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梳》看女性主义电影的独特视角与形象塑造
张海霞
一、 独特的题材选择与拍摄手法
《自梳》的选材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自梳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珠三角一代,尤以广东顺德为盛。自梳女是对于封建宗法制度和男权至上的反抗,女性结婚后,生活完全受到夫家的控制,许多人只把她们当作生儿育女的机器。女性的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的折磨,所以宁愿自梳,终身不嫁来逃脱夫权的迫害。清末民初,南方的缫丝工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女工,而且坊间流传处女缫出的丝质量最好的传闻,所以许多自梳女可以通过缫丝工作养活自己,这也为她们独立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现在的自梳的习俗基本绝迹,自梳女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她们的形象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影片的拍摄手法是朴素的,直接的,演员的造型,场景的布置都充满了年代感,“少女身后长长的辫子”“姑婆屋”“缫丝厂”这些事物都将观众带回上个世纪40年代的顺德,导演尽力镜头中真实地呈现了那一时期自梳女的生活状态。影片中第一个表现自梳女的镜头,就是自梳的仪式,称为“梳起”。由年长的自梳女帮想要自梳的少女梳头编辫子,“一梳福,二梳寿,三梳自在,四梳清白,五梳坚心,六梳金兰姐妹相爱,七梳大吉大利,八梳无难无灾…… ”整个镜头呈现出庄严的仪式感,口中不断念诵的话语更是体现出自梳女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美好的祝愿。电影画面显示出安静的意境美,也为自梳女增添了一抹神秘美丽的色彩。“姑婆屋”是自梳女聚居的地方,这些自梳女老了之后就被称为“老姑婆”。自梳女是一个紧密结成的团体,她们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并且一定程度上排斥外人。自梳女死后,不得由亲人来送葬,许多自梳女死后无处停尸,只能埋在村外。因此有自梳女选择“买门口”。“买门口”就是自梳女出重金,嫁给死人或者穷人。这类出嫁也有仪式,但是不行夫妻之实,在婆家住一晚之后便回到姑婆屋,只是为了死去的自梳女可以有停尸的地方。导演对这一情节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刻画,自梳女出嫁前,要有姑婆屋的姐妹,将衣服紧密缝起,以防被男性玷污清白,在回到姑婆屋之后要进行细致的检查。如果与男性发生不轨行为,则会被乡党所不容,遭受酷刑毒打后,捆入猪笼投河溺死。这一情节的刻画,体现了自梳女内心的矛盾冲突。她既希望坚持自己的原则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虽然在生前仇视男性,但是死后还是要和男性埋在一起。在宗法礼制的教化下,即使在最开放的珠三角地区,女性依然没有得到解放,自梳女的反抗是不彻底的。
电影采取了两条线并行的讲述方式,一条线索是上个世纪40年代的落后的顺德,一条线索是50年后发达的香港。这两条线索中玉环都是主要人物,在不同的时代中,感情的纠葛依然存在。当女性可以完全自立,有丰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感情的天平上却依旧处于弱势的一方。导演在两条线索中设计了相似的对照,50年前,意欢为了心爱的旺成打破了自梳女的禁忌。当怀孕的意欢,满怀期待地要和旺成远走高飞时,旺成的反应是恐惧、后悔的,意欢为了躲避浸猪笼的惩罚,只能选择自己刮宫来隐藏怀孕的事实。导演将这场戏处理尤其残忍但又十分凄美和隐晦。镜头只给到了意欢的脸,从她脸上细微的表变化,观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所承受的痛苦。意欢的眼神中是绝望和无奈的,她的哀嚎是撕心裂肺的,仿佛是对旺成的怨恨也是对整个社会压迫的控诉。意欢近乎自残的举动让她生命垂危,这时候玉环倾尽她的所有去拯救她。这一场景是整条线索的转折点,是玉环和意欢后来相伴生活,相濡以沫的直接原因。镜头切换到50年后的香港,新时代的女性阿慧同样因为男友的背叛而选择了自杀。在紧急关头老年的玉环砸开了门,再次拯救了一个放弃自我的少女。“你要死?为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这是老年玉环对阿慧说的话,也表现出了玉环自己的爱情观。当许多女性主义者,在控诉这个社会的男女不平等时,同时也需要反思自身。除制度以外,女性的价值和权利更需要自我的珍视和捍卫。导演巧妙地用敲门声作为两个时空的过渡,场面十分自然,同时也凸显了两位女性都至于危险之中,情况危急。导演采用两条线索共同讲述了在不同时期,女性的地位、生活和对待爱情的态度。有许多人简单地把《自梳》看成是一部讲述同性恋故事的电影,但是它背后处处显示着对于女性主义的表达。自梳这一习俗的起因即为女性对于封建压迫的反抗;玉环凭一己之力促成生意,失去爱情之后毅然离开夫家,这显示出女性的独立和自信;玉环和意欢之间的爱恋,更是女性勇于对传统的观念发起的挑战;两位女性之间的深情和坚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普通男女的爱恋,令所有的观众动容。影片中充满了对女性的尊重、怜爱,它赞美女性身上的优秀品质,肯定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的作用,呼唤着真正的男女平等。
二、 女性主体形象的生动刻画
《自梳》是一个非常具有女性色彩的名字,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几乎都是女性,男性角色的戏份很少,且大多是为了对女性形象起到衬托的作用。本文中将重点分析意欢、玉环这两位主要的女性形象。
意欢是上个世纪40年代典型的中国女性,温柔、善良、勤劳,渴望逃脱不幸的命运,但却总是被命运捉弄。她选择自梳不是因为憎恨男性,而是为了逃脱父亲要将她嫁给他人抵债的命运。因此这就不难解释,她在自梳后与旺成之间的情感纠葛。她与旺成早已相爱,但是却因为旺成家境贫寒没有办法娶她为妻。因此她在自梳后,也愿意冒浸猪笼的危险和旺成幽会。在她怀孕后,她本想着旺成会带她远走高飞,但是旺成却成了胆小的懦夫。旺成的背叛是对意欢巨大的打击,她因此对男人失去了信心,并且开始接受和珍惜玉环的爱。意欢是一个较为被动的角色,她选择自梳是被迫,对旺成和玉环的爱也处于接受的一方。她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影片前半部分,她对玉环的感情,都停留在报恩以及仆人对主人的忠诚。当玉环对她表明心迹,她习惯性地反抗:“我们都是女人,不行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意欢内心对于传统礼法的服从,她深知玉环对她的好,也深知这样会伤害玉环,可是她依然没有办法突破内心的障碍。这一片段导演处理的十分克制,玉环走到门口自言自语道:“我以为只有男人才会让我失望。”意欢的手在背后举起了,可是终究没有伸出去。玉环出门离去,意欢隔着墙纸一起走,她们之间仿佛就是隔着一层纸。这张纸是封建礼教的束缚,戳破它其实只要一点力气,可是意欢却没有这个勇气。真正赋予意欢勇气的是旺成的抛弃和玉环的第二次救赎,在这一转折上,导演也采用了唯美隐晦的手法。两人并排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意欢为玉环包扎手上的伤,心疼玉环为她付出的一切。两人没有说一句话,手轻轻地搭在一起,阳光斜照进来,整个画面显示出在乱世难以看到的平静和美好。气氛的营造也是在反衬两人内心的状态,她们的内心因为拥有彼此而更加坚定从容了。
意欢和玉环这两个词在读音上颇为相近,导演张之亮完成这部电影的剧本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这一细节的设计也是照应了电影中,老年玉环和意欢身份的错位。名字的相似,身份的错位,都暗示这意欢和玉环两人水乳交融,不分彼此的关系。
玉环是电影中最具革命色彩的角色,她所做的一切选择都发源自己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礼教的束缚。这一性格特征贯穿她的青年和老年,虽然扮演者不同,但是整体上的气质并无变化。她曾经是妓女,嫁给富商陈老板后,要和上边的7个姨太太斗,她都毫无惧色。她心地善良,认定意欢是对自己好的人,便可以超越少奶奶的身份去和下人做朋友。尽管被丈夫当成做生意的工具,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的骄傲,反倒更加具有藐视那些衣冠禽兽的气焰。在一段对白中,可以充分感受到玉环和意欢性格上的差异。玉环不明白为什么自梳女还要嫁人,意欢向她解释,这叫买门口,没有了门口死后就会变成孤魂野鬼。玉环却蛮不在乎:“反正我都无所谓,死了以后的事情,就等死了以后再说了。”这句话可以体现出玉环超越当时传统妇女的思想,她积极乐观,相比较鬼神之说她更注重眼下的生活。在玉环和意欢之间的关系中,玉环更加主动也更多牺牲。当得知意欢和旺成相爱的时候,她痴痴地问:“那我怎么办?”当意欢在医院因为旺成的抛弃要自杀的时候,她说:“我花光所有的家当去救你,你有没有想过我?”玉环对意欢的爱,是没有退路的,她不知道意欢是否会爱自己,但依然全身心的为意欢付出了一切。玉环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决绝的,她敢爱敢恨,对于丈夫陈耀宗的背叛,她毅然选择离开;对于意欢的爱恋,让她可以毫无保留的付出。为了和意欢相爱,她可以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可以超越地位的差异,可以放弃物质的丰厚,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整部电影是由玉环这一人物贯穿始终,40年代的意欢和50年后的阿慧,都对这一形象起到了衬托的作用。玉环的身上既具有现代女性的独立和果敢有具有传统女性的温柔和专一,无论时代的变化,她都保持了自我的生活态度。50年来,她从没有放弃寻找意欢,从没有减少一丝对意欢的爱,就像她50年来都保持着意欢当时为她梳的发型。意欢是电影中最能够体现女性主义的角色,因为她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高度独立,而没有对男性的依附。
影片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年的玉环和意欢终于重逢,当意欢的弟弟已经认不出姐姐时,玉环却清楚的知道她就是意欢。导演没有给老年意欢的镜头,时间再次回到两人年轻时的样子,喜悦、拥抱、手拉手向前走。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两人并肩走的背影,两人分开时还是年轻的样子,重逢时已经白发苍苍。导演运用时间蒙太奇的手法,让两人回到从前,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和心理的安慰,可惜战乱让她们错过了50年。
结语
总体上说《自梳》是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其题材与拍摄手法在这类别电影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影片极具地域特色,用细腻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封建时期受压迫的女性群体。并且时间跨度大,展现了不同时期,女性地位在社会中的发展以及女性自身的心理变化。影片中成功塑造了多位鲜活的女性形象,从这些人物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女性善良、勤劳、坚韧等诸多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