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对地方高校的特殊需求

    [提 要]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赋予地方高校的新任务,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对江西地方高校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地域优势决定了江西高校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智力与技术的有力基础。江西高校只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文明引领方面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地方高校;区域经济;特殊需要

    [作者简介]程肇基(1962—),男,武汉大学公管学院博士生,上饶师范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伦理心理。(江西上饶 334001)

    [作者简介]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西地方高校服务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研究”(20151BBA10012)

    鄱阳湖生态经济概念的提出与实践,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的有益探索。从横向视野来看,需要加强区域内各市区、各县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区域与全省其他各地区、各部门、各种人才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从纵向视野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与江西省过去二十多年努力建设的“山江湖工程”和六十多年来的建设事业一脉相承,并在以前的基础上有创新,将为江西省的建设开创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建设发展局面。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地方高校在学生规模、专业发展、科研力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国地方高校数量占高校总数的95%以上,与此同时,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的建设与区域社会的关联越来越密切。据统计地方高校的毕业生中,有80%以上在当地就业。

    江西地方高校服务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要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建设者和应用型人才,更要调动全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在教育支援、智力贡献和科技服务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1]

    事实上,地方高校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经济拉动等诸多方面给地方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凭借区域经济建设平台不断发展自己,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互赢的关系。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也向地方教育事业提出了历史性的要求: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前瞻性特征,尤其是环鄱阳湖区的地方高校要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等需要。[2]

    一、各类建设人才培养的需求

    资金、资源、人才等生产要素,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必需的。在生态经济的建设中,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人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走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崛起、科学发展之路,需要各种教育机构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培养紧缺专业人才和应用型的人才,以满足生态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重大项目建设,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高等院校与职业技术学校应当加强贴近市场办学的意识,立足当地工业园区、立足支柱产业、立足生态产业,转变办学体制,推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职业学校与工业企业全方位的无缝对接,为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升级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地方高校的第一职能就是要其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专业人才。[3]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所需求的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湖区乃至全省的发展,是江西地方高校必须承担的社会服务的责任。高等院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对于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如此。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研究型人才并不是其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地方高校应该把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为主,而这个人才的方向应该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此外,还要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协调机制,以推进城乡均衡发展为突破口,提升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拉平湖区城乡各级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别,为湖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

    二、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的需求

    科学研究不仅是教书育人的需要,科技创新的需要,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学校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高校相对于小学、中学,还应当担任起另外一种职责,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贡献者。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高校与企业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加之高校的应用性研究也越来越多,这样就直接推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新世纪以来,江西省高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高校服务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对高校科研服务社会提出了需求,可以促进高校科研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的提升;高校科研水平与成果转化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又可以推动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当前,地方高校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结合生态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实施科技创新“311工程”,即计划3年内至少投入资金12亿元,建设30个高水平重点学科、10个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和10个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启动“440工程”,即从2012年到2015年,每年遴选建设10个“江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财政对每个协同创新中心安排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抓好五大建设,即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大学科技园、工程研究中心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为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供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现代科技。江西地方高校要依托知识高度密集、人才高度云集、信息高度聚集的优势,主动参与到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中来。科研主管部门要组织好专家学者就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课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此外,江西地方高校还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智力参与到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中来。

    三、赣鄱文化产业建设的需求

    江西省的地方高校大多处于农村腹地或与农村毗邻,拥有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与环鄱阳湖地区有着特别的地缘、人缘和情缘关系。[5]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将为江西省高校的发展营造更加优良的“缘分”环境。这一“缘分”关系,还应体现在江西地方高校对鄱阳湖地区的文化引领上。地方高校依据其人才优势,传承并创新区域文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进入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既是军队与军队之间、商业与商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竞争。尤其是进入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阶段,文化产业往往是体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也是如此。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既需要有现代化的农业,也需要有现代化的工业,更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江西省内高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应当抓住机遇,主动投身到文化研究与文化产业的推广中去。

    江西省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与魅力的赣鄱文化,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江西省内的高校作为人才、智力集聚的机构,在文化产业建设中,大有可为。江西省有31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地域、专业特色,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庐山文化、陶瓷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江右商帮文化等展开研究。加大对生态文化的研究力度,既可以促进文化本身的繁荣,形成文化产业;又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注入文化因子,提高其他产业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量。因此,通过对赣鄱文化进行研究与推广,发挥赣鄱文化指导和导向的作用,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将产生强大的辐射力,推动鄱湖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升级。

    四、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的需求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文明理念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从小学到高校的各级教育机构应当起到引领作用,培育学生的生态观念。尤其是大学,应当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探索者与普及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一代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人,培育一代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人,让他们运用新的理念,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是教育的职责所在。小学、中学应当将生态文明写进教材,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中小学阶段受到生态文明理念的潜移默化。大学的科研机构与学者,应当就生态经济区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展开科研攻关,并通过举办活动,开展学术讲座,宣传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培育养成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方面,政府、学校、专家学者、媒体等要通力合作,通过开办生态文明教育课堂、组织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方式,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帮助公民们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引导人们崇尚自然、善待万物,培养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总之,地方高校与所有普通高等学校一样,都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可以说,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最终都可以归结于服务社会。[6]高校的上述基本职能不是相互割裂和对立的,而是一个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地方高校在具体承担这些职能时,也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环境的差异有所取舍和侧重。为了让江西地方高校更好地为生态经济区建设,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高校、企业与各级地方政府应当统筹安排,进行机制创新,实现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5]程肇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江西高校服务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5,(2).

    [2]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编.鄱阳湖将于高峰论坛文集[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3]包艳宇,王瑞云,戴维.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5).

    [4]中国江西网.12亿元助推高校“311”工程[N]2010-08-25http://jiangxi.jxnews.com.cn.

    [6]程肇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13,(5).

    [责任编辑:上官涛]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