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理念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是2015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列之一,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材,主编为陈万柏、张耀灿两位老师。陈万柏老师作为一名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研究的专业学者,这些年来一直从事基本理论研究,取得了学界公认的成绩,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改革”主要负责人,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主持人,两位主编老师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专题研究能力,是学界领域内重要的青年学者代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作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是著者多年研究之集大成,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值得学界同人一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的。首先,作者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进程、基本的研究范围,学科的体系以及相关研究对象等内容;其次,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许多问题给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载体和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例如其中涉及的在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具有真知灼见,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阔了视野。进入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充分体现了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化,本书需要与其他的主题书籍配套使用,整套书籍体现了我国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的全新成果,蕴含着全新的教育思考与理念。具体而言,全书共分十二章的内容展开相应的阐述,每一个具体的章节都有一定的侧重点,整体上显得层次分明、层层推进。第一章是导论,叙述了一些基本问题,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学科体系、发展历史、方法和意义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课,从内容属性上属于导言课,也是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认识,通过这个章节的论述,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之后的内容。第二章为基本的理论阐述,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其他学科的借鉴以及理论基础和依据等问题,作者博古通今,对学科历史的发展具有清晰的脉络,虽然主要以理论为主,但可读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首先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这是作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在理念上建立起来的基本认识,然后让学生理解本学科的直接理论依据和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更宽领域上的了解。第三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作者在本章中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具体时空下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途径、党的事业的“生命线”“中心环节”,作者着力解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思政教育放在了更为高远、更为宏大的视野上进行定位,而作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分别体现在其生态、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这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切实的帮助,有利于增强思政教学与改革的责任感与紧迫感。第四章重点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是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价值追求,这需要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素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部分的内容同时在极力明晰的一个命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这点也是高校思政领域中的核心问题。
就具体的内容安排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一定意义上从第五章开始进入了核心内容的部分。第五章,作者从环境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主要特点,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以及优化等问题,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系统的梳理,使我们了解了影响和左右思政教育的因素;第六章,作者着重阐述了思政教育的主要规律,同时还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从人的规律入手,同时考察思政教育过程的规律,这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很大的启发;第七章,作者从“人”的角度,也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度,根据教育者的素质和职能,以及被教育者的特征,总结出了独特的教育方法;第八章在全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作者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道德观、法治观的教育,政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使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有效的拓展;第九章,作者客观分析了思政教育的原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民主、激励和示范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育者的示范作用,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教育观;第十章,作者论述了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艺术,思政教育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枯燥且无聊的,但作者将具有审美意味的艺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显示出了作者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别出心裁;第十一章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着力叙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和产生教育功能所赖以依存的载体,为我们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新型载体指明了基本路径;最后一章从实践的角度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過程,这对于做好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详细的作品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具有相对完整的内部结构,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为我们展示和剖析了一个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图景,通过全书的内容,使我们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这在一定意义上等于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奠基工作。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当下我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了所谓的“新媒体时代”,各种明显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形式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新媒体的具体时代语境,社会经济中各个领域和环节都面临着构建新时期运行与发展新模式的时代命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以下本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简要阐述和探讨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优化工作任重道远,同时改革工作具有紧迫性。应该说,当下的所谓“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其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渗透是方方面面的,就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可以说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自媒体形式已经广泛而深刻地进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即新媒体对于高校学生的基本思想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已经是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基本命题。在这一命题之下意味着传统的诸如报纸杂志等媒介在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积极构建基于新媒体条件下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是一個全新的时代命题,能否解决好这一具有紧迫性的时代命题,关系到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统一战线的巩固问题,同时也最终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蓝图的实现问题,因此实际上构建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命题,这点是当下的最大实际情况,也是我们在阅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时可以明显感觉到的。
其次,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要尝试改进传播方式,通过强化正确引导等多个层面为突破口,这是新时期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成绩的基本保障。当前背景下,传统的传播途径在大学生群体中基本失去了影响力,而基于新媒体语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尚没有成熟,在“青黄不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与改革工作要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信息与资讯传播方式、强化正确引导等工作为突破口。首先要转换阵地,立足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新浪博客、QQ等新媒体平台进行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途径和形式是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过这些新媒体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取得教育成绩、收到教育效果的基本保障;其次从新媒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认为要着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挑选或制作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的思政教育内容,同时要做好新媒体阵地大学生群体的“净网”活动,坚决摒弃和打击一些可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保障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另外教师要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群体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信息鉴别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另外,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要强化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这是当下时代背景下重要的因素。实际上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多处涉及了这一点。当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多种不利于高校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形成的思潮需要我们坚决抵制,这就需要国家强化相关的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强化对于网络既有资源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不良的影响;二是要着力构建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这是核心命题之一。
基于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了较为系统而专业化的阐述和探讨,为我们做好相应的工作指明了基本的路径,意义重大。
(刘丹/硕士,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
就具体的内容安排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一定意义上从第五章开始进入了核心内容的部分。第五章,作者从环境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主要特点,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以及优化等问题,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系统的梳理,使我们了解了影响和左右思政教育的因素;第六章,作者着重阐述了思政教育的主要规律,同时还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从人的规律入手,同时考察思政教育过程的规律,这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很大的启发;第七章,作者从“人”的角度,也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度,根据教育者的素质和职能,以及被教育者的特征,总结出了独特的教育方法;第八章在全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作者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道德观、法治观的教育,政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使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有效的拓展;第九章,作者客观分析了思政教育的原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民主、激励和示范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育者的示范作用,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教育观;第十章,作者论述了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艺术,思政教育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枯燥且无聊的,但作者将具有审美意味的艺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显示出了作者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别出心裁;第十一章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着力叙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和产生教育功能所赖以依存的载体,为我们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新型载体指明了基本路径;最后一章从实践的角度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過程,这对于做好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详细的作品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具有相对完整的内部结构,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为我们展示和剖析了一个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图景,通过全书的内容,使我们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这在一定意义上等于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奠基工作。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当下我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了所谓的“新媒体时代”,各种明显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形式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新媒体的具体时代语境,社会经济中各个领域和环节都面临着构建新时期运行与发展新模式的时代命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以下本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简要阐述和探讨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优化工作任重道远,同时改革工作具有紧迫性。应该说,当下的所谓“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其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渗透是方方面面的,就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可以说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自媒体形式已经广泛而深刻地进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即新媒体对于高校学生的基本思想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已经是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基本命题。在这一命题之下意味着传统的诸如报纸杂志等媒介在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积极构建基于新媒体条件下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是一個全新的时代命题,能否解决好这一具有紧迫性的时代命题,关系到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统一战线的巩固问题,同时也最终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蓝图的实现问题,因此实际上构建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命题,这点是当下的最大实际情况,也是我们在阅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时可以明显感觉到的。
其次,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要尝试改进传播方式,通过强化正确引导等多个层面为突破口,这是新时期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成绩的基本保障。当前背景下,传统的传播途径在大学生群体中基本失去了影响力,而基于新媒体语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尚没有成熟,在“青黄不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与改革工作要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信息与资讯传播方式、强化正确引导等工作为突破口。首先要转换阵地,立足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新浪博客、QQ等新媒体平台进行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途径和形式是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过这些新媒体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取得教育成绩、收到教育效果的基本保障;其次从新媒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认为要着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挑选或制作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的思政教育内容,同时要做好新媒体阵地大学生群体的“净网”活动,坚决摒弃和打击一些可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保障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另外教师要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群体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信息鉴别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另外,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要强化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这是当下时代背景下重要的因素。实际上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多处涉及了这一点。当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多种不利于高校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形成的思潮需要我们坚决抵制,这就需要国家强化相关的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强化对于网络既有资源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不良的影响;二是要着力构建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这是核心命题之一。
基于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了较为系统而专业化的阐述和探讨,为我们做好相应的工作指明了基本的路径,意义重大。
(刘丹/硕士,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