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八卦传言,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太太“奶茶妹妹”,近来逐渐穿出了衣品,从“城乡结合部”的土气进阶到了“名媛贵淑范儿”的洋气。迟早,她要和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石的女友田朴珺,来一场商界领军时尚的巅峰对决。田小姐衣品是出名的好,商圈就这么大,二人碰头比拼是早晚的事。各位太太使出浑身解数帮自己男人赚眼球、搏声望;此外,更要秀一秀自己的高端大气,商圈变得越来越璀璨。时尚、洋气、都市感,难道仅仅是衣着打扮那么简单的事吗?非也,一个人衣品魅力,是其成长环境、教育、经历、情趣、见识的综合。一个女人看起来时髦,实际上意味着她的见多识广和具备优秀都市女性特質,并不仅是舍得砸钱就能穿对那么浅显的事。一个有品味的女人,往往具备更开放的心态去适应不同环境,坚持学习,不放弃生活,在平凡细节里发现人生真谛,这是最棒的都市女性精神和大气高端。衣品背后承载的,是热爱生活的心态和充分认识自我。简言之,一个人吃穿用度营造出的氛围,是他的教养烘托起的内涵。卓尔不群,是生活这一系统工程“格调”链条下的综合教养,是坚持学习、不断尝试修炼沉淀出的明艳智慧。法国Chanel首位御用模特伊娜说:“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甚至于一生,才从充斥着高级时尚元素的世界中领悟到,人们无需拥有太多时尚单品就可以体现优雅品味。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美、创造性和优雅,而这些其实都与价格无关”。
能把优雅、创造性和生活无处不散发的美,与价格等外物环境撇开,需要何等的智慧和勇气。卓尔不群,不是拿钱砸出来的与众不同;而是在廉价平淡、乃至困厄生活里都能淘出美和风范。法国女人的优雅就是法国文化和百年艺术慢慢薰染出的,不能急躁与俗气、不是虚荣和追风,那是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自然流露。不必艳羡她们的时尚经,一千年前的两宋,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学术高度发达、人文环境异常宽松、艺术格调绝对高雅的大时代。自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太庙立下太祖碑誓,命令子孙为皇帝者,要优待前朝宗室之后裔,且不得滥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否则天必讨灭之。宋朝的人文环境就造就出历史上文学艺术的全盛期,两宋也成为文人们的天堂。虽然有学者对太祖誓碑真实性一事提出质疑,但宋代重文抑武,以文臣驾驭武将的国策是毋庸置疑的,重用和优待文臣就是宋朝的祖宗家法,并被各位皇帝认真执行。宋朝采取各种措施尊崇士大夫并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宽松的环境和安全的保障,使宋朝的文人士大夫自觉意识高涨,参政意志强烈,大臣们都是敢说敢干的一拨人。他们即使得罪于皇帝和朝廷,下场和命运也是被流放而非被诛杀。所以他们有底气和那份心情,把日子过得清水出芙蓉。皇帝们也是身先士卒跟着玩高雅。太祖赵匡胤从小爱读书,深明大义。跟随周世宗南征淮南期间,赵匡胤拉回去几车书,被人告刁状说是财宝。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也虽在军中,手不释卷。当了皇帝后,赵匡胤严重寡欲,独喜读书。他的继任者太宗也是附庸风雅,喜好诗赋书法,重视文化事业。代代皇帝,挺举起绝代美学,创造出两宋平淡含蓄、温润素雅的至高境界。
宋朝在那个背景下产生了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文明历数千载演进,盛极于赵宋之世,其后势衰,终必复振”。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因缘和合而生,相互挺举。那个时代,催生出最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乃苏轼第一。他的一生留下大量诗书佳作,其中一篇书法《新岁展庆帖》,是他遭贬谪黄州时所作。创作该帖时,苏轼刚经历他一生的重大劫难“乌台诗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因讪谤罪下狱,起因是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指出苏轼有四大可废之罪。苏轼下狱后生死未卜,一日数惊。狱中审讯者常对他通宵辱骂,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曾写下“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诗句。刚经历死里逃生,苏轼就写下《新岁展庆帖》这篇冰魂玉魄、气象万千的书法。线条如此舒展玲珑,章法更是飞舞翩跹,很难想象一年前的他正落难狱中。如何解读苏轼前脚刚脱离惊恐万状的牢狱之灾,后脚就摆脱袭扰挥洒写就美、创造性和优雅?还是从帖子里寻找答案吧。元丰四年(1081)大年初二,苏轼给他的好友陈慥(陈季常)写下一信札,此即《新岁展庆帖》。信札内容提到二人的好友公择(李常)即将来黄州,届时苏轼想约陈慥一起前来聚会。此外,信中还提到了苏轼得知陈慥有一副上好的茶臼,他急于借来茶臼照样式打造一个,或是托人再买一个。苏轼在信中与朋友闲话家常,并眼红艳羡人家有好的茶具器皿,还想着有样学样。这是何等闲情?当真是片刻不忘文人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人生如梦,为欢几何?贵在适意耳。了解苏轼的雅,须从读帖开始。起首五行是:“轼启: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首字“轼”,讶异该字不合乎审美规范,甚至可说是败笔。字的间架结构中宫过紧,右边的斜钩简直夸张,钩也显得滞重蠢笨。实则这是苏轼的一贯作风,提笔就写,信手拈来,绝无造作。他可不管字美不美,只图随性自在,文人范儿从第一个字就暴露出来。第二个字“启”骤然放大,如果从“轼”字读出苏轼的文人范儿略显牵强,那么“启”字就铁板钉钉印证他的不羁。“启”字的一撇拉得老长,长到过分,不逊色黄庭坚的“长枪大戟”,读着甚是痛快。多潇洒的心境,才能撇出那么老长的一笔?好像是性情中人对着大海,高声呐喊心事,不管不顾浑不吝的样子。“新”字已经透露苏轼的小得瑟了。“亲”字底下的两个点,已经挑出两朵小浪花。那笔势好像演奏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心情随着节奏蹦擦擦,欢腾跳跃。小得瑟像水面涟漪逐渐扩散,弥漫到了字里行间。“展”、“居”、“如”、“起”、“行”,牵丝挑逗。笔下的细微小牵连,正是书家的心思小秘密。哪里是写字无意带动之笔,那是苏轼搂不住了他的喜悦欢欣。他快乐!就这么简单。性情中人,喜怒形于色。可是生活逼着人要学会成熟长大,面无表情。好在有书法,可以让书家在笔墨艺术里释放天性和本能。得瑟已经不尽性了,苏轼又开始耍帅。“稍晴”、“数日”、“昨日”,两字间呈一气呵成之态。好像跳探戈舞,男女在不间断的快速移动中,突然急停身体,重心定点顿住,此举须具深厚功力,才能保证动作完美。
接着读帖,“公亦以此时来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公”、“亦”二字,典型苏体范儿,“石压蛤蟆”,扁肥。“以”、“此”二字,三个点顺势写就,既出尖又婉转,精致了得,分寸把握极好,柔美不失持重。这段内容,笔划间的牵丝更多了,比信札开头部分更显自由流畅。章法上也只图舒服就好,字有大有小。这几行字,可读出苏书风格上的渐变。《新岁展庆帖》,是写在《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和《黄州寒食诗帖》两帖之间的书札。《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写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由徐州改知湖州,途中见到门生兼至交秦观,他高兴万分,写就一篇婀娜多姿的书札。那时苏轼未经历“乌台诗案”的蹂躏,书札的特点是笔法流丽张扬,但章法干净齐整。而被公认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帖,写于元丰五年(1082)四月,这是苏轼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因为精神上孤苦寂寞,生活上穷愁潦倒,又赶上寒食节连绵阴雨。苏轼情绪起伏很大,书札笔法浑厚显得苍凉凝重,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或轻或重、或宽或窄,故而章法随之奇纵变幻。单纯读《次》、《黄》二帖,会觉得苏轼书风跳跃太大了,让人摸不着思绪,好像不是一个书家写就,显得突兀生硬。就像剛春柳发芽、阳光明媚,就到了冰雪纷飞三九天。还好有了《新岁展庆帖》,相当于初春和隆冬间有了过渡的秋天。字的流丽飘逸尚在,章法已经不受限了,管它是否齐整,书家已经解放。或许,对生命自由的失而复得,让苏轼越发理解自由的可贵,书写再要状如算子未免太可笑了。
书法是众生相,折射芸芸众生,真实直观。一个人不同时期书风,好像他不同时期照片。苏轼经历过年少经狂和恃才傲物,为此也付出惨痛代价。他体验到现实的跋扈,明白头顶上有天花板,生活逾越不过去的时候唯有悲怆。才华害惨了他,也成就他。苏轼是儒生,中国文人的典范,深厚的佛学修养让他把哲学上的各种问题都想透了,对待人生的苦难要比前辈屈原潇洒乐观。佛教里的哲学思想,让苏轼在困厄生活里身段柔软、贴地飞行,有了对现实的妥协,不会要死要活觅自杀。故而他在生命的黑暗夹缝中,也能开出明媚靓丽的花。当帖子读到,“所收建州木(此字旁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蹔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季常先生文阁下。正月二日”。这最后一段内容,苏轼“飞”起来了,彻底不受约束,写字速度明显加快,勾连现象处处可见。由于速度加快,部分字已经写得墨迹清淡、字幅很小,下贯之气流畅。字的肥瘦浓淡、大小轻重,反差对比已经明显。结合《次》、《黄》二帖读,更可看出过渡状态。章法规整,明显不再是苏轼“计较”的点。他已经超越了这些,唯有自由。是否现实生活对困厄的不屑和对佛学“空无”的领悟,让他在书法艺术里也得到提升?或许,知即是行,行即是知。知行合一,方为真知。不注重章法齐整和不计较字的统一,让帖子更显得变幻万千。出其不意之处令人惊喜,写到“寒更乞”的时候,底下的地方不够使了,苏轼将三字连续写就并行草结合。真乃艺高人胆大。读此,真要学学球迷朋友们了,见到钟爱的球星一脚飞身射球,大喊一声“漂亮——”!
漂亮的不只苏轼一人,他的门生兼老铁黄庭坚也干过这事儿。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写到底下一看地方不够了,顺势来了个草法,既潇洒又灵窍。武松打虎,那得是武松才敢上手啊。漂亮的不仅是书法,更有书法内容。苏轼得知陈慥有一副好的茶臼子,他想借来照样子制一个,或托人再买一个。天啊,喝茶需要这么讲究吗?居然器皿都要考究。这就是宋代和宋代文人的生活范儿,论风雅,甩法国那帮浪漫女郞好几条街。喝茶需品,解渴叫饮。为了喝上一口好茶,宋代人可不嫌麻烦,充分调动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及一切日常生活用品来助兴。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缺一不可。点茶是宋朝的一种煮茶方法,点茶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名堂太多,不多赘述。焚香是香道文化。调香、熏香、评香,惜香如金、爱香成癖,文人们酸爽感叹“无香何以为聚”。苏轼暮年与学生更是以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为了喝上一口茶,还要以清、疏为风格,插上淡雅鲜花,插花花器也不能落俗。此外还要墙上挂书画,那也是雅事一桩。喝茶怎能没有琴声相伴呢,有琴音缭绕,小茶喝着才有趣味。这还差远呢,还要备上香炉、文玩、翠竹、疏梅、参禅诗友、闲雅心情……全套下来,可比法国女郎喝咖啡时酝酿的情调,调高N多倍。这便是宋代和宋代文人的时尚经。苏轼在惨遭贬谪时,还记挂着找朋友借茶器来点缀生活,故而给晚辈后生留下一篇精致法帖《新岁展庆帖》。后世幸哉!该帖是苏轼最好的书法作品吗?NO!苏轼本人,才是苏轼“最好的作品”。
作者简介:
王彧浓,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