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对绘本中美术形象的喜好差异研究
马中文
摘 要:绘本是儿童阅读中最为普及的一种载体,但面向孩子的儿童绘本创作却要依赖家长作为主要的购买力。而家长和孩子对绘本形象的喜好似乎存在差异,那具体是怎样的差异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儿童绘本形象设计该考虑谁的喜好?文章将根据一次有趣的调研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绘本;比较研究;形象设计
[本文系2014年度广东工业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学龄前儿童对绘本形象喜好之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14QNYB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家长与孩子对绘本形象喜好的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绘本,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阅读载体,它以图像为主要的叙事语言,它的特色是表现形式更多样、想象空間更宽广,以及在不同年龄和民族之间的共融性更高。因此,绘本在众多图书种类中的历久不衰,更是儿童阅读中最为普及的一种。绘本多以叙事为主,而其中的绘本角色则是牵引故事线的重要动力,也是吸引读者的主要成分。绘本角色形象设计在绘本创作中有着十分重的地位。然而,在面向儿童的绘本角色设计中,一直存在着一些疑问:家长和孩子对绘本形象的喜好似乎存在差异,那具体有什么差异呢?儿童绘本创作本身应该是面向儿童的,但家长才是主要的购买力,儿童本身的喜好能否影响到家长呢?儿童绘本形象设计该考虑谁的喜好?又或者,有没有两者共赢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根据以上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证研究,并提出可能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
调查组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颜色表现、角色状态,从大量来自不同国家、作者的绘本作品,以及少量动漫作品中选出3组各16个具有代表性的熊、鸡、儿童角色作为候选图片并设计出多套针对不同人群的问卷,请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并说明原因。我们一方面向80位3~6岁的儿童进行面对面访谈,并通过纸质问卷向其家长进行了同样的喜好调查;另一方面通过电子问卷获得1440位0~14岁儿童的家长参与。
3组候选角色中各设有一个预定目标选项:熊角色组中11号熊面带笑容地骑着单车且前后载有小朋友、小鸟和小狗,暗示一个温馨的家庭出游画面;小鸡组中6号图为两只背着书包手拉手的黄色小鸡,暗示好朋友一起上学的画面;儿童角色组中10号小朋友推着一张轮椅,暗示关爱老人话题。调查组通过前期研究,推测11号熊角色可能会被最多家长选择,而6号鸡角色和10号小朋友角色也可能吸引到较多的家长。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验证预测的准确性,了解家长和孩子对绘本形象喜好是否存在差异,并探索其中的成因,以提高儿童绘本创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家长与孩子对绘本形象喜好的差异
(一)对熊角色的喜好差异
在0-14岁儿童家长组中,有约58%的家长最喜欢预设11号熊角色,其它候选图片均不超过10%的喜好率;在3~6岁儿童家长组中,同样有约51%的家长选择了11号熊。然而,11号熊在儿童组中仅2.6%位小朋友选择了它,最受小朋友喜爱的熊角色分别为1号熊(18%)和色彩明亮抱着一根树枝张望的14号熊(15%)。小朋友的喜好从表面看来比家长要多样化得多,前文提及的4号熊和6号熊、坐在地上大哭的7号熊和来自三维动画的16熊均并列第3受欢迎角色,各有约10%的小朋友选择了他们。
(二)对小鸡角色的喜好差异
小鸡组的调查结果与预测接近但又有所不同,6号手拉手上学的小鸡获得最多家长喜爱(各约17.5%的),来自著名动漫作品《轻松熊》和绘本《卡梅拉》的1号和12号图以及造型简洁的5号图也获得较多家长的青睐。儿童与家长的喜好既存在明显的差异又有共同性,最受家长喜欢的6号图仅有2.5%的儿童选择。不仅如此,孩子对卡通风格的2号图、三维动画风格毛茸茸的3号图、水彩风格的4号图、几何简单造型的8号图和水墨风格的14号图与家长组的差异均较大。然而,也有较多的小朋友喜欢同样获得较多家长喜爱的5号和12号图。
(三)家长与孩子对小朋友角色的喜好差异
在小朋友角色组的对比结果中,推着轮椅的10号干扰项并未能成功获得最多的家长喜爱。3-6岁儿童家长组中最多家长喜欢的6号图是一个跳跃中的外国金色卷发小朋友,其次才是10号图。在0-14岁儿童家长组中,色彩细节极其丰富的16号图最受喜爱,这差异可能和问卷形式有关,图片在电子屏幕上所呈现的精细度和色彩度都比纸媒高,更合适色彩细腻的图片展示。此外,6号和10号图片也受到较多0-14岁儿童家长的喜爱。儿童组依然显示出与两个家长组的明显差异,来自网络动漫风格的8号小红帽角色和11号动物拟人的角色图片受到最多小朋友喜欢,4、6、10号图均并列第3位。
三、家长与儿童关注点差异的原因探索
(一)家庭组关注点归类结果
从家长和儿童所选出的熊、鸡、小朋友角色中,未发现在艺术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喜好差异;在颜色喜好方面,色彩明快的角色确实更受欢迎,但优势并不是十分明显;在角色情绪方面,可怜的、发呆的、悠闲的和开心的均各有所好。单纯的选择结果似乎并未能完全解析这些喜好差异的成因,我们需要通过调查对象所陈述的选择理由进行分析。由于这是一个开放性命题,每个个案所陈述的理由和语言长度各不相同,调查组通过同义归类的方式,把80个家庭组的家长和儿童选择熊的解析原因按整体观感、形象细节、图案纹理、色彩喜好、道具细节、画面联想、原作联想、动作细节、性别喜好进行归类,每个个案按提及顺序取前3项关注点,整合统计后获得如下图的结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结果中存在较大差异的分别为道具细节、画面联想和动作细节,而在几乎100%的家长会关注到画面联想和整体观感的同时,对形象细节、整体观感、道具细节、画面联想和动作细节均有较平均的关注,这也是造成儿童与家长在选择喜欢的角色形象之时存在差异的原因。
(二)家长与孩子关注点差异分析
在我们预设的关注点归类规则中,整体观感指的是评价者使用“可爱”“漂亮”等形容词,对候选形象整体做出评价,而形象细节则是评价者具体指出角色的某个身体部位怎么样的评价。由于成年人拥有更高的概括能力,也可能出现把某个部位的感觉描述成成体感觉的情况,儿童则更多时候需要逐个部位说明,因此在这两个关注点中会出现相对应的差异。
图案纹理这个关注点属于比较专业的艺术领域,仅当评价者明确提出“某个图案或纹样怎么样”“某组线条或材质表现怎么样”之时才会被归类,在调查组曾经进行过的艺术专业人士问卷中,它的关注点较家长和儿童组别要高很多,而本次的调查显示出对于非艺术专业人士来说,这类过于专业的关注点并不会获得太多关注。同样,有不少如角色造型、绘画技术、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等较为专业方面的关注点,在儿童和家长问卷中均未被关注。
对于颜色喜好的关注,家长和儿童的关注点似乎并不太高,即使提及也仅仅是针对大类的颜色,如“黄色”“蓝色”这样,几乎看不到对于色彩艺术处理、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评价。
道具细节指的是评价者提出对角色身体之外的如衣服、茶杯等某个部件的喜好关注,近70%的儿童会指出某个自己喜欢的道具,并且表现出开心的神色,他们也会联想到自己喜欢的生活物件。家长在道具方面则较少关注,这可能和成年人会根据题目所引导的选出喜爱的角色而非道具有关,儿童在选择的过程中难以理解角色和道具之间的区别,因而会关注到这个画面中所有存在的元素。
同样的情况也影响到动作细节关注的差异,约40%的儿童会明确提出因为喜欢角色的某个动作而选择了该图片,而不足10%的家长会提及角色的动作评价且多数不是其主要的选择目的。
画面联想是所有关注差异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项,它指的是评价者根据画面的内容联想出了额外的情景,如“他是个乖孩子”“它似乎在捕鱼”等评价,甚至有家长能从10号推轮椅的角色中联想到“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事实上,画面联想是一种综合思维力,成年人比儿童有较多的联想能力是十分正常的,而在儿童组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5-6岁的儿童对画面的联想能力也高于3-4岁的儿童,但儿童所联想到的内容相对接近画面本身,多为猜测角色正在进行的活动,而成年人则可能联想到比较深层的概念。
原作联想指的是评价者提出“我看过这个作品”“我喜欢它的性格”等语句,在家庭组问卷中仅有几个儿童提及到原作联想的关注点。而值得指出的是,部分儿童在选择过程中,虽能多次正确指出了多个候选角色的原作并表示喜欢其故事,却依然选择了并不认识的角色作为最喜欢的形象。
四、结语
儿童绘本创作一直存在一个两难的情况,既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喜好,又要符合家长的选购判断。国内的儿童绘本市场需求量虽大,但本土作者一方面要面对大量外国绘本的冲击,一方面又要面对国内低成本创作和所谓更“安全”的风格进行创作,这导致国内的儿童绘本风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事实上,从家长与孩子对绘本角色形象喜好的差异来看,并不存在所谓更“安全”的艺术风格,年轻家长与孩子对各种绘本风格甚至是动漫风格的好感度都比较平均。
对于孩子来说,比起角色造型、色彩处理等专业内容,孩子关心的是角色身体上的细节内容,有趣的动作、服装和道具更吸引他们。对于家长来说,他们也较少关注到角色形象的艺术性,家长更关心孩子能通过绘本学到什么,是否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等。
儿童绘本并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品,它应该是一种面向大众的阅读载体,我们以绘本角色来讲故事,以绘本故事来讲道理。因此,在儿童绘本角色的形象设计中,创作者在坚守所谓的艺术本质之上,更应关注到家长和孩子的实际需求,从共赢的角度去进行创作,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彰显作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麦浪.0岁,阅读的起跑线[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5.
[2]戴雪红.基于认知阅读的儿童绘本设计[J].包裝工程,2016,(02).
[3][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