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画面做电视

唐中胜
摘要:电视新闻制作的方法很多,围绕画面做电视就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首先,画面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时空信息,具有自身的逻辑。其次,画面能更好地放大主题,让主题更鲜明。第三,画面是组成电视节目的主体,围绕画面做电视能使电视节目的结构更加具有张力,更加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画面 真实 主题 结构
为了提高社教类电视节目生产水平,笔者所在的部门每周例会都会组织一线记者进行业务探讨。通过交流,笔者发现同事们有的擅长做主持人体验式采访,有的喜欢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有的則主张事先通过电话把采访对象的情况了解清楚然后直接带着结构去采访。总之,每人做节目的方法都不同。笔者在一线从事节目生产17年,前十年一直干摄像工作,担任编导以后特别注重画面元素在节目中的运用,特别留心画面元素对新闻真实性以及节目主题和结构产生的影响。另外在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笔者也会以画面素材内容为纲,然后展开思考去寻求解决办法,久而久之,摸索出一套“围绕画面做电视”的方法。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这是每个新闻人的共识。笔者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采访时,笔者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那么自然,即使是在做监督性报道时采访对象有些过激的言论,但一切都非常合乎生活逻辑。可当素材被剪辑成节目后,观众却认为有些节目不够真实。通过反复回看节目,笔者觉得是剪辑时过多地改变了画面素材在拍摄时所自然形成的先后时空顺序,这样做,节目的观赏性的确增强了,但同时许多隐含在画面中的时空信息也流失了,导致画面逻辑的混乱,进而使节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2015年七八月间,笔者曾做过一期名为《徒步穿越古徽道》的节目。这期节目中有个看点:半道上,走在队伍前列的主持人突然与一条两米多长的眼镜蛇“不期而遇”,她受惊的叫喊声导致拍摄现场乱做一团。幸好向导很机警,他一步上前用树枝赶走了眼镜蛇。这期节目采用了纪录式的拍摄手法,画面素材对整个穿越过程还原的比较完整,剪辑时,笔者严格按照时空顺序去架构这期时长为12分钟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告诉笔者,他们觉得这期节目非常真实,好像自己也跟着主持人徒步穿越了一回古徽道。这以后,笔者又多次回看了那期节目,奇怪的是,每次都有一些新发现,有些甚至是笔者在剪辑时都没有注意到的。比如,主持人在徒步行走一个多小时后,原本疲惫的她却慢慢兴奋起来,这是怎么回事?细看之前画面,原来行至半途,古徽道两侧原本干涸的山涧里开始有了涓涓细流,随后又出现了一些小瀑布,这水源一多,空气湿润起来,主持人的精神状态自然会随之变好。另外,眼镜蛇出现的地点,距离古徽道上最大的一处水源只有几十米远,眼镜蛇为什么大白天横穿古徽道?此后,画面里不时一闪而过的小动物,又让笔者联想到眼镜蛇可能是想潜伏在水源旁伺机捕食来此处饮水的猎物。如此等等,一期节目,为什么每次重看,都有新的感受?笔者觉得,这也许就是新闻真实性的力量。因为隐含在画面中的信息太过纷繁复杂,而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剪辑时唯有牢牢把握住了时间这条轴线,才能使它们不断地复加、放大,进而使观众产生符合时空逻辑的联想。
做节目必须主题鲜明,那么画面与主题又有着什么样的关联?笔者做节目一直习惯于一边看画面素材,一边用笔记录素材里比较重要的、与主题相关的信息,不单单只记录同期声,然后思考、判断,再三斟酌主题。笔者认为,画面素材的多少、拍摄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节目主题的高度,而节目主题一经确立,又必须用与之相对应的画面素材去支撑、深化主题,因此,画面与节目主题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围绕画面做电视对摄像记者的要求很高。拍摄时,在一个时间点上,可能会发生很多事,人眼在现场看到的和摄像机记录下来的画面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如何切分画面更好地还原现场,就是摄像记者的本事了。笔者经常和同事们开玩笑说,千(编)导易得,一摄(像)难求。因为优秀的摄像记者提供的画面素材可以给编导带来无尽的创作灵感,可以使编导轻松地通过画面素材来升华主题。打个简单的比方,做节目如同做菜,如果买不到好的原料,或是菜的品种没买全,调料又缺,就是找个世界上最好的大厨来,恐怕也很难做出可口的饭菜。
笔者架构节目也是围绕画面做文章,经常会为了保留一些看似与主题、结构无关却极为出彩的画面而伤透脑筋。为了让它们能在节目里出现,有时笔者不惜改变原有的叙事结构,甚至重写导语,重取标题。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确有效果。因为记住了那一两个出彩的镜头,而对某期节目留有印象,这是笔者外采时经常能听到一些观众的叙述。笔者认为围绕画面做电视,成片以后,看似有一种缺撼,不是那么全面,但其实它内在的张力非常巨大。“声画两张皮”是做电视最忌讳的,围绕画面架构节目,就不会因画面素材不够只得用解说词填充空镜头,让观众在看电视有听广播的感觉。
围绕画面做电视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创作理念、思维模式,在工作中要灵活运用非常实用。比如,在采访时突然不知道怎么问。不妨想想已拍到的素材,然后围绕画面内容去提问;当面对一个难以确定主题的节目,不要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而应该去机房多看看画面素材,看哪方面内容的镜头最多,就往那个方向想,这样主题也许就出现了。当架构节目感觉不顺时,可以静下心来想想画面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许一个好的结构就会突然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另外,在平时的工作中,笔者建议年轻的电视编导学着用画面去叙事。因为在构成电视艺术的各元素中,只有画面最不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最接近真实。这就意味着把握住了画面元素,就可以使新闻报道更真实。同时,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主题、结构,能先把画面和同期声编好,再依据画面内容去写解说词,尽量合理地运用其他元素为画面这个主体服务,强化画面在电视节目中的主导地位,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在控制节目节奏、时长方面就一定能游刃有余。
即使面对同样的素材,由不同的编导去剪辑,最终呈现的节目风格也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电视发展到今天,确实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套路”。可能正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才推动了电视艺术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池州广播电视台)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