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区曾家镇:农旅文融合打造康游圣地
王建宏
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从起伏的低山中陡然抬升数百米,这就是曾家山。
曾家山北依秦岭、南俯巴蜀,位于秦蜀时期的白羊古栈道上,有川北“小西藏”之称。古时名为“莱山”,相传古蜀国开国国王杜宇之妻曾莉娘娘在此治理水患,使得蜀北一带风调雨顺,人们为感念她的恩德,把这里改名叫做“曾家山”。
曾家镇处于曾家山的核心地带,这里山势起伏,峰峦叠翠,溪谷幽深,古木参天,高山流水相映成趣,川北民居隱约其间,构成了蜀道亚高原自然而古朴的独特生态。
该镇紧紧围绕“蜀道亚高原、康养曾家山”战略定位,依托高寒山区绿色生态农业、喀斯特地貌原始生态自然资源、古羌原生态的人文气息三大优势,加快农旅文深度融合发展步伐。
绿色农业走俏市场
行走在曾家镇的乡间小路上,黛绿色的阔叶林、针叶林延绵起伏;山脚下大大小小的地块里,甘蓝、辣椒等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机勃勃;独具川北特色的民居依山而建,掩映在满眼绿色中……
近年来,曾家镇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地理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品牌为核心,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着力点,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突破性发展高山露地绿色蔬菜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产村一体”发展模式强力推进,基地规模达到3.5万亩,年产15万吨,远销成都、重庆、西安、广州、上海等地,实现产值4500万元,人均增收近5000元。
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辣椒、甘蓝、马铃薯、萝卜、莴笋等5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马铃薯、甘蓝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创新培育发展山葵、茶叶、梅花鹿等特色产业,作为助农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康养受追捧
曾家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既有南方的湿润气候特点,又有北方爽朗的气候特征,冬寒夏凉,夏季平均气温23℃,森林覆盖率85%,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1.8万个,是全国十大避暑胜地之一,拥有云海、林海、石海、草海、雪海五大独具特色的景观。
7月7日,小暑。随意走进曾家镇的一家农家乐,都能听到操着各地的口音的游客,或三五人品茗闲谈,或对弈厮杀,或闭目养神。
近年来,曾家镇依托山水森林、田园民居,围绕建成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集特色餐饮、农耕体验、民俗文化、地质景观、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为一体,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特色鲜明的旅游经济特色集镇。先后建成川洞庵地质科普园、全川第二大滑雪场、响水寨生态旅游度假村、汉王洞文化遗址区等重要景点。
短短数年,昔日贫穷落后的高山小镇如今变得“夏季避暑一房难求、冬天滑雪热火朝天”。为了聚集人气,该镇还通过一年一度的“避暑节”和“冰雪节”,以节气聚人气,以人气促发展。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该镇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招引旅游企业落地、发展农家乐民宿、培训转移劳动力输出、农副产品销售等形式,强化了贫困群众自身造血机制,使村民从过去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转变成了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者,有力增强了扶贫成效。
目前,该镇建成乡村酒店5家,星级农家乐20余家,民宿接待200余家,日接待能力近10000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据统计,2016年,曾家山共接待游客1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亿元。
民俗文化彰显特色
夜晚驻足曾家镇场镇,“小青瓦、吊脚楼、穿斗架”风格的民居在灯光的映照下,格外古朴而端庄;青石板铺就的街上游人熙熙攘攘。
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旅游以文化体验、文化消费为目的。曾家镇在科学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和开发吊滩河先秦白羊栈道遗址、唐代贵妃墓、白莲教遗迹,望月台红军遗址等文化资源;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李家狮舞”“平溪傩戏”等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川北民居风格原生态村落在生态康养旅游中的作用,投资8600多万元,开发出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四川省特色商业步行街”,琳琅满目的特色民俗文化产品、农副土特产品、生态健康美食令游客流连忘返。
经过几年的发展,曾家镇已成为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玩雪的休闲康养旅游胜地,先后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西部生态养生基地、全国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如今的曾家镇,正着力打造以避暑养生、运动休闲、疗养度假、生态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山地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精品集镇,努力建成川陕甘结合部生态康养旅游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