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智利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疗效。方法:从2004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阑尾炎患者100例中,随机分为2组,每50人为一组。试验组采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阑尾炎手术。结果: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疗效及其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7-0063-02
引言
急性阑尾炎一直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及其多发病。阑尾炎主要病因是因为阑尾腔的堵塞,导致细菌感染,其中大肠杆菌为多见。临床表现以腹痛发热为突出表现,体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疾病的进展非常迅速,严重者可以威胁生命。本文将对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实验性研究。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分析
本文选取了2018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常规检查、辅助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均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及其试验组各50人。其中,试验组,男30名,女20名,年龄为20~61岁,平均年龄为(32.1±4.31)岁,慢性阑尾炎患者有18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有21名,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有11名,周围化脓阑尾炎患者有10名;对照组中,男28名,女22名,年龄为22~63岁,平均年龄为(29.3±4.68)岁,慢性阑尾炎患者有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有19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有10例,周围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有10例。本次试验征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对象标准
纳入标准:1.有腹痛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白细胞增高,影像学检查阑尾肿大,经手术及其术后病理可以诊断是阑尾炎。2.年龄大于18周岁,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3.无明显手术禁忌症。
排出标准:1.患者依从性差,无法沟通2.存在手术禁忌症。3.患者存在阑尾炎的其他疾病,干扰实验。
1.3手术方法
(1)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阑尾炎治疗术,常规术前准备,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消毒铺巾,在麦氏点切开约5-7cm大小的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组织,打开腹腔,充分暴露升结肠及其盲肠的位置,通过盲肠找到阑尾的位置,充分洗干阑尾周围的脓液,并对阑尾周围的血管及其组织分离,达到充分暴露阑尾的目的。对阑尾进行结扎,并在阑尾近端距离约0.3-0.5cm处切断,对阑尾残端进行消毒处理,采用荷包缝合法,缝合阑尾伤口。甲硝唑冲洗腹腔,下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对于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试验组:本组50例患者采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常规术前准备,明确患者无手术禁忌症。患者采取仰卧位,硬膜外麻醉。术前根据患者压痛最明显部位结合影像资料明确阑尾部位,从而明确切口部位及其方式,提前做标志。切口长度一般保持在2.5-3.5cm,逐层分离组织直至腹腔,用拉钩将切口进行一定程度的拉伸,以便扩大手术视野。如果腹腔内存在大量脓液,用吸引器吸取脓液。通过盲肠找到阑尾位置,充分暴露阑尾,游离周围组织,对阑尾进行切除,注意对阑尾残端的消毒处理,同时缝合阑尾残端。用甲硝唑冲洗腹腔,下置引流管,同时消毒手术切口,逐层缝合,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对于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其治愈率,手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汇总分析应用SPSS20.0软件,开展的检验分别为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疗效:
小切口组效果明显的30例,效果好的16例,效果一般的4例,效果极差的0例,总有效率92%(46/50)。对照组疗效,效果明显的23例,效果好的17例,效果一般的8例,效果极差的2例总有效率80%(40/50)。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手术一般情况:
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见表1。
2.3并发症:
试验组共发生伤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2%。对照组发生伤口感染2例,腸粘连1例,切口裂开1例,并发症发生率8%。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4切口愈合情况:
试验组甲级愈合率80%(40例),乙级16%(8例),丙级2%(1例),高于对照组甲级64%(32例),乙级26%(13例),丙级10%(5例)。
本文对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希望对大家的临床工作有更多的参考。