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在CCU的应用

    邓丽 马红波 余田 陈虹利

    

    

    【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冠心病监护室(CCU)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CCU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无缝隙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人数、睡眠质量、抑郁与疼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CCU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日常护理服务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恢复及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冠心病监护室(CCU);应用与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7..02

    CCU作为心脏重症患者集中监护与救治的场所具有患者病情危重、病势变化快、基础护理工作较复杂等特点,而无缝隙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通过对护理的各项细节内容进行专业完善后更好地满足患者无缝隙的需要,从而达到护理工作透明、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目的[1]。本文探讨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在CCU中的应用价值,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CCU患者共100例,包括男53例,女47例;年龄32~68岁,平均(50.1±18.4)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包括男26例,女24例;年龄31~69岁,平均(50.3±18.0)岁。观察组中包括男27例,女23例;年龄32~68岁,平均(50.1±18.4)岁。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差异经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日常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包括:(1)由护士长及5年以上有丰富经验的护士组成。带领全科护士对无缝隙护理知识、概念及内涵等进行学习与交流,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增加无缝隙护理的具体要求,包括持续、专业、个性化、人文关怀等。(2)发现目前现有的服务缝隙。通过对临床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寻找到护理工作中的服务缝隙主要有:①分工未明确,责任未落实到位,护士的服务意识不佳;②未能妥善分配人力资源,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③持续监控缺乏,于开展延续护理这一方面有较大缝隙;④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将健康宣传落实到位;⑤和患者进行交接时存在一定缝隙。(3)依据现有的缝隙采取相应策略。实行总负责护士责任制,采取分组包干模式,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等组成3人护理小组[2]。每日责任护士负责本组患者各项工作及和病房的设施管理,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了解,每日在交接班需汇报有关内容;责任组长需监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对不能处理的事物进行相应完善,对危重患者加强管理;在晨交班时,护士长应对护理质量展开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3人小组作为一个跨职能团队,其核心在于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并根据患者需求提供服务[3]。(4)合理安排排班,采取弹性的排班制度,新老员工搭配,依据患者的需求和工作量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于夜班和中午的薄弱时间段需适当增加人员配备,尽可能减少因缺乏人力资源引发的护理质量问题。此外,加强监控力度,鼓励护士积极参与到质量检查中,依据医院中《护理质量评量表》同时和本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周应由1名护士对全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负责,需要其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依据指定评价标准对护理工作开展检查。检查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落实到个人,同时对问题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追溯到一周质控方面现存的护理问题和改进落实情况,于《护理质量自查本》进行相应登记后交给护士长审查核对。(5)由于CCU禁止家属进入陪护,因此要求生活护士做好照顾者的工作,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各项合理需求并改善患者入科后的各种生理与心理的不适感。工作过程中可将一部分原有的辅助性科室的初级职能进行整合并将部分辅助性检查及治疗措施纳入护理小组的工作中,如心电监护、血糖测定、动脉血标本采集及部分康复训练等,可形成统一完善的一站式服务。(6)做到无缝隙主动服务,对患者应尽量做到24小时随叫随到,全面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想法與诉求并帮助其解答关于疾病的困惑,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并提高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其每日充足的营养支持。定期为其进行翻身避免发生压疮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7)透明无缝隙护理,患者及家属均对治疗与护理有知情权与参与权,为患者实施相关治疗与护理前应征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再继续进行。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知情权,重视患者、护士与家属间的沟通并在日常工作中对相关治疗费用进行公示[4]。(8)重视交接缓解缝隙 住院过程中存在诸多如责任护士换班后交接、手术患者科室与手术室的交接等,一旦出现纰漏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出现。开展无缝隙管理后使用书面交接记录单,详细记录下患者的病情、治疗及用药情况等。对交接内容进行规范,有助于接收者能迅速了解到患者的情况,从而给其提供出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1.3 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护理后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及睡眠质量、疼痛评分、抑郁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包括患者对护理工作、环境舒适、体位舒适及排便舒适等4方面内容,主要包括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等选项。抑郁、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与评分之间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分别用t和x2进行检验,以P值是否<0.05为判断标准。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人数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人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疼痛、抑郁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抑郁、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 论

    无缝隙护理作为现代护理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护理方式,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护理模式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在护理过程中又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及全程化,通过采取护理团队进行重组,同时制定相关护理工作对策并优化配置护理资源等方式更好的将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疏漏与问题显示出来并通过调整护理方式尽量缩小甚至消除这些护理问题的缝隙,不仅有助于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更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5]。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在护理满意人数、睡眠质量、抑郁与疼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提高CCU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干预过程中一方面需对患者进行疾病与治疗知识的教育与宣传,帮助其意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加强对患者护理服务细节的完善,在饮食、用药护理基础上更加重视心理护理,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其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调整内心状态积极接受治疗。同时,强调患者和其家属的参与权、知情权,鼓励患者和其家属积极参与至护理工作当中,在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增强信任感与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再次,于护士长领导下,科室内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尽可能做到各司其职,对工作中的薄弱时段及环节加强管理,使得整个护理过程中没有任何缝隙,能克服以往工作中连续性不佳这一缺陷,使得护士工作和患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有助于促进其预后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张 君,宫雯雯.全程无缝隙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1):35-36.

    [2] 钟晓文,林凤英,庄绿美.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9,11(01):29-32.

    [3] 汤 真.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9,27(01):167-168.

    [4] 刘华英,吴治敏,史元湘.无缝隙管理模式在護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1):184-186.

    [5] 龙 凤.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绞痛控制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0):240.

    本文编辑:赵小龙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