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淡水鱼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吴文红

    

    

    

    唐山市淡水鱼产业在河北省渔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居省内首位,养殖品种主要包括鲤鱼、草鱼、鲫鱼等大宗淡水鱼以及其它名特优养殖种类,是水产业的一大经济增长点。

    1唐山市淡水鱼产业发展现状

    1.1养殖区域分布

    2014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1.97万hm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67万hm2,大部分是池塘精养模式。主要分布县区为:曹妃甸区6 867 hm2、丰南区3467 hm2、南堡经济开发区1867 hm2、滦南县1600 hm2、乐亭县333 hm2、迁西县1133 hm2(水库网箱)、开平区800 hm2、古冶区800 hm2、丰润区733 hm2、玉田县667 hm2、汉沽经济开发区447 hm2、遵化市360 hm2、滦县353 hm2、海港经济开发区227 hm2。唐山市苗种生产场十余个,分布在全市15个县区,沿海4县区居多。2015年全市淡水养鱼总面积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1.2养殖品种

    唐山市淡水鱼的品种主要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大鳞副泥鳅、罗非鱼、淡水白鲳等,其中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五种大宗淡水鱼占95%。近几年,由河北省淡水创新团队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地以及渔民由天津换新国家级良种场等地自发引进的新品种有福瑞鲤、长丰鲢、异育银鲫、长丰鲫、抗病草鱼、台湾泥鳅、虹鳟、鲟鱼、框鲤、超级鲤、锦鲤等十余种。通过养殖试验,新品种由于长势快、抗逆性强、外观优良以及效益高等优势深受养殖户的欢迎,福瑞鲤夏花当年能养成0.9 kg/尾的成鱼,台湾泥鳅夏花当年能养成10~14尾/kg的成鳅。

    1.3养殖产量

    2014年全市淡水鱼总产值39亿元,占全市水产品总产值的40.2%。2014年全市淡水鱼总产量231 028 t,比2013年增长4.91%,保持了连续5年持续性增长的态势(图2)。其中鲤鱼产量为108 292 t,草鱼产量为31 964 t,鲢鱼产量为34 457 t,鳙鱼产量为24 645 t,鲫鱼产量为20 535 t,其他鱼类产量为11 135 t。和2013年相比,鲤鱼、鳙鱼、草鱼产量持续增长,鲫鱼、鲢鱼产量有所下降(图3、图4)。其中网箱养殖面积313 hm2,主养草鱼、鲤鱼和鳙鱼,产量4.3万t;水库增殖放流鲢、鳙、鲤、鲫、池沼公鱼、草鱼等,年捕捞产量1.1万t;稻田养殖面积1 200 hm2,主要养殖品种为河蟹、鲫鱼、鲤鱼、泥鳅、草鱼等,年产量750 t。唐山市年生产淡水鱼苗14.4亿尾,淡水鱼种1.4万t。

    1.4新模式

    河北省淡水养殖创新团队组建以来,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淡水养殖综合试验站有机结合、共同努力,集成了低产鱼塘改造、新品种引进、生态养殖、无公害养殖技术管理等技术措施,起到了减少投入品、节水、环保、增收的效果,大宗淡水鱼的效益逐年回升。目前唐山市淡水鱼的精养模式主要有七种:大宗淡水鱼80:20的精养、鲤鱼或草鱼套养南美白对虾、鱼菜共生、小水库鱼菜虾共生、淡水白鲳和罗非鱼工厂化养殖、鱼鳖共生、泥鳅精养。

    (1)池塘主养80%的鲤鱼,放养密度22500~25 500尾/hm2,套养20%的鲢、鳙、草鱼、鲫鱼等品种,平均单产近30 000 kg/hm2,效益30 000余元/hm2。

    (2)鲤鱼(或草鱼)套养南美白对虾模式放鲤鱼19500~25 500尾/hm2或草鱼7500~10 500尾/hm2,白鲢600~750尾/hm2,花鲢300~375尾/hm2,南美白对虾30万~45万尾/hm2,产鱼27225 kg/hm2,产虾750~1500 kg/hm2,平均效益近45 000元/hm2。

    (3)迁西县的白龙山20 hm2小水库实施了鱼虾菜共生立体生态养殖技术,主养草鱼鱼种,套养鲤鱼和花白鲢,放青虾100万尾,空心菜占总水面的5%,单产草鱼21045 kg/hm2,单产青虾150kg/hm2,全年累计收割空心菜5 360 kg,平均效益37 500元/hm2。

    (4)在丰南区进行地热温室大棚高密度养殖白鲳和罗非鱼示范,大棚6个,每个棚0.2 hm2,水深4 m,共1.2 hm2;去年6月左右开始放苗,每棚放养10万尾白鲳和5万尾罗非鱼,苗种规格2 000头/kg,10月分棚,今年6月收鱼,平均单产75万kg/hm2。

    (5)在玉田县开展了暗温棚+池塘集约化鱼鳖共生新技术示范,示范点14 200 m2,在养殖鲤鱼、黑鱼和鲫鱼的池塘套养中华鳖,增效48 750元/hm2,辐射5个养殖户,总增效16.1万元。

    2存在的问题

    2.1养殖理念落后

    人们仍在追求以高产促高效的养殖理念,养殖模式是以高投入获得高产量,平均产量达到1.5万kg/hm2以上,最高达到6万kg。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早已由淡水产品向海产品转移,由低质水产品向优质水产品转移,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移。以目前产量计算,唐山市人均淡水鱼35 kg,远远大于淡水鱼消费需求。因此高投入、高产量不可能再有高效益。此外,高密度、高投饵、高用药,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这更降低了淡水鱼的消费需求与消费价格。目前,鲤鱼价格徘徊在9~11元/kg之间,养殖成本也在9元/kg左右,利润空间很小。同海水养殖相比每hm2产量是海水池塘养殖的20倍以上,但效益同海水养殖相差不大,淡水养殖效益率很低。

    2.2淡水养殖组织化程度低

    从业者以养殖户居多,养殖公司和养殖合作组织只有10家左右。目前全市有46个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淡水养殖基地所占比例不足20%,大部分养殖合作社也是有名无实。目前,全市只有老龙湾鱼种场一家是省级良种场,曹妃甸区落潮湾湖生态园有限公司的鲤鱼、花鲢获得了“落潮湾”商标专利。由于大型龙头企业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零散的养殖户普遍缺乏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导致淡水水产良繁体系建设不足,病防机制不全,名特优品种引进普及率不高,淡水鱼品质及品牌效应不强,产业链延伸不长。

    2.3政策支持不够

    淡水渔业经济还未受到政府足够重视,没有科学的淡水渔业发展规划,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存在重视种植业与水利,忽视淡水渔业发展的问题,导致淡水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缺乏后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淡水养殖让位于饮用水保护。目前,唐山市已经取缔了陡河水库淡水鱼养殖,为了保护天津市饮用水水源地,迁西水库网箱养殖也面临被全面取缔,唐山市淡水鱼产量将下降20%;二是部分池塘承包年限过短。曹妃甸区和丰南区养殖池塘承包年限一般为1年,因为承包周期过短,致使养殖户不愿投入资金对池塘进行合理化改造,导致养殖池塘逐年“老化”,为鱼病大面积发生埋下安全隐患;三是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少。近几年唐山市本级对淡水渔业乃至整个水产行业的财政补贴几乎为零,省财政补贴也是近两年才有少量的疫病防控资金。同种植业与畜牧业财政补贴政策如良种补贴政策、保险扶持政策、疫病防控政策等相比,淡水养殖未受到应有重视。

    2.4淡水养殖病害逐渐加剧,病防体系不健全

    2015年水产养殖中因病害造成的损失达4242.5万元,与前五年相比迅速上升(图5、图6),特别是鲤疱疹病毒病正在呈爆发趋势,2013年发现133 hm2左右鲤鱼池塘发病,2014年发展到333 hm2,2015年测报达667 hm2以上,11月6日迁西县大黑汀水库网箱养殖草鱼、鲢鳙鱼因缺氧开始死亡,截止到13日已死鱼50万kg,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唐山市水产病害防控体系很不完善,除了市站机构队伍、仪器设备基本配备外,县级以下病害防治站均缺失或有名无实,乡镇渔业服务站力量薄弱,基层技术人员科技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差,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普及速度慢。大部分的病害防控工作由经营性服务机构承担。全市现有的病害测报监测手段还比较落后,专业人员缺乏,无法起到应有的病害监测、预报作用。再加上养殖者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性服务混乱无序,进行有组织的病害防控几乎不可能,烈性病害的暴发隐患很大。

    3解决对策

    3.1逐步改变养殖理念

    重点采取降低放养密度、减施化肥和渔药、节水、环保、增效等生态养殖方法,积极探索工厂化养鱼模式、休闲渔业模式,集约化养殖加生态修复模式,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形成健康高效的养殖技术体系。逐步由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2做好规划、提高组织化建设、突出品牌建设

    根据唐山市淡水渔业产业布局和水产品需求情况,围绕主导品种对重点养殖水域养殖功能进行产业定位,认真规划全市生态渔业区和高产养殖区域,制定生态渔业和高产渔业的结构比例。鼓励成立现代渔业合作社,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依托现有养殖生产设施和产业基础,通过强化技术支撑,支持渔业现代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推进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渔业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工程配套设施装备水平,发展精品渔业。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现代渔业产业园区。重点在迁西扶持建立小水库生态渔业园区,在曹妃甸扶持建立苇田湿地生态养殖产业园区,在曹妃甸和丰南扶持建立淡水养殖供应基地。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认证及食品加工HACCP、ISO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推行地理标志、产地标识和产品集体商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商标,确保淡水渔业产值不降低。

    3.3加强优惠政策扶持

    积极呼吁有关县区,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延长养殖池塘承包年限,鼓励养殖池塘的基础设施改造,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实施政府、企业、金融、保险、渔民互保等协调联动,将淡水渔业纳入农业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范围;整合现代渔业相关资金用于补贴水产健康养殖、水产良种繁育、水产病害防控、基础条件建设及渔业品牌创建等;研究制定加大对淡水渔业的金融信贷支持政策,探索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制定渔业保险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多形式、多险种的渔业保险,开展水产养殖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3.4健全病害防治体系,提高病害防控及质量控制技术水平

    建立省、市、县三级监测检验站,制定市、县、乡三级病害防控机制。完善服务设施与条件,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水质、病害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健全疫病补偿机制,加强病害防控用药指导,健全保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开展多元化服务形式。通过公益性推广机构、渔业合作组织、经营性个体药店及养殖大户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建立起联动高效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体系,做到科学用药、科学防控,为食品安全、渔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