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学科的发展
李世领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维修学科也不例外,维修生产实践是维修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过“一台机器的构造不管怎样完美无缺,但进入生产过程后,在实际使用时就会出现一些缺陷,必须用补充劳动来纠正。另一方面,机器越是超过它的中年期,正常的磨损越是增多,构成机器的材料越是消耗和衰老,使其维持到平均寿命的末期所需要的修理劳动就越频繁、越多。”在维修学形成之前的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维修只是一门技艺,只是在机器的生产和使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逐步形成学科的,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学科的内容和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分化。
一、农机维修学科的概述
最初的维修学主要是对机器故障的判断与排除及维护、调整、拆装、修理的经验的综合,以及对旧件磨损及其修复经验的总结。在故障修理制发展为计划修理制之后,开始出现了技术维修制度的理论,而机器修理生产的组织管理以及维修企业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则是在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机器修理厂之后才产生的,维修学发展为既包括维修技术又包括维修生产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大约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的,当时电弧焊技术、电镀技术、金属喷镀技术已用于机器修理,计划预防修理制理论已经确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动了农机修理网的建立和扩大,这些都为维修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国外农机维修学科的发展
最早的比较系统的维修学著作是前苏联人B.M.喀查尔切夫于1949年出版的《拖拉机、汽车及农业机器修理学》。它包括机器技术维护的理论基础、机器修理工艺、机器修理的生产组织和修理企业设计三个部分。该书于1954年在中国翻译出版,成为中国高等农林院校第一部维修学教材。
在美国维修学的形成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1958年美军科研人员E.裴鲁奇卡发表了题为《复杂设备的维修理论基础》的论文,提出维修理论乃是以故障、故障率及其数学模型为研究基础的可靠性知识体系。1957年由L.C.莫罗等人编辑出版了供工业部门使用的通用性《维修工程手册》,该手册每10年出版一次,它把维修工程分为维修管理和维修技术两个组成部分,维修管理包括维修工作的组织管理,维修人员的组织管理、维修工作的控制、维修管理的经济性等。维修技术则包括电气设备维修、机械设备维修、保障设备维修、运载车辆维修、润滑、检测设备、维修焊接、腐蚀控制和化学清洗等。直至1978年《维修工程手册》第三版出版时,才宣称“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维修已经由一种甚至不能称之为领域的技艺地位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了”。
三、农机维修管理领域的发展
早期的维修学只是局限于机器后半生(出厂使用以后)的技术状态的保持和恢复,没着眼于机器的先天(设计、制造时赋予的)性能。但很快人们就认识到,机器的使用和维修费用几倍地超过机器的购置费用,而机器的先天性能对机器的使用、维修费用和效果有关键性的影响。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同时也是由于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 了系统地对机器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到使用维修、报废的整个机器寿命周期进行管理,以寿命周期费用最低为目标的维修管理工程类学科。如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1971年),美国的维修工程学(1973年)、后勤学(1974年),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TPM)(1971年)等。这些学科或者从设备管理的角度出发,或者从维修管理的角度出发,或者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把维修管理贯穿于设备全寿命过程的各个阶段,它们都是系统工程在维修管理上的应用,都是近二三十年来维修管理工程的重大进展。
四、农机维修技术领域的发展
除了维修管理之外,维修技术领域也在迅猛地发展,故障物理学正在由电子产品发展到机械产品,出现了疲劳失效分析、磨损失效分析、脆断失效分析等技术,其应用几乎扩展到各种典型工艺的失效分析。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机械产品失效分析学这一维修学的分支学科。在诊断技术方面,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机器故障诊断也已由经验和技艺发展为一门学科,它包括振动诊断、热像诊断、油样分析诊断、统计诊断、模糊聚类诊断等技术。由于故障诊断技术的出现,才使机器的状态监测和视情维修成为可能,使维修方式与制度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可以说维修管理工程的发展和维修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五、维修工艺领域的发展
毫无疑问,维修工艺是维修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近年来,各种可用于维修工艺技术的发展也相当繁荣,如低温镀铁技术、电刷镀技术、化学镀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激光热处理或熔敷技术、热喷涂技术、各种保护性堆焊技术、各种表面强化技术、各种高硬涂层加工技术、各种有机材料在维修中应用技术等,这些工艺技术中很多是由于维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有些虽然来自制造业,但在维修中应用时也有许多特点。目前,在各项单项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方面大多均有专门的论著,其中一些已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但在维修工艺技术的共同性原理、一般性规律方面,尚缺乏系统的提炼。
总之,维修学科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但也是发展中的学科,为了促进学科的建设,需要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一下维修学的现状与差距。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维修学科也不例外,维修生产实践是维修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过“一台机器的构造不管怎样完美无缺,但进入生产过程后,在实际使用时就会出现一些缺陷,必须用补充劳动来纠正。另一方面,机器越是超过它的中年期,正常的磨损越是增多,构成机器的材料越是消耗和衰老,使其维持到平均寿命的末期所需要的修理劳动就越频繁、越多。”在维修学形成之前的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维修只是一门技艺,只是在机器的生产和使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逐步形成学科的,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学科的内容和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分化。
一、农机维修学科的概述
最初的维修学主要是对机器故障的判断与排除及维护、调整、拆装、修理的经验的综合,以及对旧件磨损及其修复经验的总结。在故障修理制发展为计划修理制之后,开始出现了技术维修制度的理论,而机器修理生产的组织管理以及维修企业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则是在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机器修理厂之后才产生的,维修学发展为既包括维修技术又包括维修生产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大约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的,当时电弧焊技术、电镀技术、金属喷镀技术已用于机器修理,计划预防修理制理论已经确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动了农机修理网的建立和扩大,这些都为维修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国外农机维修学科的发展
最早的比较系统的维修学著作是前苏联人B.M.喀查尔切夫于1949年出版的《拖拉机、汽车及农业机器修理学》。它包括机器技术维护的理论基础、机器修理工艺、机器修理的生产组织和修理企业设计三个部分。该书于1954年在中国翻译出版,成为中国高等农林院校第一部维修学教材。
在美国维修学的形成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1958年美军科研人员E.裴鲁奇卡发表了题为《复杂设备的维修理论基础》的论文,提出维修理论乃是以故障、故障率及其数学模型为研究基础的可靠性知识体系。1957年由L.C.莫罗等人编辑出版了供工业部门使用的通用性《维修工程手册》,该手册每10年出版一次,它把维修工程分为维修管理和维修技术两个组成部分,维修管理包括维修工作的组织管理,维修人员的组织管理、维修工作的控制、维修管理的经济性等。维修技术则包括电气设备维修、机械设备维修、保障设备维修、运载车辆维修、润滑、检测设备、维修焊接、腐蚀控制和化学清洗等。直至1978年《维修工程手册》第三版出版时,才宣称“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维修已经由一种甚至不能称之为领域的技艺地位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了”。
三、农机维修管理领域的发展
早期的维修学只是局限于机器后半生(出厂使用以后)的技术状态的保持和恢复,没着眼于机器的先天(设计、制造时赋予的)性能。但很快人们就认识到,机器的使用和维修费用几倍地超过机器的购置费用,而机器的先天性能对机器的使用、维修费用和效果有关键性的影响。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同时也是由于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 了系统地对机器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到使用维修、报废的整个机器寿命周期进行管理,以寿命周期费用最低为目标的维修管理工程类学科。如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1971年),美国的维修工程学(1973年)、后勤学(1974年),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TPM)(1971年)等。这些学科或者从设备管理的角度出发,或者从维修管理的角度出发,或者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把维修管理贯穿于设备全寿命过程的各个阶段,它们都是系统工程在维修管理上的应用,都是近二三十年来维修管理工程的重大进展。
四、农机维修技术领域的发展
除了维修管理之外,维修技术领域也在迅猛地发展,故障物理学正在由电子产品发展到机械产品,出现了疲劳失效分析、磨损失效分析、脆断失效分析等技术,其应用几乎扩展到各种典型工艺的失效分析。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机械产品失效分析学这一维修学的分支学科。在诊断技术方面,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机器故障诊断也已由经验和技艺发展为一门学科,它包括振动诊断、热像诊断、油样分析诊断、统计诊断、模糊聚类诊断等技术。由于故障诊断技术的出现,才使机器的状态监测和视情维修成为可能,使维修方式与制度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可以说维修管理工程的发展和维修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五、维修工艺领域的发展
毫无疑问,维修工艺是维修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近年来,各种可用于维修工艺技术的发展也相当繁荣,如低温镀铁技术、电刷镀技术、化学镀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激光热处理或熔敷技术、热喷涂技术、各种保护性堆焊技术、各种表面强化技术、各种高硬涂层加工技术、各种有机材料在维修中应用技术等,这些工艺技术中很多是由于维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有些虽然来自制造业,但在维修中应用时也有许多特点。目前,在各项单项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方面大多均有专门的论著,其中一些已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但在维修工艺技术的共同性原理、一般性规律方面,尚缺乏系统的提炼。
总之,维修学科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但也是发展中的学科,为了促进学科的建设,需要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一下维修学的现状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