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微电影行业现存问题探析

史文璇
摘要:网络剧、微电影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每天都有大量剧集和影片更新、上线,赚取了持续不断的关注度和市场效益。但是内容、制作、盈利模式、行业管理等方面暴露出的不同程度的问题成为制约网络剧、微电影行业发展的瓶颈。只有跳出“雷剧”的窠臼,摒弃同质化、低俗化的既定模式,谋求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的高度统一,借鉴国内外行业发展的优秀经验,进行营销模式的升级,才是网络剧、微电影行业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网络剧 微电影 问题分析
当前,网络剧、微电影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每天都有大量剧集和影片更新、上线,赚取了持续不断的关注度和市场效益。不仅视频网站看好网络剧、微电影未来发展,砸重金拍摄、购买,传统影视制作机构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追求新的业绩增长点。虽然市场看似一片繁荣景象,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受众范围也有限,发展中暴露出不少问题,网络剧、微电影是前景无限还是昙花一现,目前还很难做出定论。认清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网络剧、微电影突破发展瓶颈,走得更加长远。
从网络剧、微电影的发展现状来看,内容、制作、盈利模式、行业管理等方面均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有正视它们的存在,进而分析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才能使全社会真正享受到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内容格调弊端显现
有了内容就有了观众,有了观众就不怕没有收益。网络剧、微电影的制作团队绞尽脑汁拼内容、搏创意,尽最大努力吸引观众的眼球。对新鲜、刺激内容的过度追求,使一些低级趣味和打擦边球题材得见天日,雷人剧、克隆剧等屡见不鲜,内容格调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
一、雷剧泛滥。纵观这些年网络剧、微电影的发展历程,贴近生活、选材出色的作品有之,却未能给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记。恰恰相反,“雷人剧”“雷人”情节却足够吸睛,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话题。开放的互联网原本是一个网民张扬个性、释放自我的平台,因而相较于传统电影、电视剧,带有互联网基因的网络剧、微电影尺度之大自然不言而喻。为了赚取眼球、吸引点击,一些带有脏话、色情、暴力等元素的“雷剧”被搬上互联网,不堪的画面、粗俗的对白甚至一度让网络剧、微电影被冠以“雷人”的标签。这些作品一味迎合低级趣味,往往让人哭笑不得,观感极差,虽然屡遭非议但收视率依然居高不下。
单就点击量来看,搜狐视频出品的网络剧《屌丝男士》无疑是近几年最热的网络剧之一。超过16亿次的播放量,是其他一线网络剧的数倍乃至十几倍,并且达到了只有少数几个顶级卫视大剧方可比肩的播放量和影响力。2015年7月,《屌丝男士》改编为大电影,更名《煎饼侠》登陆全国院线,票房屡屡刷新纪录,票房、口碑、奖项三赢,同时也使导演兼主演董成鹏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十亿导演”。即便是这样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网络剧,内容也不是无懈可击,不免落入情色、低俗等俗套之中。例如,片中邀请到AV女星波多野结衣出演,与男主角大鹏相亲时,大鹏没有认出波多小姐,而当他把头伸进波多的衣服,随即认出了波多小姐。剧中含有性暗示的类似情节还有很多,对于成年人来说或许没有问题。但网络是开放的,网络剧的收视人群极为广泛,成年人可以观看,未成年人也可以自由点击观看。据搜狐视频指数中心《屌丝男士》受众年龄的统计显示,《屌丝男士》的受众中有近10%是未成年人。虽然未成年人并不是受众的主流,但他们的健康成长却是至关重要的,性暗示情节对这一人群心理的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抓人眼球的因素就是低俗,利用放屁、大便等恶心、夸张的情节营造搞笑效果,引人发笑的同时也难免产生低俗之感,大大降低了剧集的整体品位。
二、“克隆”成风。当前网络剧、微电影市场中,与“雷剧”齐名的当属“山寨剧”,克隆、复制成功作品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很多细心的网民发现,网络剧《窈窕淑女》与《杜拉拉升职记》类似,《非常爱情狂》与《爱情公寓》《嘻哈四重奏》情节雷同。
经典热播作品有大量的观众基础,选择经典作品作为摹本有着先天的优势,但大量剧情的原版照搬,或者情节上增加了对原版不合时宜的演绎,不免令观众感到失望甚至厌恶。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诠释的就是这样一个规律,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所获得的效益(即边际效益)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网络剧、微电影行业亦是如此,类型化、同质化的作品给人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感觉。拿情景喜剧来说,市场效益往往在第一部作品上获得最大的成果,第二部类似作品会让观众得到补偿的满足,但一部接一部,疲劳感油然而生。长此以往,会让观众逐渐放弃网络剧、微电影这种影视形态,拥抱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
三、突破传统影视“禁区”。众所周知,传统电视剧、电影从选题、备案、审批、投入市场等均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流程,有些题材尤其是不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更是创作的“禁区”。由于网络剧、微电影采取“自审自播”模式,传统影视不敢触碰的题材因而有机会走入公众视野。比如灵异题材的《灵魂摆渡》《古镜》《傲魂之活死人》《无心法师》等,电视屏幕上已经绝迹的刑侦剧《余罪》《活着再见》等,还有侦探推理剧《暗黑者》《心理罪》等,以及近来兴起的悬疑言情剧《他来了请闭眼》《示铃录》等,甚至还有同性恋题材的“同志”剧和耽美剧。
电视屏幕上没机会看到的题材,网络上播放自然引来大肆追捧,甚至造就了多部现象级剧目。《心理罪》就是一部被冠以现象级巨制的典型案例。《心理罪》根據作家雷米所著的同名系列小说改编,主要讲述了犯罪心理学天才方木,历经四起大型连环凶杀案件,探寻善恶真相后涅槃重生的故事,号称国内首部高能推理罪案剧。首播后曾掀起了一轮收视热潮,不仅获得了很多推理迷的热捧,还获得了包括姚晨、吴克群等知名艺人的力挺。然而,该剧却触碰到管理部门的底线,刚刚更新两集后便被要求下线重剪。在美剧、韩剧大肆盛行的当下,这部本土悬疑推理剧凭借倒叙结构和紧张紧凑的剧情赢得了大量观众。但与此同时,细致展现凶手的作案过程、过度展示作案现场的血腥画面、剥人皮等情节不断挑战着观众的感官。
网络剧、微电影对于传统影视的突破和创新是值得鼓励的,但是通过不断谋求“重口味”和刺激感官来赚取收视率的行为,监管层不会袖手旁观,制作机构花大价钱砸重金拍摄剧集很可能面临与《心理罪》同样的命运。
制作水准参差不齐
无论是审美还是审丑,搞笑抑或温情,互联网特性决定了网络剧、微电影更多表现的是草根阶层的喜怒哀乐。呈现在作品上,往往表现为小成本制作,有的甚至由全业余班底打造。对于网络剧、微电影而言,特别是业余班底打造的作品,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缩短制作周期,快速生产推向市场,以获得观众持续的关注,同时又要求制作的质量、观赏的艺术价值,完成起来确实困难重重。首先,技术设备不够专业。传统影视制作机构有高清摄像机、摇臂、轨道等专业设备完成拍摄,而有些网络剧、微电影的拍摄只能借助于家用DV甚至手机手持拍摄完成。其次,拍摄背景简陋。传统影视制作机构会选择在影视基地、影视城布景,而网络剧、微电影往往只能就地取景、简单布景,呈现出的效果自然无法和传统影视制作机构的作品比肩。再次,导演、编剧、演员等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能保证。传统电影、电视剧从制作到拍摄全程都由科班出身、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操刀,而网络剧、微电影限于小成本、小制作,很多环节都是由业余人员来完成。最后,后期制作较为简单。传统影视制作机构在后期的配音、剪辑上都比较细致,经过精心包装后推向市场,而网络剧、微电影的后期制作往往草草了事,所以嘈杂的背景音、画面灰暗、音画不同步等情况时有发生。随着多年的发展,传统电视剧、电影市场盈利模式已经成熟,竞争压力大,而且有备案、审查制度做保障,品质相对有保证。而网络剧、微电影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在道具、场景、演员和后期制作方面暂时“粗糙”在所难免。网络剧《匆匆那年》口碑好过电影版,《灵魂摆渡》《暗黑者》等网络剧低成本仍然备受好评。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影视公司涉足网络剧行列,部分网络剧的投入大幅增加,制作水准也得到了提升,大批传统影视人也正在尝试网剧的转型,这对于网络剧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轨道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对于更多的网络剧、微电影制作者来说,小成本可能是当前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如何用小成本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将是网络剧、微电影行业近期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广告植入“简单粗暴”
网络剧、微电影一经产生,便与“赢利”“生钱”等字眼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首部网络剧《地点》,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雇员为了推销索尼和苹果的电子产品而策划的。深受国内网民喜爱的网络剧,诸如《嘻哈四重奏》《咖啡间疯云》等,也都有品牌植入,甚至原本就是品牌定制剧。而微电影的先驱《老男孩》背后是雪佛兰的冠名,著名导演姜文执导的《看球记》是与佳能合作拍摄。由此可见,不管这些网络剧、微电影情节设置得多么有趣、巧妙,终究还是会给网民一个非常直观的感觉——该剧在刻意宣传某个品牌。一切向“钱”看,忽视艺术品质,成为网络剧、微电影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对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制作公司在制作网络剧、微电影的同时,也考虑到赞助商产品的植入,这样就产生了许多与剧情相关的、不相关的镜头的出现。同时,赞助商在视频网站中投放大量嵌入式广告,有前置式、后置式及间隙型,还利用暂停时间播出图文覆盖型广告,投入广告形式多样,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广告的吸收及投入是视频网站得以维持的血液,也是网络剧、微电影资金的源泉。相较于传统广播电视对广告的严格制度约束,投放在网络上的广告显得较为混乱,管理仍为真空地带。数量过多并且生硬的插播广告使得观众生厌,继而很可能演变成对网络剧、微电影和视频网站的抵触心理。网络剧、微电影中突兀生硬的广告无时无地、随时随机的插入方式使得观众在收视时心生反感,观看体验大幅降低。因而,找到适合网络剧、微电影的更好的盈利模式可能是当下最为紧迫的课题。
行业管理相对滞后于发展
对于网络剧、微电影而言,首先属于网络上传播的视听节目,需要符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基本要求。针对网络剧、微电影这些新兴节目形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先后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及《补充通知》,明确了从事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播出、生产、制作需要具备的资质,并对上线前由网站自行审核、节目信息备案等做出具体要求。
现行行业管理规章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剧、微电影行业的制作、播出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网络剧、微电影的节目内容离网上网下同一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审自播”的要求相当于让网站自己监督自己,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为了最大程度上追求利益、吸引眼球,网站在内容审核标准的掌握上依然比较宽松,频发“擦边球”,只有被监管部门发现或接到投诉后才会将相应的节目下线,而此时不良的影响已经造成,事后处理的效果大大降低。相较于网络剧、微电影的飞速发展,行业管理仍需进一步跟进。
当前,网络剧、微电影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步扩大,发展动能不可估量。从发展环境上来看,互联网热度持续不减,甚至被纳入到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个人时间逐渐趋于碎片化,为网络剧、微电影存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土壤。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才特别是传统影视行业的人才纷纷投身到网络剧、微电影的创作、制作中来,使网络剧、微电影的品质稳步提升,越来越受到网民的认可。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