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哈尔滨湿地资源优势打造松江湿地黄金旅游带

    李玮烨 陈曦 姚远

    摘 要:“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成为继“冰雪节”之后哈尔滨又一张城市旅游名片。在扩大哈尔滨夏季影响力的同时,通过松江湿地旅游开发,不仅壮大了哈尔滨的旅游产业,更对哈尔滨市经济转型和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探讨推进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哈尔滨;湿地旅游;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1-0158-02

    2018年10月25日,哈尔滨凭借优越的湿地资源禀赋和对湿地资源的不懈保护及修护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项大奖。目前,“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继“冰雪节”之后哈尔滨市又一张城市旅游名片。松花江在哈尔滨段孕育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原生态多样性城市湿地,其有潜力被打造成为哈尔滨境内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黄金旅游带,助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战略。

    一、哈尔滨发展湿地旅游的资源优势条件

    1.湿地景观异质性程度高,具备开展湿地观光旅游的条件。哈尔滨河流湿地景观宽阔壮美,在全国也属罕见。从人工、半人工湿地景观看,不仅景观空间分布存在异质性,湿地景观功能分区也差异显著,形成了景观功能的异质性。如,以风情建筑旅游功能为特色的伏尔加庄园湿地,以水上运动功能为特色的水上公园湿地,以珍稀动植物基因库为特色的金河湾湿地等,发展湿地观光旅游的优势条件明显。

    2.湿地以河流湿地为主体,具备开发湿地游船旅游的条件。哈尔滨湿地面积近30万公顷,松花江河流湿地及其北部部分沼泽湿地和阿什河、呼兰河口河流湿地属于天然湿地;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属于人工湿地;金河湾湿地、白鱼泡湿地以及部分湿地公园原生属性为天然湿地,后经人工改造、建设,归入半人工湿地范畴。河流湿地占据了主体,水量充沛、通航率高、景色宜人,非常适合发展湿地游船旅游。

    3.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具备开发湿地生態旅游的条件。哈尔滨主要湿地植被组成中有种子植物62科199属397种,占黑龙江省种子植物的30%左右。湿地及其周边野生鸟类共有15目29科79种,珍稀湿地鸟类有国家Ⅰ级保护的白鹳、黑鹳、丹顶鹤,国家Ⅱ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灰鹤、绿头鸭等。丰富的湿地生物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使得哈尔滨具备了开发生态湿地旅游的先决条件。

    4.湿地周边景点街区聚集,具备开发湿地都市旅游的条件。冬季冰雪、夏季避暑、欧陆风情、金源文化、黑土民俗、音乐艺术、城市建筑、休闲文化等多元文化沿湿地集中体现。中央大街、斯大林公园、防洪纪念塔、兆麟公园、太阳岛公园、俄罗斯风情小镇、哈尔滨极地馆、索菲亚教堂、松花江滨州铁路桥、道台府、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景点、街区汇集,使得哈尔滨具备了开发湿地都市旅游的条件。

    二、哈尔滨湿地旅游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

    1.湿地面积逐渐萎缩,部分湿地污染严重。随着人口增长、农业开发和建筑用地不断向低河漫滩推进,哈尔滨沼泽湿地面积已大幅萎缩,天然湿地面积骤减。在干旱、风力作用下出现沙化现象,湿地动物尤其是水禽的栖息地受到破坏。部分河流湿地水体受到污染,以湿地为栖息地和繁殖地的动植物受到严重影响,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发生改变,清水类生物数量逐渐减少、消失。

    2.湿地产品有待创新,旅游功能挖掘不够。对于湿地旅游资源特色和城市文化内涵的认识和挖掘有待深入,湿地旅游精品与亮点不足,出现产品雷同和同质化竞争的可能性较高。河流两岸缺乏连贯,减低了步行可达性;沿江陆路交通不够连通,缺乏特色的开放空间;高密度的高层建筑破坏了景观视觉通道,整体风貌受到影响,建筑天际线凌乱、色彩不统一。

    3.旅游服务配套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哈尔滨湿地旅游服务设施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游客中心、停车场、加油站、旅游厕所、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在数量、质量和特色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湿地周边交通网络建设有待加强,松花江防洪通道、临江马路、码头等水路陆路交通网络还没有形成环线;缺少与湿地旅游配套的休闲娱乐场所等。

    4.品牌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管理有待加强。随着湿地旅游的开发建设,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也在逐步推进,但尚不能满足湿地旅游接待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需求。掌握湿地诸要素、湿地生态系统与管理、湿地生态安全等湿地学专业知识,尤其是熟识哈尔滨湿地特征属性知识,对湿地旅游服务人员、工作管理人员来说显得尤为迫切。

    三、推进哈尔滨湿地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1.依托哈尔滨湿地研究院对湿地生态保护及旅游开发进行持续研究与实践,为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平台。成立于2016年11月22日的哈尔滨湿地研究院是黑龙江省首个湿地研究院,由哈尔滨学院、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共同筹建。研究院致力于哈尔滨区域特色湿地研究,在典型湿地按照国际湿地生态定位站的标准建立哈尔滨湿地生态定位站,为哈尔滨湿地生态系统的日常监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此外,湿地研究院还承担湿地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湿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湿地基础知识、湿地保护、湿地生态安全和湿地管理方面的培训,也是提升哈尔滨湿地生态旅游工作软件设施的一项重要途径。

    2.发挥松花江作为哈尔滨城市名片和文化载体的功能,将松江湿地建设成为哈尔滨湿地旅游的标志性景区和核心旅游产品。松花江融湿地景观和都市景观于一体,具有山水观光河的特色,同时,也承载了千年文化,是东北的文化河与母亲河。开发湿地旅游产品应依托松花江沿岸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结合冰雪、游船、城市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多元要素,实现差异化发展,跨越式地从传统湿地观光旅游产品开发进入以休闲度假为主导的湿地旅游产品开发阶段,形成以湿地生态、松江冰雪、游船旅游、都市休闲等为基础,以湿地探险、滨江度假、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为拓展支撑的湿地旅游产品体系。用文化铸魂,联动市区欧陆文化,传承城市记忆、传递城市精神、承载城市梦想。

    3.发挥湿地资源作为哈尔滨城市休闲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将湿地周边打造成为哈尔滨重要的城市休闲游憩区。综合考虑湿地资源特征、发展定位、生态要求、可实施性等因素,分功能区建设,分项目经营。针对哈尔滨市民亲水、爱水的特点,充分满足市民以一日游为主的休闲旅游需求,将湿地周边打造成为本地居民观光购物及周末休闲的区域性休闲场所。整合松江湿地滨水空间、中央大街、友谊路、尚志大街以及群力新区的旅游资源,融入湿地观光、俄罗斯风情文化、东北黑土文化和金源文化,成为集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场所。随着湿地周边各种业态的发育成熟,培育新型的人居环境,打造具有湿地生态旅游特色的城市休闲游憩区。

    4.发挥湿地资源作为城市生态屏障和连接城乡的功能,将湿地旅游建成城乡发展绿色空间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引擎动力。以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有序、合理建设。第一,对于植被景观质量较差的地区应实施必要的人工栽培,优化植被的群落结构;第二,要加强对湿地区域内的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湿地动植物的繁殖栖息地;第三,要在滨水地带设置植被缓冲区,栽培和保护耐水湿的植物,丰富湿地景观内容;第四,在农田滨水区域实施退耕还草、还林,防止水土流失。以旅游开发的方式保持湿地的生态平衡,提供城乡居民绿色休闲空间,同时带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5.发挥哈尔滨湿地旅游资源综合性优势条件,将湿地旅游打造成为推动哈尔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绿色旅游航标。目前,湿地旅游全域化建设的重点是要解决基础设施配套、生態景观优化、重点产品打造和加大品牌宣传等任务。要提升湿地周边的公路、自行车道、游步道建设,加快停车场、自驾车营地建设,完善旅游厕所、汽车加油站和维修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保护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并整合相邻区域旅游资源,建设湿地游览景观路,将湿地旅游打造成集岸上、水下、空中三维全景的特色景区集聚带。培育主题游船、湿地生态、松江冰雪、乡村群落、自驾车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将湿地旅游打造成为哈尔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旅游项目,带动全市全域旅游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爽,彭巍.哈尔滨市都市农业与松江湿地的生态产业链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7,(6).

    [2]? 赵志强,吴妍.哈尔滨松江湿地保护与培育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11,(24).

    [3]? 李慧.哈尔滨湿地旅游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4]? 轩福华,邱泽国,张英杰.基于SWOT分析的哈尔滨湿地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2,(11).

    [5]? 杨旭,李文哲,王继富.哈尔滨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湿地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5).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