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陈华蓉 蔡云晨
摘 要:在高等教育已面向大众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注重大学生数量的同时,更加需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挖掘和引导。研究发现,当今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业意识淡薄和缺失、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思政课教师创业知识匮乏和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要从提升创业教育主体的观念认知、丰富和完善创业课程体系、组建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团队,以及改革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思政视角;大学生;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1-0134-02
当今社会是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黄金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也越发趋向于创新型的竞争。在高等教育已面向大众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注重大学生数量的同时,更加需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挖掘和引导。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并不容乐观,学生成为就业困难户的现象时有发生[1]。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对待工作的选择也更加苛刻。因此,高校教师更加应当大力宣传创业的相关政策,塑造大学生新型的就业理念和就业目标,探索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分析
1.创业意识淡薄和缺失。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可以对几个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就业的过程中,家长的意见对于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有一些家长始终抱着相对传统的观念,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行为视为不务正业的表现,对其大加斥责。并且,部分家长给学生灌输创业低人一等的观念,在传统思想的指导下,更趋向于稳定的工作环境。许多学生在没有完全弄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的情况下,跟随父母的意见选择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等“有面子”的岗位。另一方面,当代的大学生,出生比较优渥的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的品质,不愿意从事风险较大的行业。而相对较为贫困的学生,虽然具备拼搏的勇气,却没有必要的资金和环境支持,空有想法却因外界条件限制而不能落实。其次,当前高校还停留在以理论课程为主的教学理论和模式中,对待就业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足,忽略了就业指导对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程度。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高校所设立的就业创业课程基本都已作为选修课或是必修课,并加以考试或考核。如果仅统计课时量,确实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考量。目前,大多数就业课程讲授的知识多为一些书面或是较为基础的概念知识,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美的融合[2]。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重点课程之一,目前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思想政治的教学工程中,依旧缺乏与大学生创业相结合的方向点。经过我们的探究,思想政治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的导向具有鲜明的作用,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促进彼此的发展。
3.思政课教师创业知识匮乏。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完备的就业和创业的素质。这就对任课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好的教师资源才是开展好的教育的基本保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经历或是案例,给予学生完善的指导。同时,能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通过开设的实践环节来构建学生的创业素质。然而,当前高校的相关就业创业课程,多为对应的辅导员来担任。辅导员往往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但是却不具备创业和就业的经验,因此不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就业指导,难以对学生就业起到本质上的帮助作用。
4.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当代的大学生,需要在创业和就业课程上获得基础的就业和创业的素质,也需要在思想政治课程的熏陶下建立完善的结业观和就业意识。然而,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思政课程对创业课程的影响力和作用。教师逐渐地将实践性的课程转变成了和理论课程相类似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也多以考试为主。教师的课堂内容也逐渐脱离实践的环节,教学方法也趋于死板。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就业观念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其次,目前高校就业课程所使用的课程多数已相对老旧,以大篇幅的概念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兴趣。案例的设立也已经过时,不能结合最新最热的话题给予学生深切的体会,教学的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发挥着显性教育的作用。同时,高校也要积极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其春风细雨般的隐性教育优势,从而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提升创业教育主体的观念认知。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重点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问题,由学校主要领导带头,各院系积极配合,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师生共同关注、共同发展“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这便要求高校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到全体师生观念中,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创业动力。另外,高校教师也要转变教育理念。“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实施者,高校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生成长特点的基础上,丰富创业教育内容的形式,切实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2.丰富和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完善成熟的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和基础,不言而喻,摆在高校面前的,是首先要构建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相交叉的教学体系。高校可以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国家关于创业教育的政策,丰富相关创业教育学科。例如通过开展通识教育课,解决创业教育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是为了全面总结创业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不同于社会人士兼职任教的模式,高校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选派专职创业教育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兼职,通过企业挂职、实地考察学习、培训交流等多类形式,既培养了本校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也能够获得最真实、最可靠的创业方面的内容,并与本校开展创业教育现状相结合,出版研究专著或论文,探索具有学校和企业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3.组建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团队。不管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还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同时还具有道德修养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引领者[3]。一方面,提高创业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本学科知识同创业理念和创业知识进行结合,完善与更新教师的创业知识结构。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到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创业知识讲座,充实教师的创业知识,提升关于创业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双向互动,引进领域内的教育专家、资深教学骨干、或者是知名企业中的校友等一起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以保证思政课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4.改革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一是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在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方面,高校思政理论课不可以只局限于教材范围框架之中,要做到把教学内容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在立足专业课程基础上,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以此为切入点,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融入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等内容,积极帮助学生依附自己的学科知识,找寻适合去创业的领域和项目。二是改革教学形式。教师要适当跳脱出课堂上的教学,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训、实践扶持,在社会大课堂中指导创新创业的经验和技能,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专业视野,提高团队合作以及沟通交流能力,进一步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其本质是针对人做好思想工作教育。现如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只有将二者融合发展,才能对我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有力推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彭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教育漫谈[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9-51.
[2]? 饶家辉,栾志伟.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及经验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1):34-39.
[3]? 黄志媛,尹建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