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生命唯一的论题
沉默电话
《火星上的最后时日》在2013年戛纳电影节的上映时间是5月份,而在英国的电影排期是9月。所以,同样作为星际探险的电影,它并未受到《地心引力》的强力影响,只是因为它不太主流的电影特质,以及英国片独有的表达方式,而最终没有走入大众的热门视线。但它依然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比起《地心引力》讲述主人公面对孤独无限的绝望与挣扎,《火星上的最后时日》描写的则是众人在危机面前的群像画。人物之间的埋怨、猜忌、信任、依赖,在每一张脸上栩栩如生。它不但描绘了面对危险时,一个人所表现出的种种合理情绪,也歌颂了英雄人物的自我尊严、责任心和博爱情怀。它讲述的是一部关于人心的电影,而至于火星上的病毒和怪物,只是为了推动情节而存在的附属。如果你将它当作一部科幻恐怖片来欣赏的话,势必要感到失望的。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载人火星探险部队,在长达六个月的任务期限即将结束,距离返回地球只剩19个小时的时刻,遭遇的一个可怕意外。六个月来,探险队的每个小组都心力交瘁,却为了各自尚未完成的任务以及未得到创新的发现而心有不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极情绪。男主人公Vince成熟、稳重,还与队员Lane有着温馨的暧昧之情。队员Kim则脾气暴躁,性格坦率,对这一趟毫无收获的出行而感到沮丧、悲观,不停表达自己的不满,甚至与整个队伍的成员针锋相对。就在队长Brunel要求大家做最后的返航准备时,另一小队两名男队员坚持以关闭实验点为由违规离开了飞船。大胆的Kim偷窥他们的探险日志,发现他们找到了火星可能存在的生命体,并愤怒地将他们的秘密行动向大家公开。但是,还没等到他们返回基地接受质问,就在实验点遭遇了意外。地表塌陷,一名队员跌入不明深渊。所有人都以为他死掉了,可是他却返回基地,接连袭击了医务队员、自己的搭档和队长Brunel。更加恐怖的是,所有被袭击、感染的队员成为了新的活死人。Vince、Lane、Kim和技术队员Irwin算救助Brunel,但在可怕的事实面前,只能眼看着Brunel慢慢变成僵尸。在电影的这一段,人物之间的各种精彩对戏开始了:直率、不感情用事的Kim想处理尸体,和所有队友都发生了矛盾;Irwin自私而务实,一度想要抛弃被感染的队友,而他自己又被僵尸伤害;Lane对Vince的爱情在危机时刻不停地爆发、崩溃,但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死亡又力不从心;最镇定、最正常的Vince,却也在行动中不停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幻觉不断出现,犹如密闭恐惧症一般的精神崩溃逐渐将他侵蚀。
最后,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或许电影的结束方式是大部分影迷觉得它“不够精彩”的原因——Kim被Irwin抛弃而死,Lane也受到感染,为了防止自己尸变伤害到心爱的Vince,独自跑出机舱选择了自杀。最后,Irwin也不出所料的尸变了,与Vince展开了最终对决。前来营救的“曙光号”救援队遭到了众尸变队友的围攻,一切希望都尽数破灭了。Vince将Irwin带上曙光号的营救飞船飞向天空,将他抛向无尽的宇宙深渊。在最后一次自我恐惧的幻觉袭来时,Vince看到了Lane向他伸出宽恕的手,两人的爱将最后的阴霾驱散。但睁眼四瞰只剩下孤独的茫然。因为Vince最后被Irwin的刀划伤面部,所以,他也不敢保证自己是否殊途同归,不敢贸然驶入返回地球的航线。影片的最后,他在电波中留下了遗言。他为发生的一切做下记录,并为后期寻找飞船残骸的队伍留下线索和证据,他决定,如果发现自己身体发生变化,将驶向遥远的宇宙选择死亡。电影在充满无限可能性、而又毫无选择的情势下戛然而止,似乎给观众留下了开放的空间,但是又仿佛已然绝望,不会再发生任何奇迹。英雄的牺牲还没被过多的镜头赞颂,就飘向了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辽远宇宙。
如前所述,如果你将《火星上的最后时日》看作一部“异形类”电影,那么是绝对不会过瘾的。影片甚至没有对火星上的生物病毒进行过多的科学解释,只将它表达为一种“重侵染性的分裂细胞”,并且被抗生素打击后,反而会引发更大强度的抗体,将尸变状况感染得更加严重、更不可救药。电影的重点只在于危机爆发时,人与人之间的纠葛矛盾,以及人在不同性格的影响下所作出的判断,以及各种艰难的选择。人性,在第三方危险的追逐下,渐渐袒露出表象下的真实以及不堪一击的脆弱。作为最主要的四个人物:男主人公Vince、暧昧队友Lane、理智为上的Kim和私心满溢的Irwin,在一次次袭击中,灵动的刻画了四种鲜明的人物心态。Kim的角色很重要,在电影前半部分的戏份也很足,是矛盾的中心。虽然她不断激起大家的厌恶和反感,但随着情节的展开,越来越烘托出此人固执理性的正确,印证了感情用事的种种恶果。Irwin的自私其实也可以理解,但相对于Kim,他的存在怀有一种抛弃性的背叛,排除了理性、感性,最后连人性也渐渐剥去,最终成为超越僵尸的内在反派。至于Vince和Lane的爱,片中没有给予过多的表现,蜻蜓点水式的牵手鼓励,让影片充满了现实感,也让“遗憾”更加深深嵌入观众柔软的内心。当Lane以自杀保护Vince,却最终无法摆脱尸变的结果时,只好对Vince说出那句痛彻心扉的“Kill Me”。Vince面对爱人近在咫尺却已变成魔鬼的现实,只能一边崩溃哭泣、一边举起石头猛砸下去。砸碎的是僵尸的头颅,却也是Vince心中最后的爱与希望。火星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病毒和怪物?——这个问题到了最后,已经失去了意义。它有,或没有,它究竟是实体生物,还是精神侵染病毒,片中的人们已经无法探究,在他们临死之前深深记得的只有人性绽放出的美丽尊严,或者沦丧后的悲哀无奈。可以逃避的猛兽终究是能够克服的恐惧,但人性中的困兽自始至终深植在看不见的心灵内部,只有当崩溃的那刻才从潜意识挣扎而出,让你自己都不再了解自己。最后Vince说完自己的遗言,飞船在宇宙中飘流的镜头让人觉得郁闷,似乎心里还期盼着希望的诞生,但是电影就这样结束了。就像在表达我们终究都会面对的结局——生命的终点。在这一刻,你已没有挣脱的希望。你能做的,只是做对自己的选择,维护生命的尊严,然后默默等待。
在这里,必须重点提一下男主公Vince的扮演者Liev Schreiber,他不仅是一位演员,还是导演、制片和编剧,至今参与过的影片有80多部。曾出演《惊声尖叫3部曲》,与Hugh Jackman曾搭档《隔世情缘》以及最著名的《金刚狼首部曲》,还曾导演过著名的独立电影《真相大白》。他还是一名百老汇话剧演员,曾获得2005年托尼奖舞台剧最佳特色演员奖、第59届托尼奖话剧类最佳男配角奖。今年,因主演的美剧《清道夫》而获得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提名,却败给《绝命毒师》的主演Bryan Cranston。他还为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的系列节目、1994年巴西世界杯官方宣传片《二十亿颗心》作过解说。作为一个老戏骨,他虽没有《地心引力》中George Clooney的人气,但沉稳、刚毅、性感的外表,以及镇定、自然、灵动的人物表演,让他成为人们始终不曾忘记的演员。《金刚狼》是他事业的大转折,所饰演的“剑齿虎”虽然是反派,但情义深重的形象深入人心,Liev Schreiber无论动作戏、内心戏都足够精湛,通过此“大片”也让他成功走出了二线配角的阴影,片约不断涌来。2013年《清道夫》带来成功收视,《火星上的最后时日》赶在同年领衔上映,也是他跻身一线演员的影响力证明。他的事业经验是如此丰富,作为一个时刻做足准备的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巅峰。
2001年他与Hugh Jackman合作的《隔世情缘》中,曾有一段一镜到底的精彩表演,随着慢镜头拉近,他独白:“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我居然发现了时间的裂缝。但是,这不会比一只狗看见彩虹更疯狂。狗是色盲,就像我们看不见时间。我们感到时间飞逝,但它如此抽象,眼不能及。我们像坐在一列超音速火车上,如果能让它停住,就能看见时间的原貌。那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世界,就像之于狗的斑斓色彩,尽管它就像你坐的椅子一样真实。若找到时间的轨迹,就能看清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我的发现——我看见了椅子上别人看不见的裂缝,我就是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但是,别的狗都不愿意相信。”Liev Schreiber运用精湛的表情演出,将人深深拉进他那沉溺的情绪世界。同样,在这部《火星上的最后时日》中最后的遗言部分也是如此,他无奈,却已想通;他绝望,却已超脱悲伤。那段自述的表演让人心痛,又让人身临其境。每个微调的表情处理,都展现着这位出色演员的经验与功力。和看见彩虹的狗一样,他们有了新的人生发现、新的感悟,却只能止步在与世隔绝的悲伤中,随风远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困兽,强大得足以吞噬一切。当它安然潜伏,我们便生活在平静中幸福的生活。如果你能活得有原则、有尊严,也就有了控制它的绞索,虽然,代价可能是生命的牺牲。利己?贡献?或许人生没有是非,没有对错,但你要做一个Hero还是Zero,只在选择。选择,是生命唯一的论题。
《火星上的最后时日》在2013年戛纳电影节的上映时间是5月份,而在英国的电影排期是9月。所以,同样作为星际探险的电影,它并未受到《地心引力》的强力影响,只是因为它不太主流的电影特质,以及英国片独有的表达方式,而最终没有走入大众的热门视线。但它依然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比起《地心引力》讲述主人公面对孤独无限的绝望与挣扎,《火星上的最后时日》描写的则是众人在危机面前的群像画。人物之间的埋怨、猜忌、信任、依赖,在每一张脸上栩栩如生。它不但描绘了面对危险时,一个人所表现出的种种合理情绪,也歌颂了英雄人物的自我尊严、责任心和博爱情怀。它讲述的是一部关于人心的电影,而至于火星上的病毒和怪物,只是为了推动情节而存在的附属。如果你将它当作一部科幻恐怖片来欣赏的话,势必要感到失望的。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载人火星探险部队,在长达六个月的任务期限即将结束,距离返回地球只剩19个小时的时刻,遭遇的一个可怕意外。六个月来,探险队的每个小组都心力交瘁,却为了各自尚未完成的任务以及未得到创新的发现而心有不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极情绪。男主人公Vince成熟、稳重,还与队员Lane有着温馨的暧昧之情。队员Kim则脾气暴躁,性格坦率,对这一趟毫无收获的出行而感到沮丧、悲观,不停表达自己的不满,甚至与整个队伍的成员针锋相对。就在队长Brunel要求大家做最后的返航准备时,另一小队两名男队员坚持以关闭实验点为由违规离开了飞船。大胆的Kim偷窥他们的探险日志,发现他们找到了火星可能存在的生命体,并愤怒地将他们的秘密行动向大家公开。但是,还没等到他们返回基地接受质问,就在实验点遭遇了意外。地表塌陷,一名队员跌入不明深渊。所有人都以为他死掉了,可是他却返回基地,接连袭击了医务队员、自己的搭档和队长Brunel。更加恐怖的是,所有被袭击、感染的队员成为了新的活死人。Vince、Lane、Kim和技术队员Irwin算救助Brunel,但在可怕的事实面前,只能眼看着Brunel慢慢变成僵尸。在电影的这一段,人物之间的各种精彩对戏开始了:直率、不感情用事的Kim想处理尸体,和所有队友都发生了矛盾;Irwin自私而务实,一度想要抛弃被感染的队友,而他自己又被僵尸伤害;Lane对Vince的爱情在危机时刻不停地爆发、崩溃,但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死亡又力不从心;最镇定、最正常的Vince,却也在行动中不停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幻觉不断出现,犹如密闭恐惧症一般的精神崩溃逐渐将他侵蚀。
最后,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或许电影的结束方式是大部分影迷觉得它“不够精彩”的原因——Kim被Irwin抛弃而死,Lane也受到感染,为了防止自己尸变伤害到心爱的Vince,独自跑出机舱选择了自杀。最后,Irwin也不出所料的尸变了,与Vince展开了最终对决。前来营救的“曙光号”救援队遭到了众尸变队友的围攻,一切希望都尽数破灭了。Vince将Irwin带上曙光号的营救飞船飞向天空,将他抛向无尽的宇宙深渊。在最后一次自我恐惧的幻觉袭来时,Vince看到了Lane向他伸出宽恕的手,两人的爱将最后的阴霾驱散。但睁眼四瞰只剩下孤独的茫然。因为Vince最后被Irwin的刀划伤面部,所以,他也不敢保证自己是否殊途同归,不敢贸然驶入返回地球的航线。影片的最后,他在电波中留下了遗言。他为发生的一切做下记录,并为后期寻找飞船残骸的队伍留下线索和证据,他决定,如果发现自己身体发生变化,将驶向遥远的宇宙选择死亡。电影在充满无限可能性、而又毫无选择的情势下戛然而止,似乎给观众留下了开放的空间,但是又仿佛已然绝望,不会再发生任何奇迹。英雄的牺牲还没被过多的镜头赞颂,就飘向了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辽远宇宙。
如前所述,如果你将《火星上的最后时日》看作一部“异形类”电影,那么是绝对不会过瘾的。影片甚至没有对火星上的生物病毒进行过多的科学解释,只将它表达为一种“重侵染性的分裂细胞”,并且被抗生素打击后,反而会引发更大强度的抗体,将尸变状况感染得更加严重、更不可救药。电影的重点只在于危机爆发时,人与人之间的纠葛矛盾,以及人在不同性格的影响下所作出的判断,以及各种艰难的选择。人性,在第三方危险的追逐下,渐渐袒露出表象下的真实以及不堪一击的脆弱。作为最主要的四个人物:男主人公Vince、暧昧队友Lane、理智为上的Kim和私心满溢的Irwin,在一次次袭击中,灵动的刻画了四种鲜明的人物心态。Kim的角色很重要,在电影前半部分的戏份也很足,是矛盾的中心。虽然她不断激起大家的厌恶和反感,但随着情节的展开,越来越烘托出此人固执理性的正确,印证了感情用事的种种恶果。Irwin的自私其实也可以理解,但相对于Kim,他的存在怀有一种抛弃性的背叛,排除了理性、感性,最后连人性也渐渐剥去,最终成为超越僵尸的内在反派。至于Vince和Lane的爱,片中没有给予过多的表现,蜻蜓点水式的牵手鼓励,让影片充满了现实感,也让“遗憾”更加深深嵌入观众柔软的内心。当Lane以自杀保护Vince,却最终无法摆脱尸变的结果时,只好对Vince说出那句痛彻心扉的“Kill Me”。Vince面对爱人近在咫尺却已变成魔鬼的现实,只能一边崩溃哭泣、一边举起石头猛砸下去。砸碎的是僵尸的头颅,却也是Vince心中最后的爱与希望。火星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病毒和怪物?——这个问题到了最后,已经失去了意义。它有,或没有,它究竟是实体生物,还是精神侵染病毒,片中的人们已经无法探究,在他们临死之前深深记得的只有人性绽放出的美丽尊严,或者沦丧后的悲哀无奈。可以逃避的猛兽终究是能够克服的恐惧,但人性中的困兽自始至终深植在看不见的心灵内部,只有当崩溃的那刻才从潜意识挣扎而出,让你自己都不再了解自己。最后Vince说完自己的遗言,飞船在宇宙中飘流的镜头让人觉得郁闷,似乎心里还期盼着希望的诞生,但是电影就这样结束了。就像在表达我们终究都会面对的结局——生命的终点。在这一刻,你已没有挣脱的希望。你能做的,只是做对自己的选择,维护生命的尊严,然后默默等待。
在这里,必须重点提一下男主公Vince的扮演者Liev Schreiber,他不仅是一位演员,还是导演、制片和编剧,至今参与过的影片有80多部。曾出演《惊声尖叫3部曲》,与Hugh Jackman曾搭档《隔世情缘》以及最著名的《金刚狼首部曲》,还曾导演过著名的独立电影《真相大白》。他还是一名百老汇话剧演员,曾获得2005年托尼奖舞台剧最佳特色演员奖、第59届托尼奖话剧类最佳男配角奖。今年,因主演的美剧《清道夫》而获得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提名,却败给《绝命毒师》的主演Bryan Cranston。他还为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的系列节目、1994年巴西世界杯官方宣传片《二十亿颗心》作过解说。作为一个老戏骨,他虽没有《地心引力》中George Clooney的人气,但沉稳、刚毅、性感的外表,以及镇定、自然、灵动的人物表演,让他成为人们始终不曾忘记的演员。《金刚狼》是他事业的大转折,所饰演的“剑齿虎”虽然是反派,但情义深重的形象深入人心,Liev Schreiber无论动作戏、内心戏都足够精湛,通过此“大片”也让他成功走出了二线配角的阴影,片约不断涌来。2013年《清道夫》带来成功收视,《火星上的最后时日》赶在同年领衔上映,也是他跻身一线演员的影响力证明。他的事业经验是如此丰富,作为一个时刻做足准备的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巅峰。
2001年他与Hugh Jackman合作的《隔世情缘》中,曾有一段一镜到底的精彩表演,随着慢镜头拉近,他独白:“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我居然发现了时间的裂缝。但是,这不会比一只狗看见彩虹更疯狂。狗是色盲,就像我们看不见时间。我们感到时间飞逝,但它如此抽象,眼不能及。我们像坐在一列超音速火车上,如果能让它停住,就能看见时间的原貌。那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世界,就像之于狗的斑斓色彩,尽管它就像你坐的椅子一样真实。若找到时间的轨迹,就能看清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我的发现——我看见了椅子上别人看不见的裂缝,我就是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但是,别的狗都不愿意相信。”Liev Schreiber运用精湛的表情演出,将人深深拉进他那沉溺的情绪世界。同样,在这部《火星上的最后时日》中最后的遗言部分也是如此,他无奈,却已想通;他绝望,却已超脱悲伤。那段自述的表演让人心痛,又让人身临其境。每个微调的表情处理,都展现着这位出色演员的经验与功力。和看见彩虹的狗一样,他们有了新的人生发现、新的感悟,却只能止步在与世隔绝的悲伤中,随风远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困兽,强大得足以吞噬一切。当它安然潜伏,我们便生活在平静中幸福的生活。如果你能活得有原则、有尊严,也就有了控制它的绞索,虽然,代价可能是生命的牺牲。利己?贡献?或许人生没有是非,没有对错,但你要做一个Hero还是Zero,只在选择。选择,是生命唯一的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