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策略

    刘珂

    摘 要:“互联网+”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它推动了网络信息发展的新业态。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了供给方式创新及服务模式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对社会公共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优化策略,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文化供给提供积极参考。

    关键词:“互联網+”;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优化策略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移动网络终端、大数据及云计算等相继成型,这对加快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不断促进和融合“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既满足现代社会对公共文化的需要,又为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助力。

    1 社会公共文化服务

    所谓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即以政府为主导,并依托相关政府部门及非营利性组织,为社会提供满足社会公众基本文化需求,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及生活质量,加快社会文化发展及文化环境、氛围建设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总称。在现代社会发展视域下,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已经被纳入政府工作内容,并成为展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标志。从性质上看,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领域的重要构成。

    2 “互联网+”对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

    2.1 创新了社会公共文化供给机制

    “互联网+”是现代科技发展下的产物,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代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可以依托网络信息化发展的优势,不断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将公共文化供给内容、服务进行拓展,打破传统供给方式所带来的局限。同时,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上线率,全面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链。例如创设“互联网+博物馆”“互联网+文化馆”“互联网+图书馆”等。

    2.2 拓宽了服务平台,提高了供给效率

    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构建特点,打造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拓展文化服务渠道,让公众感受到焕然一新的服务模式的同时,更利用现代科技的信息传播与分享优势,让公众享受即时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打破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所形成的空间、时间限制。借助“互联网+”的双向互动优势,服务平台能够快速识别公众的喜好,压缩时间成本,提升服务的质量及效率。

    3 “互联网+”背景下对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化

    3.1 优化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理念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下,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面对新时代下的新挑战,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要不断创新思维理念,利用教育培训、调查研究等有效方法,进一步增加人们对服务机构自身的认识。其关键在于突出用户思维及平台思维,切实做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顶层设计,解决文化服务供给平衡的基础性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充分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服务作用,利用政府采购服务、平台搭建、引导扶持及提供保障等创新模式,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企业进行有机整合,夯实文化服务供给保障力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

    3.2 优化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管理

    在“互联网+”技术融合的背景下,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必不可少。基于网络时代下的公共文化服务,要依照网络数字化文化产品及其生产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改变传统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的固定思维,克服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的落后理念,积极打造开放统一的文化服务平台。将网络资源共享作为发展的主旋律,盘活现有的文化服务资源,促进现代社会公众文化需求与文化服务管理相融合。同时,管理机构要拓展管理渠道,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进行创新,引入先进的运营方式,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扩大宽度、深度传播,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提供依据。

    3.3 优化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伴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变革,“互联网+”在未来将与社会各领域形成高度的融合。对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而言,其更应当立足当前的实际,搭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网络化的文化创新应用于市场,自由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丰富公共文化的服务内容,发挥文化多元化、差异化及特色化的根本优势,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例如,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推广时,可以借助互联网推广平台,开展信息交互、宣传、点播及订阅等,从而使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受众的视野。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在互联网技术深刻融入社会各个方面的宏观背景下,唯有以“互联网+”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效性,才能保障公众的文化权益,迎合大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从海.“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创新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7,32(2).

    [2] 刘敏.“互联网+”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转变[J].中国国情国力,2016(12):55.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