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所体现的意蕴美
杨美珍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更为细致地表现形体的层次感、动态感以及质感等,可以寄托画家的精神情感及其对生活的态度。从战国时期的帛画开始直至今日,中国的人物画就在不断发展且人才辈出。由此可见,人物画在绘画史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小觑。
现当代艺术家何家英在工笔人物画方面的成就,是中国画坛中较为突出的一位。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画人物总给人以美的享受,每位女子都刻画朱唇粉面、出尘脱俗,呈现一种恬静的状态。他运用传统的绘画方式来表现当代女性灵动、青春和甜美的新形象,开创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一个新纪元。他结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人物,运用墨的浓淡轻重及线的粗细、疏密变化等来表现客体,将主观情感注入到所描绘的客体之中。这种中西合璧不仅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发展,取国外优秀文化之精華,更有益于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进步。另外,如若你仔细观察何家英所刻画的人物,你会发现那些女子的眼睛里是没有高光存在的,显然这不符合现实,但其呈现出的韵味却是独特的,给人一种黯然神伤的感觉,体现所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也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往往运用一些淡雅的色调,这种色彩是与其所画人物相辅相成的,呈现出特有的意蕴美。
其实,意蕴美体现在创作中的方方面面,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所体现的意蕴美进行分析。
一、线条之美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道:“无线者非画也。”线条是绘画最基础的元素。潘天寿说:“盖吾国之绘画,一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没有线条就没有中国艺术。在工笔画发展的过程中,线条亦从原始的形态发展到有意味的形式语言,同样经历了磨砺和积累。经过千锤百炼,线条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这些程式化不仅仅是笔法的总结,也是线条与线条组合形式的总结。北宋画家李公麟笔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的白描画,是用纯粹的线条和浓淡墨色描绘物体,使白描画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画种。清末画家任伯年所画的《群仙祝寿图》,更是近代工笔人物画的典范,其钉头鼠尾的线描,画活了各路神仙,有很强的表现力。中国工笔画中的线条是富有弹性和张力的,是含蓄的、写意的。线条勾的优与劣,是评判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因此,作者在勾线时必须屏气凝神,运笔行云流水、力透纸背,这样勾出的线条才能是润泽流畅、有力度的。同时,线条要根据所描绘的不同物象进行恰当变化,墨色也应有所区分,并且也要注意勾出的线条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唯有这样,所画之物才有韵味、有节奏。因此,线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神韵之美
早在南朝齐、梁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就曾在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而在“六法”中,他将“气韵生动”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而东晋顾恺之也曾在《魏晋胜流画赞》中强调了“以形写神”这一著名论点,指出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要追求外在的形似,还应追求事物内在的精神和最本质的东西,要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表情动态的一致性与复杂性。其中“神”是要特别强调的,如果一位艺术家只注重描绘客体的外在形体,那么他的作品将会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当他们去挖掘所表现对象的情感特征、性格特征以及对象自身所特有的“神气”时,他的作品才是具有感染力的,才能真正打动观赏者。
“神韵”是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通俗地说,神韵也就是传神或有味。而“韵”在中国画中又包括笔墨的节奏处理以及整体作品的意境等。“神韵”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是尤为重要的,工笔画总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受,这就需要创作者去巧妙构思,将所刻画的人物和与之相适应的景、物安排在一起,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周边环境去衬托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表现作者的独特感受,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在此,我将通过何家英先生的工笔人物画作品《舞之憩》来进行分析,其表现的是芭蕾舞者在练舞期间休憩时的自然状态:一位是抬头、双手托住水杯喝水的动作;一位是站着正在专注地缝补舞鞋的动态;还有一位,双腿伸长,双臂自然垂放在腿上似乎在坐着思考问题。三个人物姿态各异,却异常优美,动态刻画细腻,最值得称赞的就是她们各自的神态了,或忧郁,或疲惫,又或是对未来的迷茫,这种神韵是符合所刻画的人物的,准确地表现了对象的心理及精神状态。
三、色彩意蕴之美
色彩和光线一样,可以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不同的颜色对人的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红橙黄等色彩被称为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绿青蓝紫等颜色被称为冷色,让人们觉得冷。这些对色彩的定义是近代以来探索的结果。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曾提出“五色令人目盲”,“玄”与“素”两种无色彩的颜色,玄即黑是实,素即白是虚,黑是一切,白则是空灵。黑与白如同有与无的相互浸润渗化,从而造就一个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无相生的大千世界。中国水墨画中的留白不是没有,而是表现一种存在状态。拿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来讲,作者画一叶扁舟,上有一老翁正在垂钓,船边寥寥几笔勾出水纹,四周空无一物,全是空白;但是,我们并不觉得画面很空,反而给人一种江水浩渺、寒气逼人的感觉,耐人寻味。这是中国水墨画所特有的韵味,是西方绘画所不能表现的。
谢赫曾提出“随类赋彩”,这种人物画的设色方法,是把画中物象分为数类,每一类施一种颜色,对中国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其独特的意蕴所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们突破传统的束缚越来越强调色彩的多元性、主观性,提出“随意赋彩”,设色更为主观,根据自己的画面需要着色。在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当中,色彩的运用得到了极大地发挥,利用色彩的明度纯度比对色、补色、冷暖的对比、面积的对比烘托出作品的情感抒发,在长期的发展探究道路中形成了独有的色彩观念。不仅注重装饰性,推动了颜料和材质的发展,而且在多元发展的当下,在不断探究传统颜料的同时,发现新型的材质和绘画手段,使得现代工笔人物画有了更进一步地发展。
四、构图的韵律美
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称为章法或布局,并被认为是“画之总要”。绘画如同写作,它借鉴文章中的起、承、转、合,使绘画变得有章法可循。而其中开合关系是绘画构图的重要基础,也是最为普遍的绘画要素,同时也最难掌握。绘画章法中有质阵布势之说,也就是说好的构图要饱满有气势,起笔的开势尤为重要,同时还要收得住,使气内聚,形成一团元气的聚合之力。除此之外,在中国画中,章法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而是讲求立意定景,根据艺术家对客体的独到感受,将有艺术价值的、符合创作者审美的客体有序地安排在画面里。如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一样,其描写的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全卷分为五段,采用了传统的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并穿越时间观念把先后进行的活动展现在同一画面上。
此外,中国画还会根据画面需要运用线的疏密、形的韵律以及色彩的变化来布置章法。韵律是视觉的运动,节奏与韵律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会赋予画面以生命。那节奏又是什么?节奏是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在绘画中,画面需要将各种形式组织起来,使面面呈现一种协调的状态。在哲学中讲,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的事物都在运动,所以,在绘画中的物体也同样应具有运动感,否则他的创作将会是苍白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在中国画的构图当中,常会运用一些灵动的构图方式,如“s”型、“c”型等,运用不稳定的曲线美、韵律美来构图。在工笔人物画中,此理的运用尤其之多,在描绘人物时,将人体的曲线展露出来,一方面是为了表现人体内在的独特美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画面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使画面有生机。再者就是人物与周围物体的组织也要注意这些,唯有这样,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才是符合审美理想的。
没有哪個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更没有哪个画家是随随便便创作出艺术作品来的,这是需要创作者巧妙构思和付出不懈努力的。进行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是需要艺术家们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时才能下笔的。工笔画非常磨人心智,在勾线时,必须保证每一根线条都是流畅、润泽的,运笔时的顿挫刚柔,用墨时的浓淡干湿,都需要作者注意到。在染色时,必须要等到前一遍的颜色完全干透后,才能进行再一次的染色,只有这样,颜色才能完全浸透画纸,那样的画才是精美的、成功的,并且给人以美的感受的。
当然还不仅仅是以上这些,想要创作一幅优秀的工笔人物艺术作品,还必须对解剖学有深刻的了解,对造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即使是那些抽象变形的人物,也是不能脱离形体内在结构的。除对人体结构的把握外,还需要艺术创作者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书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其他艺术家对绘画的独特见解,再者就需要我们多去认真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将各类事物不那么明显的本质真理揭示出来,使观众通过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认识真、理解善、欣赏美。
未来的艺术道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不断地刻苦钻研,正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应提升自己,保持着对艺术热忱的心,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粹·何家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郑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张洁.当代工笔画“线”艺术的表现研究[J].扬州大学,2011,(05).
[4]安妮.浅析色彩在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中的作用及意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6
[5]徐文生.论绘画本体及其对偶关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徐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