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服务改革与环境保护研究
侯小菲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中,丧葬礼仪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规范合理的殡葬服务已成为老年福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殡葬服务行业的自然垄断性,催生出很多诸如基础设施建设差、文化引导性差、缺乏标准和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既不尊重逝者,又不能慰藉亲属。因此,提升殡葬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殡葬服务的管理体制,引导文明健康的殡葬形式,完善殡葬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殡葬服务;文明祭扫;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C913.3?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1-0125-02
殡葬是指出殡和埋葬。“殡”一般指逝者下葬前的各种悼念仪式及活动,“葬”则指逝者入葬过程及后继的祭祀活动[1]。殡葬服务是服务主体在遵守国家殡葬事务规定的前提下,满足服务客体所要求的各种服务事项。广义的殡葬服务具体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冷藏存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殡葬用品购买等,狭义的殡葬服务指除殡葬用品购买之外的其他各类服务[2]。
一、天津市殡葬服务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越来越强烈,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念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思想基石。因此,传统的丧葬礼仪和当代的环境保护如何权衡取舍已经成为社会文化讨论的重要议题,正确区分封建迷信活动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界线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以及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市内目前使用最多的主要有第一、第二、第三殡仪馆,分别位于北辰区、东丽区和西青区,第一殡仪馆建于1995年,其他两个殡仪馆都建于20世纪60年代,占地面积较小,基础设施较为老旧,各项配套服务管理混乱,周边环境非常恶劣,水体污染、空气污染问题相当突出,超标排放也曾被相关环保部门处罚。同时,殡仪馆建设之初周边环境较为开阔,无居民区、生活区、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但随着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发展,周边居民逐渐增加,矛盾凸显。其中,第二殡仪馆正在进行搬迁工程,预计2018年初步完成搬迁,第三殡仪馆正在规划改扩建工程。
二、丧葬、祭扫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前往天津市第一、第二、第三殡仪馆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向部分工作人员了解殡仪馆的运营和服务情况,同时走访了周边居民区的普通民众,了解民众诉求,发现现有的殡葬服务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部分骨灰盒存储到期未续期无法清理。现有骨灰盒存储服务有一定的期限,如三年、五年等存储期,到期需要亲属办理续期手续。但是由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亲属因故未能办理续期手续或者无人办理的,工作人员无法与死者家属取得联系,无法得到真实情况,骨灰盒也不能随意处理。这就造成无人认领的骨灰盒不断积累,“盒满为患”,而真正需要存储的骨灰盒却无处安放。
2.停车区域划分不清祭扫高峰期秩序混乱。几个大型殡仪馆始建时间较早,建设初期并未过多考虑建设配套停车场的问题,而现在人均汽车保有量使用量不断增加,殡仪馆位置距离市内六区较远,开车前往祭扫的群众数量较大。目前,清明等祭扫高峰期殡仪馆附近车辆拥堵,秩序混乱,难以管理,部分地方还存在停车乱收费的现象。
3.无照经营商贩随意占道经营缺乏监管。殡仪馆周边地区被无照经营商贩随意占道,造成交通堵塞,摆放封建迷信物品,更有宝马、奔驰、三层别墅、四合院、摇钱树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祭祀用品,收费极其随意,没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4.无业人员随意划地乱收费严重污染环境。由于高峰期祭扫人员较多,祭扫位置有限,给了很多无业人员机会,抓住大家不愿过多排队等候的心理,在周边地区随意“圈地”,对烧纸等祭扫行为私自收费,而所划范围大多是环境极差的地方,垃圾随意堆放,烟尘污染很重,空气质量极差。
5.附加服务项目收费过高。从遗体运至殡仪馆到最终骨灰存放过程中存在很多附加服务项目,例如遗体运送、追悼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存放祭扫等为捆绑服务,并非逝者家属自愿选择,却由于道德绑架的存在,绝大多数亲属会选择这些服务项目并为此付出高额费用,小型墓碑篆刻、小型花圈等选择性服务项目,收费过高,同样存在收费不合理的现象。
6.墓地买卖不规范维权困难。目前天津市只有14家墓地是得到政府认可的经营性公墓,其他例如永宁墓地等知名度较高的墓地皆为私人划地,存在私自占地行为,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炒作高价墓地行为频频出现。如果未来政府对非法划分的墓地进行土地重新统一规划,那么已经购买墓地的人的合法权益将无法保障。
7.殡葬服務官方网站缺乏维护。天津市殡葬服务官方网站应由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负责维护运营,是市民政局主管全市殡葬事务的职能部门,但是官方网站经常难以打开,有些殡仪馆的官方网站内容几年都不会更新,普通市民的提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复,网站也无法详细查阅流程和服务以及相关费用等需要了解的信息。
三、对规范殡葬服务倡导文明祭扫的建议
针对殡葬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重新规划,统一安排。殡仪馆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对停车场所、祭扫场地、存放地点、办公地点等功能区按照为祭奠群众更好服务的原则重新进行规划。同时,工作人员在祭扫高峰期要做好指挥引导工作,严禁在非祭扫区域内的烧纸等活动,祭扫区域内严禁焚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逝者衣物以及封建迷信物品。
2.加强监管,破除封建迷信。相关部门对于小商小贩经营封建迷信物品,“假孝子”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监管,真正起到监督管理的职责,鼓励举报,如若发生敲诈勒索现象,殡仪馆工作人员可以协助受害者共同向值班民警或保卫人员举报。
3.倡导文明祭扫。2015年是天津市实行《天津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的第一个清明。《办法》中明确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及本市外环线以内地区,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殡葬服务单位多开展文明祭扫导向性活动,例如倡导“一束鲜花寄哀思”“超时空信箱”等活动。
4.提倡和鼓励文明祭扫和安葬。以社区为单位向广大市民群众宣传集体共祭、骨灰植树区安葬、骨灰撒海等文明祭扫和安葬活动。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对文明祭扫和安葬活动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普通民众采取更好地保护环境的方式对亲人进行祭奠。
5.提供“互联网+”殡葬服务。官方网站需要专人做好维护运营,设立实时咨询窗口,在网上开通各项殡葬预约服务,方便家属办理手续,简化流程,减少家属等候时间。由于自媒体发展迅速,还可以考虑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用于发布信息,同时对文明祭扫、绿色殡葬的观念开展积极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更加深入人心。
6.安装除尘装置。殡仪馆附近的居民经常因为火化炉的烟囱中排除黑色刺鼻的浓烟而不敢开窗通风,未来环保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应严格控制火化炉的气体排放,强制安装和使用消烟除尘设备,并保障设备正常稳定运行,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严格管控,超标问题要严肃查处,以保障周边环境安全,居民身体健康。
相对于传统观念的“入土为安”,融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殡葬和文明祭扫方式会成为未来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合理的殡葬服务制度既可以实现让逝者有尊严地获得安息,同时又使生者精神得到充分慰藉,且不给其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即实现“死有所葬、葬有所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晓江,徐春林,陈士良.中国殡葬文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
[2]? 郭林.从“死无所葬”到“葬有所安”:四维特性视域下中国殡葬服务制度的改革路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