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谷成利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松辽平原腹地,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和出口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玉米生产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玉米生产技术与机械化基础。吉林省用全国4%的耕地、2%的人口为国家提供了10%的商品粮和70%的粮食出口任务。
一、吉林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
2006年全省玉米收获机仅83台,通过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示范推动,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才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玉米收获机猛增到19 387台,实现较大突破。目前,吉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已经达到了42.5%。
吉林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玉米收获机械产品的品种逐年增多
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我省玉米收获机的补贴品种由当初的几个增加到2013年的几十个品种。近几年,吉林省也开始研发和生产玉米收获机械,但目前仅有15家企业可进行生产。
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了玉米收获机的发展
2006年以前,吉林省几乎没有一家成型的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到2013年,全省已经有15家企业研发了玉米收获机,但产品的技术性能还不太成熟,还没有形成生产规模。
3.玉米机收已成为农机化发展的重点
目前,玉米机收每公顷收费700元左右,而人工收获近1000元。操作熟练的农机手,一个作业期每台玉米收获机平均作业面积都在200 hm2以上,每台收获机的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玉米机收省时、省力、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农民所认可。
二、玉米收获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品生产工艺落后,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一是研发生产历史短。我国研制生产玉米收获机较晚,到2006年才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从我国玉米收获机研发制造整体水平看,技术、制造工艺都没有实现完全突破。
二是研发生产能力不强。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多数为中小型农机企业,技术队伍、生产设备、工艺装备都不能满足玉米收获机生产的要求。
三是为适应市场,造价低廉。由于各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为适应市场价格竞争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导致覆盖件、易损件的材质降低,外协件质量低劣。
2.种植模式的不同造成机具适应性差
一是对玉米行距的适应性差。吉林省各地种植玉米的行距不一样,还有一些地方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种植品种也多样化,成熟期不同,给玉米机收带来许多问题。
二是对玉米种植密度的适应性差。吉林省玉米结穗点高、茎秆粗壮高大。一些玉米收获机进入吉林市场后,由于作物的特殊性,相对增加了收获机作业阻力,导致断链条、出茬口堵塞等故障频发。
三是收获作业不能与最佳收获期同步。通常吉林省玉米秋后在地里进行风干,收获期较晚。由于收获作业已错过最佳收获期,因此,玉米收获时掉穗损失较大,秸秆粉碎较困难,给玉米机收带来了难度。
3.机手操作技术水平低,维护不及时。
熟练操作的机手少,使用调整不到位。由于玉米机械收获是一项新技术,机械操作调整比较复杂,多数农民还不能完全熟练地进行操作。由于机手操作技能较差,大大影响机具作业效果。
三、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通过加大购机补助等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具的积极性。同时,农机部门尽快进行玉米收获机跨区作业探索,以延长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收益,才能有效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因地制宜地推广机型
针对吉林省玉米种植习惯和种植品种,选择一批适合当地玉米机收的主导机型。对一些基本成熟、性能可靠的机型,大胆引进,积极推广,鼓励农民购买。
3.强化售后服务
一要把售后服务能力作为生产企业产品进入补贴目录的前提条件;二要加强售后服务人员职业技术资格的培训;三要加强售后服务能力检查。
4.做好机手技术培训工作
各级农机部门要主动与玉米收获机具生产企业合作,做好玉米收获机的试验示范选型和推广工作。同时,还要通过技术讲座。现场培训等形式,做好机手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机手使用机具的水平与技能,减少因人为操作不当而产生的作业故障。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松辽平原腹地,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和出口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玉米生产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玉米生产技术与机械化基础。吉林省用全国4%的耕地、2%的人口为国家提供了10%的商品粮和70%的粮食出口任务。
一、吉林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
2006年全省玉米收获机仅83台,通过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示范推动,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才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玉米收获机猛增到19 387台,实现较大突破。目前,吉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已经达到了42.5%。
吉林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玉米收获机械产品的品种逐年增多
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我省玉米收获机的补贴品种由当初的几个增加到2013年的几十个品种。近几年,吉林省也开始研发和生产玉米收获机械,但目前仅有15家企业可进行生产。
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了玉米收获机的发展
2006年以前,吉林省几乎没有一家成型的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到2013年,全省已经有15家企业研发了玉米收获机,但产品的技术性能还不太成熟,还没有形成生产规模。
3.玉米机收已成为农机化发展的重点
目前,玉米机收每公顷收费700元左右,而人工收获近1000元。操作熟练的农机手,一个作业期每台玉米收获机平均作业面积都在200 hm2以上,每台收获机的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玉米机收省时、省力、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农民所认可。
二、玉米收获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品生产工艺落后,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一是研发生产历史短。我国研制生产玉米收获机较晚,到2006年才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从我国玉米收获机研发制造整体水平看,技术、制造工艺都没有实现完全突破。
二是研发生产能力不强。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多数为中小型农机企业,技术队伍、生产设备、工艺装备都不能满足玉米收获机生产的要求。
三是为适应市场,造价低廉。由于各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为适应市场价格竞争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导致覆盖件、易损件的材质降低,外协件质量低劣。
2.种植模式的不同造成机具适应性差
一是对玉米行距的适应性差。吉林省各地种植玉米的行距不一样,还有一些地方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种植品种也多样化,成熟期不同,给玉米机收带来许多问题。
二是对玉米种植密度的适应性差。吉林省玉米结穗点高、茎秆粗壮高大。一些玉米收获机进入吉林市场后,由于作物的特殊性,相对增加了收获机作业阻力,导致断链条、出茬口堵塞等故障频发。
三是收获作业不能与最佳收获期同步。通常吉林省玉米秋后在地里进行风干,收获期较晚。由于收获作业已错过最佳收获期,因此,玉米收获时掉穗损失较大,秸秆粉碎较困难,给玉米机收带来了难度。
3.机手操作技术水平低,维护不及时。
熟练操作的机手少,使用调整不到位。由于玉米机械收获是一项新技术,机械操作调整比较复杂,多数农民还不能完全熟练地进行操作。由于机手操作技能较差,大大影响机具作业效果。
三、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通过加大购机补助等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具的积极性。同时,农机部门尽快进行玉米收获机跨区作业探索,以延长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收益,才能有效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因地制宜地推广机型
针对吉林省玉米种植习惯和种植品种,选择一批适合当地玉米机收的主导机型。对一些基本成熟、性能可靠的机型,大胆引进,积极推广,鼓励农民购买。
3.强化售后服务
一要把售后服务能力作为生产企业产品进入补贴目录的前提条件;二要加强售后服务人员职业技术资格的培训;三要加强售后服务能力检查。
4.做好机手技术培训工作
各级农机部门要主动与玉米收获机具生产企业合作,做好玉米收获机的试验示范选型和推广工作。同时,还要通过技术讲座。现场培训等形式,做好机手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机手使用机具的水平与技能,减少因人为操作不当而产生的作业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