法多应用于设施栽培,而第2种方法更多地应用于田间、果园和林地等场合。寄生蜂是目前生物防治中应用较广、效果显著的重要天敌。对于斑潜蝇来说,寄生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生物防治方法。我国对赤眼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赤眼蜂在防治果树害虫苹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尺蠖过程中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对害虫卵的寄生率达60%~90%。此外,瓢虫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天敌昆虫,其种类繁多,目前记载的天敌瓢虫种类有100多种。孙兴全等(1994)研究发现在大棚内施放异色瓢虫防治草莓蚜虫效果良好,异色瓢虫防治棉蚜(瓜蚜)也很理想[30]。天敌防治的关键主要是加强农业栽培措施、引进或移植外地天敌,以及选择释放天敌的时间。在果园四周或行间种植蜜源植物或牧草,增加生物多样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6)
性,又有利于天敌的栖息活动,从而提高害虫天敌的越冬及繁衍活动能力,有效地维持果园生态平衡。
2问题与展望
针对目前我国果树生产过程中害虫防治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为了响应我国绿色植保的需求,进行果树害虫生态防控将是我国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将为食品安全和环境稳定提供有力保障,这也是我国绿色植保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果园害虫生态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国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必将会是未来果品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同时,我国农业的发展战略,已经从数量的增加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加强其安全管理已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部分。随着加入WTO,我国果品的生产和销售面临着各国涌入果品的挑战,特别是果品质量,为了提高我国水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生产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已经成为我国果品市场的重要出路,也是今后的唯一方向。这就需要采用果树害虫的生态防控技术,特别是有机果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对于不同的树种,分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标准化的生态防控技术非常有必要,而且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我国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技术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对果树害虫全面开展生态防控技术进行控制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目前相关技术和成果的集成及相应的配套技术的提出和实施,同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这就需要国家能够组织大型攻关项目为生态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一个好的导向,加大对生态防控技术基础研究项目的经费投入,展开各个部门的合作,优先开展一些重大基础问题的研究:如果树抗虫资源的挖掘、抗虫分子机理的研究、植物源杀虫物质的开发和利用、天敌—害虫互作的分子机制、天敌控害作用的评价方法、作物生物多样性与天敌控害功能、昆虫信息素的开发和利用等基础科学的研究。同时加强生态防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加快配套技术、全程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和集成。
参考文献
[1]赵瑞艳,李爱民.我国果树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方园艺,2002 (5):1213.
[2]刘坚. 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农药管理工作——刘坚副部长在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 .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 ,24(3):13.
[3]曹树球,张一宾. 我国农药出口中有关问题的初探[J].农药,2001 ,31 (1) :4951.
[4]张丹丹, 张化阁, 刘崇怀, 等. 抗砧系列砧木抗葡萄根瘤蚜特性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 (3):193197.
[5]李大乱,徐国良,王鹏,等.苹果绵蚜生物学特性研究[J].山西果树,2005(3):45.
[6]Nicholas A H,Spooner-Hart R N,Vickers R A. Abundance and natural control of the woolly aphid Eriosoma lanigerum in an Australian apple orchard IPM program[J].BioControl,2005,50( 2) : 271291.
[7]Ateyyat M A,Al-Antary T M. Susceptibility of nine apple cultivars to woolly apple aphid,Eriosoma lanigerum ( Homoptera: Aphididae) in Jord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st Management. 2009,55(1) : 7984.
[8]巩莎,张艳峰,薛皎亮,等.茉莉酸甲酯诱导枣树抗虫性反应及对日本龟蜡蚧蜜露排泄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2012, 35(1): 164170.
[9]方海涛,张乐,邹明新,等.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蒙古扁桃物理防御反应的研究 [J].北方园艺,2013(2):155158.
[10]严毓骅, 段建军. 苹果树叶螨的生物防治——Ⅰ, 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保护和增殖天敌的研究初报[J]. 华北农学报, 1986,1(2): 98104.
[11]严毓骅, 段建军. 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对于树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1988, 15(1): 2326.
[12]冯建国,于毅,张安盛,等. 生态苹果园害虫可持续治理技术[J]. 中国果树, 2005 (1): 1012.
[13]伊兴凯, 高正辉, 徐义流, 等. 梨园生草对果树部分害虫天敌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3): 289293.
[14]卢向阳, 徐筠, 李青元. 栗园种植黑麦草和不同刈割方式对针叶小爪螨及其天敌栗钝绥螨种群数量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 2008, 24(2): 108111.
[15]宋备舟, 王美超, 孔云, 等.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7): 35903601.
[16]Mailloux J, Le Bellec F, Kreiter S, et al. Influence of ground cover management on diversity and density of phytoseiid mites (Acari: Phytoseiidae) in Guadeloupean citrus orchards[J].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 2010, 52(3): 275290.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6)
[17]丁瑞丰,王小丽,徐遥, 等. 套种蜜源植物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8,45(5): 960963.
[18]吴刚, 冯宗炜, 秦宜哲. 果粮间作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4,(3):243252.
[19]Baggen L R, Gurr G M. The Influence of Food on Copidosoma koehleri (Hymenoptera: Encyrtidae), and the Use of Flowering Plants as a Habitat Management Tool to Enhanc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tato Moth, Phthorimaea operculella (Lepidoptera: Gelechiidae)[J].Biological Control, 1998, 11(1): 917.
[20]张晓光,赵连吉,王兆荣,等. 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J] . 吉林林业科技,2003,32 (2): 6872.
[21]Hanus R, Luxová A,J.sobotník J, et al. Sexual communication in the termite Prorhinotermes simplex (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mediated by a pheromone from female tergal glands[J]. Insectes sociaux, 2009, 56(2): 111118.
[22]Angeli G, Anfora G, Baldessari M, et al. Mating disruption of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with high densities of Ecodian sex pheromone dispensers[J].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07, 131(5): 311318.
[23]Feldhege M, Eichhorn K W, Louis F. Mating disruption of the European grapevine moth Lobesia botrana Schiff.(Lepidoptera: Tortricidae). Investigations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s[J]. Bulletin OILB/SROP, 1993, 16(10): 9092.
[24]Ryall K L, Fahrig L. Response of predators to loss and fragmentation of prey habitat: a review of theory[J]. Ecology, 2006, 87(5): 10861093.
[25]曾晓慧,胡萃.苏云金芽胞杆菌在防治夜蛾科害虫中的应用[J]. 昆虫天敌, 1999, 21(1): 3842,23.
[26]曹挥,刘素琪,王鸿雷,等.万寿菊根提取物对山楂叶螨几种酶活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3,39(2):114117.
[27]Kebede Y,Gebre-Michael T, Balkew M. Laboratory and fieldevaluation of neem (Azadiracbla indica A. Juss) and Chinaberry (Melia aredarach L.) oils as repellents against Phlebotomusorientalis and P. bergeroti (Diptera: Psychodidae) in Ethiopia[J].Acta Tropica,2010,113(2):145150.
[28]赵莉蔺,刘素琪,侯辉,等.植物源杀螨剂的研究进展[J].植物医生,2004,17(3):46.
[29]Mansour F, Ravid U, Putievsky E.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essential oils isolated from 14 species of Labiatae on the carmine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J].Phytoparasitica,1986,14(2):137142.
[30]孙兴全, 何继龙, 叶文娟. 利用异色瓢虫幼虫防治草莓上蚜虫的初步试验 [J].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4, 12(1): 7778.
基金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项目(YBSJJ1307)
(收稿日期:20140710)
摘要:对国内外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技术(植物抗虫性、不同作物间作、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并针对生态防控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为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果树害虫;生态防控;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当前,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性品种选育、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是主要病虫害防控手段,由于防治效果、使用成本等因素,我国田间病虫防控以化学防治为主。我国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量非常大,国内农药企业的总产量都在百万吨以上。但随着化学农药的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安全问题,如环境污染、土壤退化、3R ( 3R,Resistance,Residue,Resursence,即抗性、残留、再增猖獗)等。
作为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我国果品出口率只有1%~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农药残留超标是主要的制约因素[1]。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瑞典、比利时等国对自己国家生产的水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出率低于10%,超标率低于5%[2]。2000年,爱尔兰对苹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发现,检出率为59.5 %,而超标率为0[3]。而我国主要苹果产区的苹果果实中的样品农药残留的检出率为96.08%,农药残留超标率为13.07%。因此建立果园虫害综合生态防控体系非常有必要,果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对植物抗虫性、果园间作、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科学调控,实现果园虫害的可持续控制,维护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是目前我国果业发展的关键。
1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应用现状
1.1植物抗虫性
在害虫综合治理过程中,抗虫品种的合理使用是最关键的技术,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技术。种植具有抗虫性的品种后,在防治害虫过程中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同时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和使用,并有可能逐步代替化学农药,进而减少化学防治手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早在19世纪后期,就有了法国使用抗葡萄根瘤蚜的品种遏止了根瘤蚜的危害,进而挽救葡萄酿酒业的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不断有关于果树抗虫性相关研究的报道。如目前对葡萄根瘤蚜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是使用抗根瘤蚜葡萄砧木,研究表明5BB、SO4、1103P、河岸葡萄 580以及甜冬葡萄等品种对根瘤蚜表现出较强的抗性[4]。苹果绵蚜严重危害造成的苹果减产[5],已经影响了我国的苹果产业的发展。选育具有抗性的苹果品种是一项有效防治苹果绵蚜的措施,20世纪30年代Lindlye发现苹果品种Winter Majetin能抗苹果绵蚜。目前国内外已经在不同苹果品种上研究了苹果绵蚜的发育速率、繁殖力、存活率以及为害率,为选用抗性品种提供了依据 [6-7]。枣树上使用茉莉酸甲酯诱导树体抗虫性反应后,日本龟蜡蚧的取食和消化受到了明显抑制[8]。蒙古扁桃叶片用 MeJA 处理后,黄褐天幕毛虫出现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食物利用率降低、死亡率增高等[9]现象。
1.2果园不同作物间作
通过增加果园植被覆盖和植物种类,进而使果园生态呈现多样性,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是目前对果园害虫进行生态防控的有效方式之一。
草本植物可为天敌昆虫提供良好的蜜源和栖息场所,可增强果园生态系统对农药的耐受性,并且扩大生态容量。因此在果园增加不同类型的植物对于建立昆虫群落多样性,同时对于天敌种类和数量有着巨大作用。目前在苹果园种植的植物种类以豆科牧草为主,严毓骅发现果园种植紫花苜蓿与夏至草、泥胡菜结合,能够增加小花蝽的种群数量[10-11]。冯建国发现果园间作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后,天敌数量相对于清耕园明显增加,而蚜、螨及金纹细蛾等害虫数量减少[12]。伊兴凯发现梨园生草后,增加了果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了害虫天敌(蜘蛛、食蚜蝇等)[13]。卢向阳研究发现在栗园种植黑麦草的针叶小爪螨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而捕食性天敌栗真绥螨的种群数量增加[14]。宋备舟研究发现通过在梨园间作芳香植物(薄荷、孔雀草等)可以控制梨园害虫(梨木虱、康氏粉蚧等),增加天敌数量(瓢虫、食蚜蝇等),且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15]。在柑桔园中种植新罗顿豆后,捕食性螨类的种群密度明显增加,对柑桔叶螨能够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16]。
果粮间作能改变系统的生物种群结构,使系统生物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6)
种群增多,动物种群中益虫种群增多,增加系统的稳定性。果园间作小麦、油菜,捕食性天敌草蛉增加134%,瓢虫增加100%[17]。苹果园间作小麦、花生,可提高天敌种群数量[18]。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果园间作生草后,并没有增加天敌数量,对主要害虫没有起到控制的作用,这可能与当地降雨量有一定关系[19]。
1.3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是同种个体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作为第2代杀虫剂的昆虫信息素具有用量非常小、活性高,只针对靶标而对其他生物基本无影响等优势。昆虫信息素主要用于虫情调查、干扰交配、直接诱杀等方面进行害虫防治。目前国内外信息素作为商品销售的已有60余种,而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有10多种,主要用于鳞翅目害虫如食心虫、苹小卷叶蛾、舞毒蛾等[20]。
1.3.1虫情调查将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制成适当剂型,选择合适的诱捕器,于成虫发生期之前放置于田间,逐口调查诱虫量,根据诱虫量的变化情况确定成虫羽化高峰,从而做出虫情发生预测,以指导化学防治等工作。此法既可监测成虫群体的发展趋势,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进行预测,帮助判断施用杀虫剂的时间;也可用于害虫分布区域调查,特别是判断检疫害虫的发生范围,这对于防止苹果蠢蛾、美国白蛾等重要检疫害虫的疫区扩散情况调查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目前已有百余种昆虫的检测诱芯产品,国内的类似产品也有80多种。
1.3.2干扰交配干扰交配技术又名迷向法,指将大量含有合成性信息素的载体,置于害虫大量发生的大田或林间,使性信息素组分弥漫于大气中,从而干扰破坏雌雄蛾有效交配,降低交配率,达到减少下一代幼虫数量的目的[21]。曾有人用此法防治舞毒蛾,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日本已有斜纹细蛾等11种交配信息搅乱剂获得登记[22]。葡萄小卷蛾(Lobesia botrana)是欧洲的大害虫,德国BASF公司通过试验证明利用葡萄小卷蛾的信息素( E7,z9-12:Ac) 散发器进行干扰交配,能够很好地控制葡萄小卷蛾[23]。荷兰TNO塑料橡胶研究所J.J. de Vlieger等报道,1990、1991和1992年在西班牙用交配干扰技术防治苹果蠹蛾,效果与化学防治的结果相当。1992年在荷兰进行了利用苹果蠹蛾和卷叶蛾信息素同时防治两种害虫,防治效果与化学防治区相当。
1.3.3直接诱杀在田间设置大量性信息素诱捕器引诱雄蛾,再采用粘胶板、水盆或与杀虫剂结合等方法杀灭诱集到的雄蛾,造成雌雄比例失调,减少雌雄交配几率,降低下一代虫种群密度,进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24]。
1.4生物防治
1.4.1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靶标特异性强,环境友好度高,不易产生抗药性,是目前国内外绿色有机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武器。微生物杀虫剂包括昆虫病原细菌杀虫剂、昆虫病原真菌杀虫剂、微孢子杀虫剂、昆虫病毒杀虫剂等。目前研究和使用较多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素,其对40多种害虫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 [25]。而防治昆虫病原菌主要是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菌、座壳孢菌、多毛菌等。但是由于微生物农药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见效慢、防效不稳等,因此筛选环境相容性好、见效快的微生物农药是科研工作着今后努力的方向。
1.4.2植物源农药利用植物的根、 茎、 叶、 花、 果、 种子或者提取其活性物质制成的对有害生物有一定活性的物质称之为植物源农药。人类采用植物控制虫害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报道的有2 400余种植物能够对有害生物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而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就有1 000多种。万寿菊的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对不同叶螨的卵都有一定生物活性[26];苦楝种核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不同虫态均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并且对二斑叶螨成螨、卵也有较强的触杀及驱避活性;川楝中的川楝素对咀嚼害虫具有胃毒作用与拒食作用[27];鱼藤酮是传统的植物源杀虫剂,其防治谱较广,达800余种害虫[28];14种唇形科植物精油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具有熏蒸和忌避的防治效果[29]。
1.4.3天敌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大致分为2种方法:一是人工饲养天敌形成规模后投放在田间,进行害虫防治;二是通过人工手段吸引天敌定居在目标地块,进而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第1种方法多应用于设施栽培,而第2种方法更多地应用于田间、果园和林地等场合。寄生蜂是目前生物防治中应用较广、效果显著的重要天敌。对于斑潜蝇来说,寄生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生物防治方法。我国对赤眼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赤眼蜂在防治果树害虫苹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尺蠖过程中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对害虫卵的寄生率达60%~90%。此外,瓢虫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天敌昆虫,其种类繁多,目前记载的天敌瓢虫种类有100多种。孙兴全等(1994)研究发现在大棚内施放异色瓢虫防治草莓蚜虫效果良好,异色瓢虫防治棉蚜(瓜蚜)也很理想[30]。天敌防治的关键主要是加强农业栽培措施、引进或移植外地天敌,以及选择释放天敌的时间。在果园四周或行间种植蜜源植物或牧草,增加生物多样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6)
性,又有利于天敌的栖息活动,从而提高害虫天敌的越冬及繁衍活动能力,有效地维持果园生态平衡。
2问题与展望
针对目前我国果树生产过程中害虫防治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为了响应我国绿色植保的需求,进行果树害虫生态防控将是我国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将为食品安全和环境稳定提供有力保障,这也是我国绿色植保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果园害虫生态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国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技术必将会是未来果品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同时,我国农业的发展战略,已经从数量的增加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加强其安全管理已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部分。随着加入WTO,我国果品的生产和销售面临着各国涌入果品的挑战,特别是果品质量,为了提高我国水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生产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已经成为我国果品市场的重要出路,也是今后的唯一方向。这就需要采用果树害虫的生态防控技术,特别是有机果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对于不同的树种,分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标准化的生态防控技术非常有必要,而且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我国果树害虫生态防控技术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对果树害虫全面开展生态防控技术进行控制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目前相关技术和成果的集成及相应的配套技术的提出和实施,同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这就需要国家能够组织大型攻关项目为生态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一个好的导向,加大对生态防控技术基础研究项目的经费投入,展开各个部门的合作,优先开展一些重大基础问题的研究:如果树抗虫资源的挖掘、抗虫分子机理的研究、植物源杀虫物质的开发和利用、天敌—害虫互作的分子机制、天敌控害作用的评价方法、作物生物多样性与天敌控害功能、昆虫信息素的开发和利用等基础科学的研究。同时加强生态防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加快配套技术、全程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和集成。
参考文献
[1]赵瑞艳,李爱民.我国果树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方园艺,2002 (5):1213.
[2]刘坚. 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农药管理工作——刘坚副部长在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 .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 ,24(3):13.
[3]曹树球,张一宾. 我国农药出口中有关问题的初探[J].农药,2001 ,31 (1) :4951.
[4]张丹丹, 张化阁, 刘崇怀, 等. 抗砧系列砧木抗葡萄根瘤蚜特性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 (3):193197.
[5]李大乱,徐国良,王鹏,等.苹果绵蚜生物学特性研究[J].山西果树,2005(3):45.
[6]Nicholas A H,Spooner-Hart R N,Vickers R A. Abundance and natural control of the woolly aphid Eriosoma lanigerum in an Australian apple orchard IPM program[J].BioControl,2005,50( 2) : 271291.
[7]Ateyyat M A,Al-Antary T M. Susceptibility of nine apple cultivars to woolly apple aphid,Eriosoma lanigerum ( Homoptera: Aphididae) in Jord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st Management. 2009,55(1) : 7984.
[8]巩莎,张艳峰,薛皎亮,等.茉莉酸甲酯诱导枣树抗虫性反应及对日本龟蜡蚧蜜露排泄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2012, 35(1): 164170.
[9]方海涛,张乐,邹明新,等.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蒙古扁桃物理防御反应的研究 [J].北方园艺,2013(2):155158.
[10]严毓骅, 段建军. 苹果树叶螨的生物防治——Ⅰ, 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保护和增殖天敌的研究初报[J]. 华北农学报, 1986,1(2): 98104.
[11]严毓骅, 段建军. 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对于树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1988, 15(1): 2326.
[12]冯建国,于毅,张安盛,等. 生态苹果园害虫可持续治理技术[J]. 中国果树, 2005 (1): 1012.
[13]伊兴凯, 高正辉, 徐义流, 等. 梨园生草对果树部分害虫天敌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3): 289293.
[14]卢向阳, 徐筠, 李青元. 栗园种植黑麦草和不同刈割方式对针叶小爪螨及其天敌栗钝绥螨种群数量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 2008, 24(2): 108111.
[15]宋备舟, 王美超, 孔云, 等.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7): 35903601.
[16]Mailloux J, Le Bellec F, Kreiter S, et al. Influence of ground cover management on diversity and density of phytoseiid mites (Acari: Phytoseiidae) in Guadeloupean citrus orchards[J].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 2010, 52(3): 275290.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6)
[17]丁瑞丰,王小丽,徐遥, 等. 套种蜜源植物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8,45(5): 960963.
[18]吴刚, 冯宗炜, 秦宜哲. 果粮间作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4,(3):243252.
[19]Baggen L R, Gurr G M. The Influence of Food on Copidosoma koehleri (Hymenoptera: Encyrtidae), and the Use of Flowering Plants as a Habitat Management Tool to Enhanc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tato Moth, Phthorimaea operculella (Lepidoptera: Gelechiidae)[J].Biological Control, 1998, 11(1): 917.
[20]张晓光,赵连吉,王兆荣,等. 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J] . 吉林林业科技,2003,32 (2): 6872.
[21]Hanus R, Luxová A,J.sobotník J, et al. Sexual communication in the termite Prorhinotermes simplex (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mediated by a pheromone from female tergal glands[J]. Insectes sociaux, 2009, 56(2): 111118.
[22]Angeli G, Anfora G, Baldessari M, et al. Mating disruption of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with high densities of Ecodian sex pheromone dispensers[J].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07, 131(5): 311318.
[23]Feldhege M, Eichhorn K W, Louis F. Mating disruption of the European grapevine moth Lobesia botrana Schiff.(Lepidoptera: Tortricidae). Investigations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s[J]. Bulletin OILB/SROP, 1993, 16(10): 9092.
[24]Ryall K L, Fahrig L. Response of predators to loss and fragmentation of prey habitat: a review of theory[J]. Ecology, 2006, 87(5): 10861093.
[25]曾晓慧,胡萃.苏云金芽胞杆菌在防治夜蛾科害虫中的应用[J]. 昆虫天敌, 1999, 21(1): 3842,23.
[26]曹挥,刘素琪,王鸿雷,等.万寿菊根提取物对山楂叶螨几种酶活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3,39(2):114117.
[27]Kebede Y,Gebre-Michael T, Balkew M. Laboratory and fieldevaluation of neem (Azadiracbla indica A. Juss) and Chinaberry (Melia aredarach L.) oils as repellents against Phlebotomusorientalis and P. bergeroti (Diptera: Psychodidae) in Ethiopia[J].Acta Tropica,2010,113(2):145150.
[28]赵莉蔺,刘素琪,侯辉,等.植物源杀螨剂的研究进展[J].植物医生,2004,17(3):46.
[29]Mansour F, Ravid U, Putievsky E.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essential oils isolated from 14 species of Labiatae on the carmine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J].Phytoparasitica,1986,14(2):137142.
[30]孙兴全, 何继龙, 叶文娟. 利用异色瓢虫幼虫防治草莓上蚜虫的初步试验 [J].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4, 12(1): 7778.
基金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项目(YBSJJ1307)
(收稿日期:201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