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泽东1956—1966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探索

    [提 要]1956-1966年是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变化。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毛泽东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探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内容和方法等。分析这些理论和实践,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

    [作者简介]蒋翠婷(1987—),女,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湖南永州 425199)

    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顺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努力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56年到1966年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中共八大制定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毛泽东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有许多新的探索。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方面,我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也有相关论述。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2],1958年1月毛泽东又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他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3]”指出技术和政治、政治和业务必须结合起来,“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4]这些论述,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及其在技术和业务上的指导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保障。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上。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和发展事业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毛泽东在讨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时提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5]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各项建设都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促使人们树立共同的社会理想,接受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念和实践,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改造人的思想。列宁的灌输理论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6]在中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和封建思想束缚着人民大众,尽管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社会主义意识在社会大众中并没有完全树立,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灌输和塑造。基于此,毛泽东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7]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8]并指明要改善思想改造的方式方法,比如辩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不能过于粗糙。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起了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引领着人们的思想,渗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因此毛泽东认为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毛泽东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套实践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认真学习,并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来运用。毛泽东在1963至1965年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相关论述,被收录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一文中,如“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9]“我们的干部中,自以为是的很不少。其原因之一,是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因此,不厌其烦地宣传这种认识论,是非常必要的。”[10]从各种角度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并将其与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避免形而上学与教条主义。毛泽东非常认真地学习马列著作,作了许多标注和批文,在1963年提出要学习包括《宣言》在内的30本马列著作,并指示这些书要出大字本,以便老同志阅读。1965年还召集专家要为马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撰写序言,虽终未实现。

    2.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

    毛泽东非常重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坚定地民族自由和个性自由的追求者和维护者,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所理解的爱国主义是与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认为“愿意为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并且懂得如果离开社会主义事业,离开共产党所领导的劳动人民,他们就会无所依靠,而不可能有任何光明的前途”。[11]另一方面毛泽东倡导爱国主义应当与国际主义相结合,他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讲道:“我们决不可有傲慢的大国主义的态度,决不应当由于革命的胜利和在建设上有了一些成绩而自高自大。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12]又在1963年《接见非洲朋友时的谈话》中说“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的义务。”[13]这充分体现了他不是一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而是主张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起来的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毛泽东在1959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讲话》中指出群众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等关系时,应当:“要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要讲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14]

    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57年他指出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经常的、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15]还要向人民宣传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应当强调艰苦奋斗,强调扩大再生产,强调共产主义前途、远景,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民。”[16]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教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肯定了全国人民正团结一致地进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但也认识到我们的社会存在矛盾,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必须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才能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明确划分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界线,成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引领作用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敌我矛盾,要采用专政的办法,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民主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但是后来毛泽东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到了阶级斗争。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他一生注重实践调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1年毛泽东在《大兴调查之风》中指出:“去做调查,就是要使自己心里有底,没有底是不能行动的。了解情况,要用眼睛看,要用口问,要用手记。”[17]不仅明确调查的重要性,还为调查研究指出具体的方法。 1962年制定并最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充分表明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高度重视,亲自参与调查,发现问题紧抓不放。这些对于当时走出经济困境,纠正错误和稳定人心起了重要作用。

    2.说服教育

    针对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指出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来做思想政治工作。195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讲话上明确指出:“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能企图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把人家在几十年生活中间形成的思想意识改变过来。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18]

    3.典型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深知这一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学习。随后还树立了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典型给大众做示范。在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批评和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从1953年发起沿用至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种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19]批评来自外部的力量,自我批评又推动内省,两者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发现问题和错误。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还带头自我批评并承担责任,对全党统一思想和纠正错误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10][1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第9页.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Z].1956-9-15.

    [13]接见非洲朋友时的谈话[N].人民日报,1963-8-9.

    [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版,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6]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李佳佳]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