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疗效观察
黄星丽
【摘要】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2例剖宫产产妇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61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其余61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常规的硬膜外麻醉,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对比两组的麻醉疗效。结果:对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1.80%,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72.13%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药物起效时间以及感觉阻滞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运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较好的改善了阵痛效果,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麻醉;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7-0094-02
近年来,剖宫产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剖宫产发生率逐渐升高,能够改善母婴结局。术中麻醉方式直接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常规的硬膜外麻醉对产妇的伤害较大,为了保障母子的生命安全应改进麻醉方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22例剖宫产产妇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性分析来研究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如下所述: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22例剖宫产产妇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61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余61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对照组61例患者中,年龄在21~3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27.5±2.1)岁,孕周在38-41周之间,孕周均值为(39.4±0.7)年,体重在62-77kg之间,体重均值为(69.3±5.8)kg;观察组43例患者中,年龄在22~3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8.2±2.2)岁,孕周在37 41周之间,孕周均值为(88.8±0.9)年,体重在61-78kg之间,体重均值为(68.8±5.5)kg。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硬膜外麻醉,从L1~L2椎间隙进行穿刺,置入导管后,注入2%的利多卡因,药物用量为4ml,患者无不良反应后继续注入0.75%罗哌卡因7~10 mL药物,控制平面在T8~T10范围以下,可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从L2~L3椎间隙进行穿刺,置入25 G腰麻针,穿刺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抽出针芯,使脑脊液流出,注射0.75%罗哌卡因1.4 mL~1.8 mL药物;将硬膜外导管置入3~4cm,让患者处于平卧位用针刺法测定阻滞范围,治疗5min后,若低于T10调整体位,控制平面在T8~T10范围以下,可行手术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两组剖宫产产妇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普遍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如表一。
2.2对比两组的麻醉指标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程度相对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如表二。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中的常见术式,更加适用于难产、高危妊娠产妇,手术效果良好,能够较好的保证产妇和婴儿的安全,有效降低了病死率。术中麻醉较为特殊,常规的硬膜外麻醉方式操作简单、起效时间长,胎儿和产妇的安全影响较大,阻滞度在T8~L4范围内,阻滞不全机率较高。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起效快、维持时间较长、镇痛效果好、局麻用药量较少,提高了术后镇痛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促进产妇分娩后的恢复。
本文研究結果显示,观察组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3.05%,对照组为83.72%,观察组的床麻醉效果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麻醉药物用量分别为(1.5±0.3)mL、(9±2)mg,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分别为(5.0±2.5)min、(9.0±3.1)min,感觉阻滞度分别为(4.4±0.4)、(1.2±0.5),两组的麻醉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均明显优于应用常规的硬膜外麻醉后,提高了麻醉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中,运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发挥良好的阵痛效果,有着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有效改善传统麻醉方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